书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处方
49327700000021

第21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7)

(一)损伤机制

主要是膝关节长期负担过度或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也可由局部遭受一次撞击和牵扯所致。尤其是膝关节处于半蹲位时,由于韧带松弛,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此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髌骨和股四头肌来维持,髌骨周围腱止部和髌韧带所承受的牵拉张力及髌、股骨相应关节面间所承受的挤压应力都较大。若半蹲位时起跳“发力”或屈伸扭转,髌骨周围腱止部所承受的牵拉张力更大,髌骨和股骨之间产生错动、拧扭、撞击和摩擦。在体育运动中,篮球的滑步、防守、急停、进攻和上篮;跳高、跳远的踏跳和最后一步制动;排球运动中的起跳和滚动救球;投掷铁饼时的半蹲转体等,若运动量安排不当,在一段时间内膝关节的这种负荷过大,都可能发生这种损伤。

(二)征象

1.无明显外伤史,但膝关节有过度锻炼史。

2.膝关节可有不同程度的积液,病程长、症状较重者常伴有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肌为明显)。

3.膝关节疼痛与发软,随病情发展,渐进加重。早期或轻型患者,在大运动量锻炼后感到膝痛和膝软,但休息后症状多可消失。随着病变的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但准备活动后症状常可减轻,运动结束后又加重,休息后又可减轻。

继后出现持续痛,个别严重者走路和静坐时也痛。膝关节疼痛发软与动作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半蹲痛和上下楼梯痛,甚至在半蹲“发力”时因膝关节酸软乏力而突然坐下或跌倒。

4.单足半蹲试验阳性。患者健腿提起,用伤腿站立并慢慢下蹲,膝部疼痛时,检查者推髌骨向内或向外,疼痛反而减轻或加重者,均为阳性,表明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的一侧有病变。

5.髌骨压痛试验阳性。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微屈,膝后垫沙袋。检查者用手掌垂直按压髌骨,适当施加压力,并向上、下、左、右推动髌骨,疼痛者为阳性。

6.髌骨边缘指压痛试验阳性。患者取仰卧位,伤膝伸直放松。检查者一手把髌骨向内侧或外侧推,使其边缘翘起,另一手食指触摸髌骨内侧或外侧边缘,压痛者为阳性。

7.髌骨软骨摩擦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膝关节放松。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上方,另一手掌压住髌骨。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或检查者推动髌骨,有粗糙感或摩擦音者为阳性。

8.伸膝抗阻试验阳性。检查者将一前臂置于患者膝后,一手握住患者小腿前方并施以阻力,令患者膝由屈逐渐伸直,疼痛或膝软即为阳性。髌骨软骨病多在伸膝110° ~150°时疼痛。

9.X 线检查膝关节侧位片与轴位片。

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晚期可见髌骨关节面软骨硬化的高密度影像及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等表现。

(三)处理

关节软骨损伤后其本身的再生修复能力极低,至今都是对症处理而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更应重视预防。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是防治髌骨劳损的积极手段。采用高位静止半蹲练习若方法得当,负荷量合适,常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理疗、中药外敷、针灸、中药渗透药外敷或直流电导入、按摩、强的松龙和普鲁卡因混合液进行髌骨周缘痛点注射等均可采用。若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渐加剧或有关节游离体,出现交锁现象的髌骨软骨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预防

健身锻炼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突然连续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跑、跳练习。应加强股四头肌肌力和髌骨周缘牵拉力量的练习,如负重静蹲或起蹲练习。健身练习后,可采用自我按摩放松大、小腿肌肉。

九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anklebone ligamentous injury)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球类、田径、体操、滑雪运动中都可发生,其中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更为常见。

(一)损伤机制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三束,即距腓前(前束)、跟腓(中束)及距腓后(后束)。距腓前韧带的部分纤维参与组成关节囊,当其发生撕裂时,一般都引起关节囊和滑膜的损伤,从而出现关节积血。由于外踝比内踝约长1厘米,且靠后方,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此,足的内翻活动比外翻活动大。又因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中,踝关节较稳固;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内,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关节显得较不稳定。此外,使足背伸外翻的第三腓骨肌较弱,而使足背伸内翻的胫前肌较强,因而,使足内翻的力量较大。当踝关节屈伸时,有15° ~20°的沿足长轴的旋转活动,即当踝关节背伸时旋前,跖屈时旋后。这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使踝关节容易发生过度内翻而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引起外侧韧带过度牵扯、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

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多有踝关节暂时性脱位或半脱位。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在发生外侧韧带损伤的同时,往往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可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病。

(二)征象

1.有足突然旋后的受伤史。

2.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若距腓前韧带撕裂,关节出现普遍肿胀。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后,局部皮下淤血,伤后2~3天,淤血青紫现象最明显。

3.因组织撕裂,关节积血或撕裂的韧带嵌入关节内,致使行走时疼痛,足掌不敢着地,或只能用足的外缘着地,出现跛行。

4.局部明显压痛,根据外侧诸韧带的解剖位置,压痛点既可帮助韧带损伤的定位诊断,又可帮助鉴别是单纯韧带损伤还是合并有骨折,前者压痛多在外踝下方,后者压痛多在外踝或外踝尖部。

5.内翻痛,即握住患肢前足,被动使足内翻,在踝关节外侧相应的损伤部位出现疼痛;若内翻运动超出正常范围,外侧关节间隙增宽,距骨在两踝之间旋转角度增大,则表示外侧韧带完全断裂。

(三)处理

在现场急救时,立即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同时做强迫内翻试验(图4‐59)和踝抽屉试验(图4‐60),检查韧带有否完全断裂。用氯乙烷喷射或用其喷湿的棉花团压迫以加快止血,然后用较大的棉花块或海绵垫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行走方向,即内翻损伤应呈轻度外翻位固定,使受伤组织处于松弛状态。24小时以后,根据伤情可选用新伤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并应及早练习踝关节功能。对较严重的韧带捩伤,也可采用石膏管型固定。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经急救固定后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如合并有关节骨折或关节不稳等后遗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预防

平时应重视踝关节周围力量和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柔韧和协调性练习,如负重提踵、跳绳、足尖走等练习。此外,要做好场地医务监督。

十 脑震荡

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脑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的大脑暂时的意识机能障碍。

在头部损伤中,头皮、颅骨和脑三部分的损伤程度经常不一致,严重的脑损伤往往发生于颅骨完整或头皮损伤较轻的人。因此,头部损伤轻重程度以脑损伤之程度为诊断标准。

运动损伤中,急性颅脑损伤是较严重的创伤。其中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较多见的一种急性闭合性损伤。多发生于公路自行车、拳击及体操项目中。

(一)损伤机制

在体育运动中,头部遭钝性暴力打击所致。如头部被足球,棒球打击或摩托车高速行驶时摔倒,体操运动中从高处跌下时头部撞地等都可发生脑震荡。

受伤时即刻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而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

(二)征象

头部多有明显外伤,伤后立刻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十多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在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但很快随意识恢复而趋于正常。清醒后有时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但对往事记忆犹新,这种记忆缺失称为逆行性遗忘。伤后数天内可消失。此外,还可出现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和耳鸣、心悸、多汗等情况。此后可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失眠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通常在短期内自行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可见,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和细胞生理状况正常。

(三)处理

急救时,应让伤者平卧、安静,不可坐起或立起。头部冷敷,身上保暖。若有昏迷,可指掐人中、内关穴;如呼吸发生障碍,可施行人工呼吸。

出现伤者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以上,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口内出血及眼球发紫,或伤者清醒后剧烈头痛、呕吐或再度昏迷,都说明损伤较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进行处理。

在转送医院之时,伤者要平卧,头部两侧要用枕头或衣服垫起使之固定,避免颠簸震动。意识不清者,要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使伤者侧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或舌头后坠而发生窒息,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对无严重征象,短时间意识丧失后很快恢复的患者,短期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以免遗漏颅脑其他病变,一般休息1~2周。

伤后不宜过早运动锻炼,否则易造成头痛头晕,经久不愈。一般在症状完全消失和自我感觉良好,且Romberg 试验(指鼻试验)正常时方可开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