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旅游服务形体训练
49323900000028

第28章 旅游服务形体与健身房训练(8)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及仰卧压胸法多种。①口对口(或鼻)吹气法。这种方法最实用、操作简单、效果好。首先要清除伤员口鼻内的痰液及污物,取下活动假牙,解开衣领、内衣、裤带等。让伤员仰卧,如有可能,要用纱布或薄手绢盖住伤员的口鼻。救护人员位于伤员头部一侧,深吸一口气,贴紧伤员的嘴或鼻吹入,使伤员胸廓稍有隆起,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可用一手捏住伤员的鼻孔。如果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捂住伤员的嘴,改从鼻孔吹气。吹气完毕,救护人员的嘴离开,捏鼻的手放松,并用一手压伤员的胸部,帮助其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配合兼做心脏挤压,对抢救呼吸、心搏骤停的伤员是极为有利的。②俯卧压背法。做好各项人工呼吸前的准备,让伤员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在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救护人员面向伤员,两腿屈膝分别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双手平放在伤员背部两侧肩胛骨的下角处,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稍向前挤压;然后,双手放松,但不离原位,使伤员胸壁扩张,吸入空气。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14次左右。③仰卧压胸法。由于采取仰卧,伤员的舌头容易后坠而阻塞呼吸道,需垫块纱布或手绢,把伤员的舌头拉出来。淹溺或胸部受伤者不宜采用此法。具体操作如下:救护人员两腿分别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双手分别放在胸打肌下延(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用力向下,稍向前推压,其动作要领速度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2)心脏挤压。呼吸与心跳是人体最重要的互为相关的生命活动,缺一不可。

伤病员生命危急的时刻,呼吸、心跳几乎是同时停止的,因此在做人工呼吸抢救时,对心脏也应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心脏挤压,帮助恢复心跳。其操作方法如下:让伤员仰卧于硬地或木板上,救护人员在伤员一侧,双手重叠地放在胸廓正中间相当于胸骨下二分之一处,用力向下挤压,有使胸骨下陷的感觉,以压下3~4cm为宜,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次左右。挤压的部位及力量应因人而异,儿童用单手挤压即可,如伤员健壮丰满,挤压的力量可大一些。挤压动作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在手掌根部,着力点仅在胸骨处。心脏挤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进行,做一次口对口吹气,挤压心脏4~5次。如仅有一个人进行抢救时,应先吹气后挤压。

6.低血糖症的急救。正常人的血糖通常维持在80~120毫克左右,当血糖低于55毫克时,可出现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使人感到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语言不清、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检查时则会发现,脉搏快而弱,昏倒前血压升高,而昏倒后则降低,呼吸短促,瞳孔扩大,若查血,则血糖明显降低。

其急救的方法,首先使伤员平卧、保暖,神志清醒者可给其喝糖水,并吃少量的食品,一般短时间后即可恢复。若昏迷,可针刺或掐点急救穴,并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若能静脉注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就可使病情迅速好转。平时无锻炼基础或有病的人以及在空腹饥饿的时候,不要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进行超长距离跑时,应准备一些含糖的饮料,以供途中饮用。

7.晕厥。是一种暂时性脑缺血、缺氧而造成的暂时性的知觉丧失现象。除一些因心脏病、癫痫、脑震荡、高血压等疾病易于引起晕厥外,运动中,如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也称为“重力休克”。举重时,胸内和肺内压增加,精神过分紧张,低血糖,直立性血压过低,过度疲劳等,都有可能引起晕厥。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活动,让患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将头部放低,同时解开衣领,注意保暖,以针刺人中、百会、合谷、十宣、涌泉穴位。及时吸氧、补液,饮一些糖水,必要时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100毫升。如果是由于创伤、剧痛引起的,应及时止痛和处理好创伤。

8.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硬物的击撞而引起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脑震荡时会出现短时间意识丧失,四肢肌肉松弛,全身反射消失,瞳孔放大,脉搏及呼吸微弱。患者意识恢复后往往会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逆行性健忘症,轻者数日,重者数月,并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一旦发生脑震荡,急救时,应使患者保持安静、平卧、头部冷敷,运送时要减少颠簸震动。针刺人中、合谷穴。注意休息,合理补充营养,可逐渐恢复。如若昏迷时间较长,并有惊厥抽搐现象,应考虑脑组织有病理解剖上的变异,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9.中暑。中暑是长时间处在高温或辐射环境下发生的一种急性病,通常在夏季训练和比赛中较多见。在高温环境下,大量排汗造成体内氯化钠流失引起热痉挛、热衰竭,致使头晕、头痛、呕吐、肌肉痉挛或突然昏倒,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急救方法:一旦发现中暑征兆,患者应迅速离开热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喝些清凉饮料,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就会很快恢复。高热患者,应重点进行头部的有效降温,做头、额部冷敷,或以50%酒精擦身,电扇吹风,必要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对于肌肉痉挛者,可口服些盐开水,牵引痉挛肌肉。头部剧痛者,可针刺或掐点太阳、足三里、台谷、风池等穴位。

如昏迷,可针刺急救穴或嗅闻氨水,并在四肢做重推摩揉捏。对于较重的患者,一方面急救,一方面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10.运动性腹痛。运动中或运动结束时往往会发生腹痛。这种腹痛有器质性的,也有功能性的。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因胃肠痉挛、肝脾淤血、腹部肌肉痉挛和其他腹部的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其处理方法如下:在运动中发生腹痛,应降低运动速度,调整呼吸节奏,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上一段距离,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如不见效,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痉药物(普鲁苯辛、阿托品、十滴水等),以针刺或掐点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如仍无效,应请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11.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往往是由于运动中的寒冷刺激,肌肉连续收缩过快,肌肉疲劳,或大量排汗及准备活动不充分等造成的。运动中能量消耗大,过于疲劳,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过于紧张等,都有可能出现肌肉坚硬、僵直或局部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得缓解。由于是肌肉的不自主性强制收缩所致,急救时采取拉伸、牵引的方法,几分钟即可缓解。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将患者的足部做缓慢的背伸。若屈拇、屈指肌痉挛,用力将足和足趾背伸即可,但切忌暴力。此外配合局部按摩,按压点穴(承山、涌泉、委中等)效果会更好一些。

12.溺水。由于未掌握游泳技术,或在水中发生肌肉痉挛,水中呼吸节奏错乱,造成水从口、鼻进入肺部引起呼吸道堵塞,或咽喉因反射性痉挛(呛水)引起窒息,致使身体缺氧,如时间稍长,则会危及生命。溺水者因窒息,身体会出现发绀,面部肿胀,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肢体冰冷,昏迷,胃部积水,上腹部胀大,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一旦发生溺水时,必须立即抢救,同时迅速请医生来处理。抢救时,使溺水者出水后,立即打开口腔,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并松解裤带、领扣和衣服,进行迅速倒水。然后迅速地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已停止,还必须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参见本节人工呼吸与心外挤压部分)。

13.过度紧张。过度紧张是由于训练水平不高,生理机能状态不良,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承受能力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在紧张、剧烈运动后,患者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咯红色泡沫样痰,导致右侧肋部疼痛、肝脏肿大、心痛、心脏扩大等急性心功能不全现象,甚至昏迷死亡。急救时,若为轻度过度紧张,让病人安静平卧休息,注意保暖,服用一些热糖水或镇静剂,即可在短时内恢复。对于严重的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应使其半卧,保持安静,并针刺或掐点内关、足三里等穴。采取吸氧或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后立即送医院处理。如有昏迷现象,可加用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等急救穴,疑有心肌梗塞,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四、常见的运动知识误区

(一)运动营养与减肥的误区

1.只要多运动就能减肥

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即维持呼吸、心跳、排泄、机体分泌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②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即进食后机体向外散热比进食前增加所消耗的热量,这与各种热源物质在体内进行同化、异化、利用、转变等过程有关。③机体活动。机体活动,尤其是体力活动是人体热能消耗的主要因素。在激烈运动时机体的能量消耗可比安静时提高10~20倍,因此就能量消耗而言,运动减肥对所有的人都有效,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参加锻炼,体重不仅没减反而增加了呢?众所周知,减肥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的负平衡,即热能的消耗要大于热能的摄入。锻炼后体重不仅没减反而增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运动中消耗的热能不足;二是运动后摄入的热能物质过多。有些人认为只要参加了锻炼,不管能量消耗多少,运动后便大吃大喝,补充的热能远远超出了消耗掉的能量,这岂能不胖?由此可见,既坚持体育锻炼,又适当节食,才是正确的减肥之路。

2.减肥过程中摄入的脂肪越少越好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能够供给机体能量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热源物质,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热源物质中热能最高的,1克脂肪在体内燃烧的生理有效热量为9千卡,1克糖和蛋白质各为4千卡。因此,减肥时限制脂肪的摄入是对的,但在减肥期间是否越少摄入脂肪越好呢?如前所述,减肥时应当限制膳食的总热量,而不仅仅是限制脂肪的摄入。减肥期间应适量增加蛋白质、低糖(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脂肪的膳食,并不是脂肪越少越好。三大热源物质的热量比,应当是碳水化合物55%~60%,脂肪20%~25%,蛋白质15%~20%。即使是在减肥期间,也不应过分改变上述比值,而是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体内热能负平衡动用脂肪供能时,也会消耗、分解一些体内的蛋白质参与供能,而蛋白质对人体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因此必须充分供给。此外,过多的蛋白质还可以通过其异生作用转变为糖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弥补糖(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一方面可降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体脂的合成;另一方面会使体内的糖原储备降低,从而促进对脂肪的动用,减少体脂的储存。

膳食中保持适量的脂肪,对减肥有一定益处。这是因为:①脂肪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机体对脂肪的利用;②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易造成相对较多的脂肪在体内代谢不完全而产生一定量的酮体。酮体有抑制饥饿感觉的作用。酮体被分解排出体外时,还可额外消耗一些热量。此外,适量的脂肪也会使人产生饱腹感,使减肥者能较自然地接受低热量膳食,而不觉得饥饿难耐。

总热量的摄入减少时,常伴有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不足。因此在减肥期间应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及海产品,因富含纤维的食品(如全麦制品、燕麦等)有饱腹感而不供给热能,同时还能减少热量的吸收,是最好的减肥食品。

3.运动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

不少肥胖锻炼者认为:减肥就是要受累,锻炼时强度越大越好,只要运动时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就能达到减肥目的。由此而导致谈运动色变,望而生畏。

(1)这种认识错在哪里?运动中机体供能的方式可分两类:①是无氧供能,即在无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靠ATP、CP分解和糖元无氧酵解供能(即糖元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为乳酸同时供给机体能量)。这类运动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约1~3分钟)。800米以下的全力跑、短距离冲刺都属于无氧供能的运动;②为有氧供能,即运动时能量主要来自糖元、脂肪的有氧氧化。由于运动中供氧充分,糖元或脂肪可以完全分解,释放大量能量,因而能持续较长的时间。这类运动如5000米以上的跑步,1500米以上的游泳、慢跑、散步、迪斯科、交谊舞、自行车、太极拳等都属于这类运动。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启示:即大强度的运动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总的能量消耗较少,因而不是理想的减肥运动方式;而强度较低的运动由于供氧充分,持续时间长,总的能量消耗多,更有利于减肥。另外,实验证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能使体内脂肪的氧化增加。减肥的最终目的是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而不是减少水分或其他成分,因此不能单纯片面地强调运动强度的大小或出汗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