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与模式研究
49319100000020

第20章 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模式内生机制研究(5)

企业网络化成长权变机制的文献研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外部环境特征作为权变因素决定了不同的网络模式的适应性。外部环境特征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作用的逻辑在于,外部环境特征决定了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从而决定了具体的网络模式,即网络模式只有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匹配才能够实现成长。第二,在外部环境与网络模式的具体匹配机制上,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的学者强调,在动荡的环境中,通过弱关系和开放网络获得外部的新信息以实现企业成长(Leenders、Gabbay和Fiegenbaum,1999;Rowley、Behrens和Krackhardt,2000);而有的学者则强调依托强关系和封闭网络通过模仿来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动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适应环境以实现企业成长(Kraatz,1998;Moran,2005)。在稳定的环境中,有的学者强调依托强关系和封闭网络通过信任与合作惯例的形式实现隐性知识共享以实现企业成长(Leenders、Gabbay和Fiegenbaum,1999;Rowley、Behrens和Krackhardt,2000);而有的学者则强调通过弱关系和开放网络来不断发现新信息与新成长机会以实现企业成长(Moran,2005)。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矛盾性结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因素,即内部能力状态的分析。

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机制的文献研究表明,企业需要配备特定的内部能力来驱动不同网络模式所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实现企业成长。在具体的匹配机制上,已有研究仅仅考虑企业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开放网络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时,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开放网络所提供的成长机会以实现企业成长。

但是对于企业利用其他网络模式的驱动因素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驱动机制研究还需要系统分析不同的内部能力状态与相应的企业网络模式的匹配机制。

综合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权变机制与驱动机制,可以看出,当企业网络模式选择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外部环境特征(权变因素)与内部能力状态(驱动因素),即只有“外部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的综合匹配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成长。在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征之下,企业需要配备相应的网络模式,但是企业能否利用这一网络模式所提供的网络资源还需要配备特定的内部能力状态。例如,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企业拥有的以弱关系和开放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以及新的成长机会;而只有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时,企业才能够有效地利用新的成长机会通过相对自主的创新以实现企业成长。但是,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则只能够依托以强关系和封闭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通过模仿已有的成功经验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以实现企业的成长。因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需要外部环境、网络模式以及能力状态三者的综合匹配。

尽管目前研究已经从匹配视角分析了外部环境特征与内部能力状态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在下面两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第一,不同的内部能力在驱动特定网络模式实现企业成长的比较优势研究。

这方面研究的关键是对企业的内部能力体系进行划分,并分析不同内部能力状态对驱动特定网络模式的比较优势。第二,外部环境、网络模式与能力状态的综合匹配机制研究。企业网络模式需要与外部环境和能力状态相匹配,那么企业外部环境特征、企业网络模式与内部能力状态之间是如何实现综合匹配?我们认为三者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理解三者的综合匹配机制能更好地解释企业的网络化成长机制。下面,进一步结合集群企业的特点,我们将深入分析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内生机制。

3.2 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内生 机制

3.2.1演进分析的基本框架

演进经济学是在借鉴生物演进“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学者(尤其是Nelson和Winter两位重要学者)的努力而形成的。在经济管理领域,演进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部分(盛昭瀚,蒋德鹏,2002)。第一是被选择单位,这对应于生物演进中的基因。一般来说,被选择单位是与环境对立的,两者具有一定的界限。第二是变异或者多样性。变异原则强调多样性,认为只有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被选择单位才能够不断的演化。第三是选择机制,即指在多元化中进行选择的机理。选择机制表明在特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下,某种具体的被选择单位会具有比较优势。选择机制是演进分析的核心环节。以制度演进为例,演进分析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各种被选择制度、制度的多元化以及制度选择的机制。本书将以这一基本框架分析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内生机制(或者选择机制)。

3.2.2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内生机制

应用到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内生机制研究中,演进分析框架中的被选择单位就是集群企业的网络模式,多样性就是存在差异化的网络模式,选择机制就是集群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对集群企业网络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因此,寻找对集群企业网络模式选择具有影响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就成为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产业集群研究的演进学派强调特定区域中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历史所带来的异质性以及这种异质性对该区域中的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路径依赖性(Boschma和Frenken,2006),认为集群企业网络模式取决于区域产业集群的演进特征和集群企业的异质性特征。因此,区域产业集群的演进特征和集群企业的异质性特征构成了集群企业网络模式选择机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进一步界定区域产业集群的演进特征和集群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从而构建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内生机制模型。

具体来说,从演进视角来看,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使得不同的集群企业所面对的产业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一个时间切面来看,区域产业集群演进的典型特征表现为不同的集群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利基市场,不同的利基市场在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将是区域产业集群演进的重要特征。同样,集群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异质性的能力状态。因此,在演进视角下,集群企业能力是异质性的,区域产业环境对不同的集群企业也是有差异的;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中集群企业网络的内生机制表现为集群企业网络模式与差异化的产业环境和异质性的内部能力状态的匹配性。

自上而下来看,产业环境不确定性作为权变因素决定了集群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这就需要集群企业构建相应的网络模式来获得这些网络资源;同时,集群企业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以实现企业成长还依赖于集群企业异质性的内部能力状态。自下而上来看,集群企业异质性的内部能力状态决定了企业可以驱动的网络模式,而这种特定的网络模式只能适应特定的产业环境。所以,在演进视角下,产业环境的差异性、网络模式的差异性和内部能力的异质性三者彼此强化,从而使得集群企业网络表现为一种内生性;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也表现为产业环境、网络模式与能力状态三者之间的综合匹配,即“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

的综合匹配机制。

集群企业网络的内生机制表明集群企业网络模式只有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特征和内部能力状态有效匹配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因此,差异化的利基市场、差异化的网络模式和异质性的内部能力共同构成了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模式的三个重要维度。基于集群企业的内生机制模型,我们在下一章将进一步构建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可操作性的综合匹配机制模型,并利用浙江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这一模型进行统计检验与案例研究,并最终归纳出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主要模式。

3.3本章小结

(第2章)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文献研究表明演进学派强调集群企业网络的内生性,初步表明集群企业所处产业环境差异化与内部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选择。本章通过对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的文献研究主要得到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并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网络模式。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作用机制文献研究表明,以强关系和封闭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可以通过信任与合作惯例的形成来有效动员网络伙伴的隐性知识与稀缺资源;而以弱关系和开放网络为特征的网络模式所占据的“桥”的位置有利于企业迅速接近外部的新信息,从而为企业提供新的成长机会。第二,企业网络模式需要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状态相匹配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成长。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匹配机制文献研究表明,外部环境作为权变因素决定了企业成长所需的网络资源,内部能力状态则作为驱动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利用企业网络模式所提供的网络资源来实现企业成长,并且只有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与内部能力状态才能够有效地解释企业网络模式的选择行为。

结合演进学派对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研究成果,我们进一步构建了集群企业网络模式的内生机制模型,认为中观层面的区域产业集群演进会形成差异化的利基市场,不同的利基市场具有不同的不确定性特征;微观层面集群企业的演进会形成异质性的内部能力状态;作为连接异质性的集群企业和不确定性的产业环境的中介,集群企业网络模式则内生于差异化的产业环境特征和异质性的内部能力状态。因此,网络模式只有与产业环境特征和内部能力状态相匹配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即“产业环境-网络模式-能力状态”的综合匹配机制。下一章进一步构建可操作性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综合匹配机制模型,并利用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进而总结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机制,归纳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