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49318900000006

第6章

经营管理:

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

生意要靠敏锐目光去发现

一个人能否成功,有时要看他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随时留意身边有没有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冲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李嘉诚

没有商机是许多创业者感到苦恼的事情,他们觉得好的机会都被别人抢先一步夺走了,自己蓄满了力量,就是无法得到发展事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是被动的,因为生意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敏锐目光去发现的。李嘉诚曾说过:“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眼光独到,才能善于发现商机。管理者想要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开拓出更广的业务道路,就必须学会捕捉商机,因为商机不会平白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李嘉诚认为做生意就好比指挥作战,瞄准时机才能取得先机,占得上风。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这时,李嘉诚发现中国内地市场对于港商或者是外商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李嘉诚认为中国的内地市场很有发展潜力,他毅然决然地挺进中国内地市场,他坚信这片土地能发挥无穷的潜力。

在李嘉诚的决策下,他的企业携带百佳和屈臣氏进入了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成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1989年4月,和黄旗下的屈臣氏在北京开了内地的第一家分店。李嘉诚的眼光果然独到,他没有看错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内地市场给了李嘉诚无比丰厚的回报。

当时,中国的政策还是刚刚放开,很多港商和外资企业虽然也觉得中国内地市场有利可图,但他们对中国内地政府刚刚开放的零售业市场不敢轻易下结论,便一直持观望态度。但李嘉诚可不那么瞻前顾后,他认为中国内地的人口众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会越来越高,零售业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如果不趁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那么等到中国内地市场的零售业发展起来,就没有商机了。

就这样,李嘉诚成为香港企业界进军内地市场的第一人,他在中国内地开的第一家店比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开的第一家还要早11年,李嘉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吃得很成功。在成功打入中国内地的零售业市场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就此满足,他通过观察和分析之后,又将自己企业的发展目标定在了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业上。李嘉诚觉得中国内地人口众多,但住房却并不多,在人们的经济有所增长之后,必然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到那个时候,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会越来越好。

李嘉诚认为房地产业会是个挣钱的好机会,所以在一番权衡之后,于1992年通过长安街王府井东方广场的项目高调杀入中国内地的房地产界。而事实也再次证明了李嘉诚的分析判断是准确的,在几年之后,李嘉诚成为地产界的大亨,而中国内地的地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李嘉诚再次赢得了商机。

罗曼·罗兰说:“如果有人错过机会,多半不是机会没有到来,而是因为等待机会者没有看见机会到来,而且机会过来时,没有一伸手就抓住它。”正如李嘉诚曾说的那样:“很多人抱怨环境不好,实际上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去找机会。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中国企业家应该好好抓住这些机会。”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想要经营好一家企业,一定要多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在追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在看似机会渺茫的社会中,一眼发现做绝佳生意的机会。

对于一个目光敏锐的人来说,处处都是商机。一个贫瘠的村子里,农民们大多靠种地为生,其中一个农民头脑灵活,他认为种玉米、土豆并不能满足自己挣钱的欲望,他便开始寻找其他的商机。有一年,政府给每个村都修了公路,这个农民灵光一闪,他开始在山上承包了一块荒地种苹果树,村里的人都笑话他,觉得他是瞎折腾,可是没想到一年过后,这个农民的苹果大丰收,他把苹果卖给了城里的果商,自己大赚了一笔。

看到种苹果树可以挣钱,村里的其他农民也纷纷种果树,但那个农民却不再种果树,而是在村里修建工厂,到来年大家的果树都结出果实,他便收购了大家的苹果,放进他的工厂里加工成了各种食品。

由此可见,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总会看到商机的存在。但是比知识重要的是思维,比思维重要的是悟性。万物有法,需要用心去悟才能真正得法。经营之道也在于悟,在于对市场的灵动悟性。想要发现商机,一定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要学会思考。

如果李嘉诚没有将目光投远,只盯着眼前的那一点点微薄利润,那他就不可能发展成华人首富。李嘉诚从创业开始就一直在认真细致地寻找机会,然后将发掘到的每一个生意都经营到最好。

一定要树立成熟可靠的企业形象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机会,最大的作用是服务于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谋取利润的,但应该坚持固定的文化,这是经营的一项成就,也就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李嘉诚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市场营销学专家说过:“一个公司可能有优质的产品、完善的营销方案,但要进入某个特定地理区域时,可能面临各种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营销者越来越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来有效地开展工作……”

李嘉诚十分认同这个看法,他认为现代的市场营销已经把公共关系看作是营销组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当企业进行异地市场营销时,这种公共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拔得头筹,就必须十分重视公共关系的运作,一定要注重树立企业成熟可靠的公共关系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打入新的市场有所帮助。

李嘉诚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非常会给自己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他指出,企业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的员工和制度,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所以,一个成熟优秀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形象是万分注重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在社会中为自己的企业树立起一个成熟可靠的企业形象来。

李嘉诚刚刚创建长江塑胶厂时,运用了从意大利偷学过来的先进技术,一时间订单纷至,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时糊涂,长江塑胶厂采用了降低产品质量来完成订单的错误举措,结果,客户对产品质量很不满意,先是一家客户对李嘉诚的塑胶厂制品的质量评价反馈很差,接着其他客户也纷纷站出来指责李嘉诚,他们拒收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还要求长江塑胶厂赔偿自己的损失。

前段时间还供不应求的长江塑胶厂,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仓库里堆满了质量欠佳的产品,索要赔偿的客户纷至沓来,还有一些新客户想来做生意,但看到这种情形,便二话不说扭头就走。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长江塑胶厂刚迎来好日子,就遭遇到这样严重的打击,李嘉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屋漏偏逢连夜雨,客户纷纷要求退货赔款时,银行也在得知长江塑胶厂的情况后,上门催李嘉诚还贷款。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大家都陷入破产的恐慌之中。产品的质量保证是企业的保证,急功近利的心境下,李嘉诚竟然犯下了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失误,他很是懊恼。

为了能够让自己创建的厂子不会就这样垮掉,李嘉诚展开危机公关,他主动找到客户和银行道歉,请求他们原谅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他保证如果客户肯放宽一定的期限,他一定能够想办法将这个错误弥补了。他的诚意打动了银行和客户,也挽救了长江塑胶厂。

在塑胶厂面临危机的时候,李嘉诚也不忘安抚厂里的员工。他坦诚地对大家说厂子出现了问题,有可能会因为躲不过这次危机而倒闭,但李嘉诚也诚恳地请大家放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之后,他一定不会亏待大家。李嘉诚终于将残局收拾了,使企业重振雄风。

在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下,李嘉诚打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迅速扭转了败局,让企业扭亏为盈。李嘉诚通过树立良好可靠的企业形象来挽救企业是很聪明的做法,只要让客户相信企业是可靠的,那么客户便会原谅企业所犯的错误,给企业一个再次发展的机会。

其实,利用公共关系形象拯救企业的方法,很多著名的企业家也是懂得运用的。2000年2月2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秘密报告指控甜味剂》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及许多饮料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含有有害物质、能够影响人们大脑正常思维的甜味剂,它叫作“阿斯巴甜”。这篇文章刊登后,人们对可口可乐等饮料纷纷敬而远之,可口可乐原本销量很大,但在这篇文章刊登后,销量大减。

看到企业受到损害,可口可乐公司迅速作出对策,急忙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给全球各个分部发去了传真,还出示了一份美国全国饮料协会2000年2月28日发给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声明,那份声明上称“阿斯巴甜”已经被全球9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而且可口可乐中并不含有“阿斯巴甜”。

在进行了这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后,可口可乐再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大家重新开始购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能够度过这次危机,与该公司应对危机的冷静处理分不开,但更与可口可乐平时一直保持的有口皆碑的公关形象分不开。

一家企业的形象是否健康良好,是否被消费者信任,靠的不是一次两次的努力,而是长久的维护。李嘉诚的企业能够经营得这么好,与他对企业形象的持久维护、给消费者和客户带来安心分不开。

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

做生意当然要有所顾忌,但是在选择行业、分析市场的时候,首先要有开放的心胸和视野,不能用个人喜好、他人意见加以限制,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

—李嘉诚

李嘉诚不局限于做一种生意,他只要嗅到可以赢利的商机,就会接手去做。从创业开始到现在,李嘉诚是典型的“跨业大王”,他由制造业到地产业,再到港口业、电信业,最后又做零售业,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虽然在每一个行业中,李嘉诚都不算是领头人,但他总能适时地超越对手,最终成为每一个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很多经商者认为做生意一定要选对行业,如果选错了行业,那么不但不可能发财,还有可能赔本。所以很多人想要做生意,但却在选择做哪行的生意时犹豫不决,最终什么也做不成。李嘉诚不认为在这个世上有什么生意是绝对挣钱的,也不认为有什么生意是绝对赔钱的,他认为只要善于学习和调整经营的策略,看准行业的特点,无论做哪一行都能成功。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李嘉诚也的确是在多个行业都游刃有余,做得风生水起。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行业的生意管理中都获得成功,与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是分不开的。李嘉诚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推陈出新很快的社会,想要在商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如果只在一条道路上走,很可能会被淘汰掉。

现在很多人做生意很挑剔,挑来挑去到最后一事无成。李嘉诚做生意不会有那么多挑剔,只要不违反自己的原则底线和法律法规,他都会尝试。同李嘉诚一样,张茵也是这样头脑灵活的人,张茵第一次出现在胡润富豪榜的时候,许多人还对这个名字过于陌生,不了解这个女人究竟靠什么起家。

其实,张茵的事业是从回收废纸开始的。1985年,27岁的张茵选择了创业,她放弃了原本安逸舒适的生活,带着3万元创业积蓄来到了香港,选择了废纸回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当时做的人并不多,张茵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行的巨大商业潜力,她发现了中国内地纸张短缺的情况,这是因为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森林资源并不算非常丰富,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纸张的用量不断提升,这无疑给森林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能够减轻环境压力,同时又保证用纸量,就成为造纸业的一个问题。张茵看到了这其中的契机,她将目光瞄向了废纸回收这一块,在大家一开始都不看好的行业里,张茵努力探索,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同时她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也就是日后中国最大的高档纸出口企业—玖龙纸业。

对于一个精明的商人来说,不存在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李嘉诚一开始选择塑胶行业的时候,正是看准了这个行业中蕴藏的商机,虽然利润不算丰厚,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做好做大,照样可以闯出一番天地。李嘉诚的成功,张茵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的头脑灵活,在生意经营方面能够逮到机会。

在人们印象中,温州商人非常有名,他们勤劳肯吃苦,遍布全国各地,所经营的行业也是五花八门。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温州商人从做小买卖起家,有的做皮鞋,有的做纽扣,只要有钱赚,温州商人就去做。温州商人的经营态度与李嘉诚有几分相似,他们都不会因为所赚的是蝇头小利就不屑一顾,他们总是能在坚持中将小生意经营成非常有规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