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我的管理哲学
49318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李嘉诚经营企业很注重管理的艺术。如何能够管理好企业,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进行好自我的管理。李嘉诚说:“在我看来,要成为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建立个人尊严。”李嘉诚有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这主要是源于他早年受到的各种挫折,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因为父亲去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

年纪尚幼的李嘉诚步入社会,开始为生存打拼,在茶楼打工,进钟表厂当学徒,去五金厂做销售,这些经历造就了李嘉诚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正直的品质。在李嘉诚创业之后,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一直没有向现实妥协。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后,李嘉诚知道此时自己身上担负的不再是自己一个家庭的责任和担子,还有公司许许多多员工的生存担子,为了能够更好地肩负起责任,李嘉诚更加注重管理的方式方法。

李嘉诚认为知识必须与意志相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须延伸到动态管理中去,理性的力量必须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让聪明的组织干愚蠢的事才是问题的核心。李嘉诚对于管理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不论是在员工管理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李嘉诚的管理智慧总是令人叹服的。

在汕头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李嘉诚激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提道:“我认为胡先生笔下对中国人夸张的描绘虽不全面,但发人深省。然而这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是很分明;有脑袋但缺乏洞察力和没有层次思维的先生却依然活着,而且可能有特强的繁殖力。

“现代科学至今还未找到人不死的灵丹妙方,何以独是差不多先生能成功存活于世?也许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已变异为病毒,通过其散播,感染越来越多的人。病毒强烈的僵化力使脑筋本质聪敏的人思想停滞不前,神志昏沉,虚度其既漫无目的也无所期待的庸碌日子。

“也许他还有发白日梦的本事,但缺乏追求梦想的意志,发酸地堕入无底的借口世界以哄慰自己,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还在蔓延,慢慢侵蚀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体系、技术和经济。

“当我重读胡适的这篇名著,令我惊骇的不仅是差不多先生可怜的愚昧,令我觉得更糟的是旁人接受如此荒谬的存在方式,还企图自圆开脱,这种扭曲式的浪费智慧行为足以令人哭泣。

“医生常常说准确断症是痊愈的起点,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须凭仗自我驰骋超越。

“各位同学,如若你不愿被命运扣上枷锁,你必须谨记,活着是一种参与,你要勇于思考、尊重科学、尊重原则,能感受、有追求、能关心,敢于积极,能经得起考验,骨中有节、心中有慈、心中有爱。

“你们都知道我生长在离汕头大约45分钟车程的地方,当年为了逃避战乱,离乡背井的时刻我并不知道命运前景将会如何,我只知道在理性误区中是不可能建造信念或希望的。终我一生,我将毫不含糊和不变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华彩和我血肉热切之心。”

李嘉诚不但是香港的传奇,更是华人的传奇,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白手起家到富可敌国,从茶楼的跑堂到塑胶花大王再到地产大亨和股市大腕,人们看到的是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形象,但他们不知道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今天这么成功的商人,是因为他智慧的管理艺术。凭借着自己的管理智慧,李嘉诚带领着长实集团一次又一次度过危机,走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李嘉诚是如何做到的?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他们都想从李嘉诚身上学习到成功的诀窍。本书通过对李嘉诚的方方面面经历的介绍,解读李嘉诚的管理精髓,全面分析李嘉诚商业上的成就和李嘉诚行事做人方面的心得,总结出李嘉诚各方面管理的理念。本书将李嘉诚的个人案例和一些精彩小故事相结合,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地阅读的同时,体悟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