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想要的“和而不同”
招聘启事中往往会强调团队精神,有的人误以为团队精神就是与同事搞好关系。这样理解就太表面了,老板要的团队精神并不仅仅是“一团和气”而已,而是能够一起作战,创造效益。在日常的工作中,老板希望每个员工都是职业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判断和做事方法,而不是唯唯诺诺,把精力放在互相“搞关系”上。
讲团队精神,首先要有正确的个人精神,尤其是对于刚进入公司的新人来说,他们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个性,盲目地追求与环境保持一致,也让老板看不到他们的优势与特色。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惰性,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
在进行分工合作的时候,如果有人对你提出额外的工作要求,你要正视自己的需求,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帮助公司建立一种良好的职位边界和规范,这才是“和而不同”的公司文化,这样的文化也是老板真正想要的。
总有一些人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工作支给别人,遇到这样的人,你该如何应对?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这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别一脸不高兴——有人不想干,但是考虑到要搞好关系,一边干还一边抱怨,结果活也干了,还落下个坏印象,成了废话太多的典型。成熟的职场人遇见这种事情,要么痛痛快快干了,嘴里还要说着:“应该的,您别动,我来就行。”要么,一开始就彻底别干,本本分分把自己手头该做的事情做好,也算没有给公司拖后腿。
但是,拒绝同事也不能太过生硬,要讲究技巧。正如你向人问路,有的人对你说“不知道”或是直接不理你,你就会感到对方能帮你却有意不帮你;而有的人对你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走,你去问问报刊亭的老板吧”,你就会觉得后者很不错。同样是拒绝,有的人拒绝他人,能让对方心存感激,有的人却会给他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在工作中,需要大家合作的地方有很多,当对方提出某种要求,你又无法做到时,如果不想伤感情,就要全力以赴,让对方觉得你真的是尽力了,即使最终没有达到目的,对方也会对你心存感激。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当对方提出你不能满足的要求后,你可以先答复:“您的意见我知道了,请放心,我会努力去做。”过几天,你要注意及时沟通,通知对方:“问题我已经反映了,决定权不在我这里,我帮您提醒一下领导。”再过几天,你还要安抚性地告诉对方:“您的要求我已经转告了,领导一有安排,我会早早告诉您的。”按照权限来说,即使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也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因为你已注意了工作的节奏。
如果只能直接拒绝,也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向对方说明你的客观理由,包括自己的状况不允许、条件限制等。也可以利用语气的转折转移话题——温和而坚持,绝不答应,但也不至于撕破脸。比如,先向对方表示同情,或给予赞美,然后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绝。由于先前你的同情已使两人的距离拉近,所以对于你的拒绝对方也能以“感同身受”的态度来接受。
有时开口拒绝对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练了很多次该怎么说,但一旦面对对方又下不了决心,总是难以启齿。这个时候,你可以轻轻地摇摇头,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对方一看到你的眼神已经转移,就会明白你的拒绝,之后你就不用再多说了。
老手都不懂的薪水谈判技巧
不怕谈薪水,就怕不会谈
老板常常会感觉给员工的薪水发多了,员工又常常会觉得自己拿少了,所以谈判薪水的确是一件技术活,甚至连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都不知道该如何与公司谈判薪水。
有人曾经这样和公司谈判薪水:“我希望公司给我的工资不低于5000元,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我每月租房子花费2000元,生活吃穿花费2000元,交女朋友花费1000元……”
这样的谈判只能让老板厌恶,因为谈薪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展示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让老板明白你值得高薪水,明白你是潜力股,而不是你还没给公司创造价值,就向老板索取高薪,让公司满足你的要求。
小刚和小李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公司工作,同样是职场新人,小刚的工资却比小李高,这让小李很困惑。
原来,在面试的时候,小刚对主考官讲,自己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同宿舍的人聊天,说起学校附近批发店的衣服特别便宜,如果能够上网卖衣服应该收入不错。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日,和学校附近的服装批发店一家一家地谈,最后终于谈妥了一家,可以无成本批发。小刚要做的就是将服装的图片上传到自己的个人主页。如果有消费者愿意购买,小刚就去拿货发走。就这样,小刚开起了网店,而且迅速了解了网站销售衣服的技巧,不到三天就有了生意。后来他还靠开网店解决了自己的部分学费。
听起来这是个小小的事例,却透露出很多有效的信息:第一,小刚的行动力很强,有了想法就会立刻实施;第二,他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够马上摸清门道,并和提供货源的人进行了良好的沟通;第三,他的品质很好,赚到了钱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首先解决自己的学费问题,不耽误自己的主业。
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个有过“创业经验”的人比只是一张白纸的人要有价值;一个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比实习很久还可能摸不着门道的人要有价值;一个已经和社会人打过交道的人,比在学校接触单一的师生关系的人要有价值。这就是说,在谈薪水之前,一定要做好适当的铺垫,找到能够反映自己优势的案例,坚定面试官对你的信心。
在谈薪水之前,你还要综合判断自己的表现,不要盲目地说“我觉得我表现很棒”“我觉得自己表达能力很强”等,要通过观察面试官的反应,来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否积极。通常来说,面试官态度都很和蔼,这就要通过对方提问或介绍公司情况的频率,来判断对方是否对自己感兴趣。记住,滔滔不绝并不一定是自己表现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方引导得很成功。
如果以上环节都能顺利通过,就会进入谈薪水的阶段,这表明面试官已经对你有了基本的认可。有的面试官会主动聊自己公司的薪酬体系,你也可以给出自己期待的薪酬区间,前提是一定要结合行业标准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漫天要价。
如果谈不妥,一定不要让话题僵住,你不必明确表态,可以表示自己先考虑一下。这样就能赢得局面的好转,也能为自己和对方留下余地。
如果你是“职场小白”,不敢随意聊薪水,就可以真诚地询问对方的意见,如:“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以我现在的经历和您对我的了解,在公司的薪酬体系中大约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对方就会透露给你一个大概的情况,当然这种方法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一般不建议使用。还是应该在面试之前,尽量多做调查,多了解这个职位的资讯,自己有个大概的判断,这样就不至于提太高或太低的要求。
做好准备,加薪不困难
谈薪水是门技术,不过连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都不懂的是,如果能在谈薪水之前,做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就能增加谈薪水的筹码。
举例来说,如果员工能够学会边工作边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样再向老板提出加薪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因为这样的工作一定会给公司带来效益,也会让老板心生期待。
做总结的时候,要善于观察数据,用数据对工作进行汇总,这样既简单明了,又能体现总结者的工作能力。而在工作中搜集、汇总、使用数据也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因此要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进行记录,最好每月、每周、每日乃至每时的工作都要有总结。
李渡是一名普通的设计师助理,当别的助理只做设计师安排的工作时,他会主动和设计师沟通,把设计师交代的工作做在前面,等设计师需要他工作的时候,他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工作的得心应手,他开始以设计师的思路来学习和揣摩,并通过请教设计师,学到很多实用的技巧。甚至为了熟练掌握一些最新的软件技术,李渡还给自己投资充电,并不断吸收各个设计师的设计精髓。
就这样,他吸取的知识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设计出的产品也让人眼前一亮。他成功地完成了从助理到设计师的转换。
成为设计师的李渡依然坚持着总结的习惯,每周都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度的评析,并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记录在案。两年多后,他可以将常规设计容易犯的错误全部规避。
当然,从新员工到老员工,在设计思路上,李渡在公司中远远算不上最优秀的人,在他的周围还有很多比他优秀的人才。当公司的设计总监这个职位空缺时,李渡参与到了这一场与同事们的竞争。他发现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擅长总结,于是他给领导亮出了自己用五年时间做出的“宝贝”,这和其他人“假大空”的报告完全不一样。
李渡的这份总结,能够让具备初步专业知识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短期内找到设计的门道,同时,还有各种规避走弯路、探索客户需求的方法。老板对这份总结非常满意,认为运用总结中的方法和经验,公司很快就能培养出产生效益的设计师。对公司而言,并不需要所有设计师的作品都获设计大奖,也不要求所有的作品都与众不同,大量具备中等水平的设计师才是公司稳定发展最需要的。靠着这份总结,李渡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升职与加薪水到渠成。
攀比加薪犯大忌
当你发现同职位的人收入比自己高的时候,不要盲目找老板提加薪,而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他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承认并接纳自己;而当一个人失败的时候,就会试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这样的心理反应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让自己的认识和现实留有偏差,就会影响自己的职业道路。心态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拿着文件在走廊里走着,突然一个冒失的同事碰到了你,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觉得他是故意让你难堪,还是无心之过?你如何看待,会对自身造成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看待别人的薪水比自己高的问题,会引导接下来面对这件事时的行为。
有的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他们得到了老板的嘉奖,但是很多资历浅、能力也未必在他们之上的员工,工作待遇却不比他们差,还有可能更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要相信老板不是傻子,有的人的确工作很努力,但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有的人工作兢兢业业,但是业绩一般;还有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但协调能力较差,时常给别人带来困扰。这就是说,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加薪的人要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一味妒忌,攀比要强,工作闹情绪,向老板盲目要求涨工资,只会让自己偏移正确的发展轨道,最后不但得不到加薪,还有可能引发老板的厌恶,慢慢被边缘化。
要么能挣钱,要么给老板省钱
原地踏步等于浪费资源
小莉工作了三年,在职位上还是原地踏步。老板找她聊天,对她的评价是工作虽然称职,但是长进不大,因为她还不够勤奋。
小莉有点委屈,说:“我每天上班都很忙啊,什么工作都认真在做,也都完成任务了,怎么就不够勤奋呢?”
老板说:“你只是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完成了工作内容,不出错,也不出色,怎么能叫勤奋呢?就好比一个人说‘我观察力强,你让我看什么,我拿眼睛扫一圈就看到了’,但如果观察力真的很强,又何需别人让他看什么,他才看得到呢?”
老板又说:“你回家之后,还会不会思考工作?会不会把工作中的困惑与心得写成工作笔记?会不会看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的书籍?会不会上网去下载培训讲座来听?”
小莉摇头说:“不会。”
老板说:“所以你不够勤奋。你工作了这么久,如果能勤奋地运转你的大脑,你的工作业绩就会更好,工作效率也不至于和你刚入职的时候差不多,这样就等于公司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培养你。”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在老板的眼中,原地不动就是浪费资源。老板要的“勤奋”是能够带来利润或者减少成本的,而不是“勤奋”地保证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而已。
你的价值你来定
学开车的时候,教练会提醒:不要只盯着自己的车看,要盯着前方的道路。这样你才能够有全局观,并且能根据突发情况做出反应。反之,如果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车上,你的车辆就会在道路上左摇右晃。
公司运作同样如此,它需要好的驾驶员,他们不是只会低着头处理眼前的事物,而是能跟着公司不断前进、发展的一批人。
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头驴子,自小就在磨坊里拉磨,日复一日绕着石磨兜圈子,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有一天,它终于老得再也拉不动石磨了。主人动了慈悲之心,决定把它放养到旷野之中,让它在绿草地里自由自在地度过余生。
没想到的是,这头驴子因为从来就没有享受过蓝天白云下的自在生活,它的眼界已经局限在那个磨坊中了。驴子已经失去了作为动物融入大自然的天生本领。在如此广阔的天地中,这头驴子唯一会做的就是在吃饱以后,绕着一棵树不断地兜圈子,直到死在这棵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