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理解死亡
4931600000018

第18章 知晓无常,让我们更加豁达

(第一节)说说无常

何谓无常

对于释迦牟尼的幽默,先大致理解了佛教的乐观与豁达之后,会更加深刻地领会。

序章中我说过“佛教中人比任何人都乐观”。在(第一章)的最后也提到:“明白了释迦牟尼的教导,就能成为常常面带微笑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释迦牟尼发现的真理——“一切皆为无常”。

释迦牟尼称“无常”为“神圣的真理”。也就是说,这是贯彻了一切的客观事实、超越了世俗所能及的真理。

所谓无常,即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在每个瞬间,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不断重复着生和灭。为了花朵凋零而哀叹之类的感伤情绪并不是佛教所说的无常。

对于理解了“一切皆为无常”的人来说,烦恼、痛苦、愤怒、攻击、难过等都没有存在的理由。释迦牟尼甚至还说:“知晓无常之人能够获得无上的幸福。”这个真理是无比强大的,只要理解了它,就能让心中的所有苦痛消失于无形。

知晓无常,就能更积极地生活

即使已年老体弱,到了迎接生命终结的时刻,知晓无常之人也不会觉得悲伤:“啊,终于到了这个时候了。”因为知晓了自己生命的无常,就不会心生执著。如无执著,就能够平静地接受事实,然后把精力集中在现在能做的、该做的事情上。

如果真正理解了释迦牟尼所说的话,即使得知自己患上了癌症,就能够采取实际的应对态度:“哦,是癌症吗?我明白了。医生,请问是哪种癌症?有没有治疗的方法?”因为心无执著,就能够集中于眼下该做的事情。如果心有执著,就会悲鸣、发怒:“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得癌?不可能的!肯定是搞错了!”像这样,产生多余的感情。如果能够平静地接受事实,集中精神,才能及时地找到解决办法啊!

即使医生宣布已经没得治了,也能够说声:“哦,是吗?我明白了。”平静地接受事实,心中不起涟漪。然后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微笑,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

面对一切都能微笑

当知晓了“一切皆为无常”之后,心中时刻都能保持乐观。当知晓了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所有一切都是“暂时的、瞬间变化并消失的”之后,就能发现很多好事。无论何时都能用一颗微笑的心来看待一切。

就算被告知身患晚期癌症,也要意识到,其实一开始就注定自己终有一天会死亡,不死永生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无论是否患上癌症,无论是否曾在奥运会上摘金,人终有一天将走向死亡。因此,知晓无常之人就会拥有正面的认识:“对于死亡,知道原因总好过于不知道原因。”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是一样道理。假设一对夫妻因为吵架,妻子生气地回了娘家。如果这位丈夫明白了无常之理,就会想:“过不久就会回来的,她不可能一直待在娘家。”如果妻子自尊心强,一直不肯回来,“算了,我去接她回来吧。”丈夫只会这么想,并且去执行。丈夫很平常地来到妻子娘家问:“准备好回家了吗?”如果妻子回答:“不,我不回去。”丈夫会说:“哦,那我下次再来。”然后就回去了,并且还会留下话:“平时要上班,周六再来。在这之前你照顾好自己。”因为知道妻子不会永远都是现在这样的态度,所以丈夫能够很冷静。如此他就能保持豁达、坦然的心情。

这样的话,就算夫妻吵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生活中就能充满乐观和快乐。

常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

“‘惨了惨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说这种话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明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马上消失的。”——一旦理解了释迦牟尼的教导,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明白这个世上什么都是无常的,人生在世便能常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

佛教还教导人们,为自己的幸福或者运气好而兴高采烈,也是荒唐可笑的。一切皆为无常,因此就算再开心也不可能一直持续,潮起终有潮落。因此,当理解释迦牟尼的教导后,就能做到无论面对坏事、好事都能够平静以待,不怒,不恨,不悲,也不过分喜悦。这样的话,留下的只有微笑,只有乐观。

“世上没有什么应该喜,也没有什么应该悲。”从心里理解了这一点后,烦恼忧郁的源头就会消失不见,人生变得快乐。释迦牟尼教导世人这一点,这正是事实。

每当听到“永远”之类的词语时,我就会猛地起一身鸡皮疙瘩,“如果有永远那可不得了!永远是多么荒谬啊!”——我会这么想。然而,人们热衷于使用“永远”这个词,而且还带着褒义的色彩。

(第二节)感谢无常,让我们少受折磨

知晓无常,即使去地狱也能接受

从知晓了“无常”这一真理的佛教的角度来看,“永远”之类的说法是十分荒唐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我的故乡“佛教之国”斯里兰卡,有很多有意思的笑谈。下面这个笑谈虽然不算人人皆知,但是可以作为理解佛教思想的一个参考,因此在这里给大家说说。

从前有一个尽干坏事的人。在佛教之国喝酒被视为不道德的事。而这个人在这样的国家却每天都过着抽烟、喝酒、赌博的生活。他所在的村子里人人都说他是个坏人。

有一个人对这个坏人说道:“你总做这些事的话会进地狱的,快改过自新,好好做人吧。这样的话就能去天国。”

那个尽做坏事的人问道:“天国里有什么?地狱里有什么?”对方回答:“天国里有美丽的鲜花,有公园,不需要工作,大家每天都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地生活着。而地狱里燃烧着可怕的火焰,进去要遭受火烧之苦,还有很多可怕的东西。”坏人听了之后又确认道:“天国里没有火吗?”听到对方回答“没有”之后,他说道:“那我还是去地狱吧。”“为什么要去地狱?”他回答道:“如果没有火连根烟也抽不成了。”

也就是说,这个被人说是坏人的人,因为不能抽烟而放弃了去天国,实在是很乐观豁达啊。

在佛教的世界里,就算被人说会进地狱,也不会有太过夸张的反应。因为人们知道就算是地狱,所受的苦也只和自己所犯的罪过相符。就算投生于天国,所拥有的快乐也和自己所做的善行相符。佛教中人其实并不会过多地恐惧地狱。“就算当时下了地狱,只要为善,与恶行的账相抵消的话就能去往地狱之上的世界。”他们会这样豁达地想。而就算去了天国,也不会觉得就获得了“永远的安泰”,也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去了天国,如果善行积累的德用光了,又会落入下层的世界。”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不会发生不公平的事,至于永远的地狱、永远的天国等说法都是毫无道理的妄想概念。没有必要为了这种东西而害怕。知晓了无常,就能豁达乐观地生活。

而只有不知道无常的人,才会体会到烦恼与苦痛。

对一切事物的执著都是徒劳

佛教中人还明白一件事:一切都是无常,因此执著是非常愚蠢的。

即使烟花再灿烂,又有谁会想把它们直接带回家呢?这是不可能的。肥皂泡梦幻动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流转缤纷,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谁又能把它们带回去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家中?不能吧!因为它们转眼就会破灭消失。所有一切就像烟花和肥皂泡一样转瞬间就会消失。

知道了一切皆为无常后,就会明白对于事物的执著就像是想把肥皂泡带回去摆放在家中一样愚蠢,也就是说,能够理解执著的结果必定是“失望”。执著终究只会带来烦恼和苦痛。所以,理解佛教之人无论对什么都不会产生执著。

世间因为执著而充满了苦

世间之人对于暂时性的东西就像对待永远的东西一样执著着、痛苦着。这个世间本来就不存在任何能够执著的东西。一切都是不断变化并流动的。然而,人们对什么都执著,并且还执著到了非常离谱的地步。

最近有个词叫作“空巢症候群”。指的是辛辛苦苦养大了小孩,一直为家庭而付出的母亲,当孩子独立了以后心里就一下子变空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这些是对自己孩子执著的表现。孩子到了二十岁左右就会独立,不管再怎么执著也会离开身边的。

又或者,对金钱执著,对工作执著,对健康执著,对房子执著,对权力执著!说到底就是因为对一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执著而感到极大的痛苦。

佛教之人常带微笑

世间之人的表现与佛教的正相反。比如有一个拿着气球玩耍的小孩,不小心松手气球飞走了,挂在了够不着的地方,小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时候,世人一般会说:“真可怜,我帮你拿下来吧。”或者说:“再帮你买一个吧?”

而佛教徒会先微微一笑,知道这是因为执著而哭泣。这时,如果实在无法将气球拿下来,佛教中人就会说:“只不过是一个气球,忘了吧。”“因为你自己松了手,气球才飞走的吧?所以哭也没有意义。”如此面带着微笑,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对方。

以前我曾经为了安慰一个人去过对方的家里。此人家庭非常不和睦,亲戚间互相憎恨着。因为财产等问题家里人闹得非常僵,总是发生争吵。大家都只考虑自己,完全不关心别人。此人的母亲年事已高,但谁也不来照顾她,落了个孤单单一人。

有一次这个人养的猫死了,因为这件事她一个月来日日以泪洗面,悲伤欲绝。她让我为猫诵经超度,我接受了。

之后对方向我倾诉了很多,终于慢慢地平静下来。她说自己和死去的猫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猫死后非常悲伤。但另一方面,她又说自己不想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而且,母亲也不愿意和子女们一起生活。

听了她的话,虽然我表达了同情之情,但一边又觉得非常有趣。“不关心自己的父母,却对猫如此执著,以至到了精神扭曲的地步。这就是人啊!”

虽然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他人的许多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就算告诉他们这一点,对方也无法轻易地改变自己,这也是事实。一边扮演的是为了猫而难过哭泣的温柔善良的形象,而另一方面却对生我养我,辛辛苦苦把自己培养长大的老母亲没有一丝一毫亲近!

酒精能带来快乐吗?

奇妙的是,不仅人类身上有矛盾之处,这世上到处都充满着矛盾。

譬如电视广告,人们看过之后会产生想要购买的欲望。商家投入大把的金钱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当然是因为拍广告能增加产品销量。但是,若认真地看广告,有时会觉得反倒不知所云,并且广告中还传递出“别买,很可疑”的信息。

广告语中常出现“终于发现了××”等台词。听上去说是为了大众健康,历经十五年、二十年研发,终于发现了解决之道!但真的花了那么久吗?难免令人生疑。有时广告中出现一名女子,说“我已经用了有五六年了”“真是离不开它了”“它让我感觉到生活的意义”等。说是“用了五年之久”,但那东西既然是用最新技术研发的“全新产品”,那名女子又怎么能已经用了五年呢?仔细想想真是太奇怪了。

国外的电视购物节目就更滑稽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先找人大肆推介一番。就算节目里是个又有名又有能力的大明星,说得天花乱坠,这人也和其宣传的产品没半点关系吧?

曾经看过某期节目是卖平底锅的,卖点是不放很多油也能做菜,反复强调“用了这个平底锅就能减脂修身,拥有健康身体”。但是稍微想一想,不是哪个平底锅都可以只用一点油就能烧菜吗?那用以前买的便宜的平底锅不就得了!

而且我们还会看到几家公司卖各自的产品时用了同一个模特、同样的手法宣传,看了这样的广告,倒不说信了广告想去买,反而让人把这些广告当成搞笑节目来看了。所以当我想笑的时候,就会把台转到电视购物频道。若是没有幽默感的人,怕是会被这些动人的广告冲晕头脑,一时冲动买了之后又用不上,又没地方放,真是徒增烦恼啊!如果是拥有幽默感的人,一定会先笑过这些广告的荒唐之后,再冷静、独立地判断这些东西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有没有用之后,然后决定是否购买。

这种广告宣传方式,在我看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请试着半夜11点搭电车看看,就能看到不少带着工作后的疲惫身体去喝酒,结果连路都走不动的上班族,在车厢里东倒西歪的。但令我吃惊的是,那些人却说自己这时候是心情最好的时候。明明已经醉得摇摇晃晃了,嘴上却还说着缓解了压力愉快得很,让旁人看了岂不是笑话?

下面要用佛经中的小故事来为大家介绍释迦牟尼的幽默。比起单单说幽默,更严密地说起来应该是“亲切、愉悦、风趣”——这是释迦牟尼的讲话腔调,是佛教的幽默。释迦牟尼与人交流时都是亲切、愉悦而风趣的。

正如一开始所说的那样,目前还没有关于佛教幽默的参考文献,所以我这次是试着从头开始进行调查研究。释迦牟尼的教导之中处处闪现着绝妙的风趣幽默,下面仅截取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来为大家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