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49313100000008

第8章 全球工程教育新潮流(1)

风靡全球的大学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百森学院(Babson College)、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先驱。这些高校十分注重创业技能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图把创业的想法变为事实。随着70年代“创业革命”的冲击,美国高校于80年代起纷纷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机构,至今已经有1100多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展示了美国几家着名的创业教育机构,它们主要是面向商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也对理工科学生开放。

百森学院

百森学院位于美国东岸城市波士顿以西20公里,规模不算太大,在创业管理教学领域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百森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并不以追求功利的企业家速成等为目标,而是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百森创业教育课程方案”已成为美国各高校公认的创业教育课程范式,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鲜活的教学过程,都值得学习和研究。

在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中,“管理与创业基础”是针对大一新生为期一年的计划。申请到该计划的学生将接受经济理论、概率论、统计、定量分析以及经济法等知识的学习。学校甚至贷款3000美元给学生作为商业项目的启动基金,学生所获得的利润捐赠给慈善机构。“创业提高课程”是大二本科生的选修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决策能力并加强商业意识。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申请创业中心开设的全部课程。

MIT的创业教育实践

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非常成功,除了成立MIT创业中心、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最具特色的是建立官方创业网站——MIT创业论坛,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创业的各个方面。

(1)MIT创业中心

MIT创业中心通过其一流的创业教育计划、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来自MIT内外的技术与资源成就了自身。中心的宗旨主要为:①创业教育与研究——培育创立高科技企业的领袖,通过最好的课程教育以及由MIT领先技术与商业研究支持的实习;②加强联盟与社会网络关系,推动商业与技术的合作;③整合社区——培育与滋养丰富的学术、政府以及产业领袖的生活网络。

Vest 校长在1996年创业中心成立之时,也表明了对中心的期待,“我希望中心成为全球第一创业中心,并且得到公认”,“我们不仅仅要成为最好的创业中心,我们还必须在这个重要的领域内树立榜样,以确保我们产生了显着的全球影响”。

(2)MIT创业论坛

创业论坛共有八个版块:

商业计划。该部分内容帮助创业者撰写商业计划,包括基本概念和格式、技巧介绍、范例等,一应俱有。

日程安排。这是MIT创业论坛的23个分论坛举办活动的时间表。

分论坛。MIT创业论坛在全世界有23个分部,其中在国内设有 17个、国外设有6个(在我国台湾设有“中国企业论坛社”。

焦点杂志。这是该论坛的在线杂志,其内容包括有关创业的文章和报道。

资源链接。对那些正在创业的创业者来说,这里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源链接,点击即可进入。

宗旨介绍。对该论坛创办的目标、时间、内容、计划等所做的介绍。

创业之初。作为一个专栏转载《波士顿商务周刊》中相同栏目的文章,专门介绍刚开始创业时遇到的问题、经验、体验等。

卫星广播。MIT邀请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卫星广播对创业所涉及的具体领域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创业创新工程中心

这是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创业和创新中心的目的是:①帮助学生和机构把他们的想法能变成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办新的企业;②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来学习和发现新的方法,使他们的想法能更有效地变成商品或服务;③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把一项技术转化为商品;④技术创新促进商品化进程,从而加快加拿大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

创业创新中心的三个部分组成:制订创业计划,创业和创新技能的开发,进一步的创业研究分析。创业计划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对确定的顾客群的分析,形成新产品或服务的商业和技能计划,以及进入市场的途径。

重要资源列表

全球创业观察(GEM)是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掘国家或地区创业活动的驱动力、研究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联合发起。

美国教育研究信息中心(ERIC)附属的创业教育中心数据库。

百森学院的Arthur M.Blank 创业中心。

创业中心网站。

创业论坛网站。

专为创业教育工作者服务的数据库。

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工程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工业界亟须一群高质量、有商业头脑的工程师以维持其创新和技术的全球领先。

作为高技术领域的国际汽车制造商,德国大陆公司(Continental AG)设立了一个以促进全球工程教育进步和培养年轻工程师为宗旨的研究项目,并成立了“八校项目联盟”。该联盟由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学者组成,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工程教育的评价、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明确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关键因素。同时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非洲、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南北美洲的未来工程师是否做好准备,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名优秀的全球化的工程师需要哪些新的技能?

如何培养这些技能?

在国际环境下,工程师对全球化的适应能力是否是影响其就业能力和职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6个国家的8所大学是: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 Zürich),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中国上海交通大学(SJTU);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UD),中国清华大学(TsinghuaU);巴西圣保罗大学(POLI/USP),日本东京大学(TokyoU)。

2006年11月8-10日,德国大陆公司在法兰克福举行了“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 (GlobalEngineering Excellence,GEE)研究成果发布仪式。项目联盟分析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和工程实践的变化和发展,研究了全球教育实践的典型案例,评价了各自大学在培养未来工程人才方面的举措。联盟全体成员在发布会期间,还深入讨论了未来全球工程教育实践和全球工程教育研究合作等方面的后续工作,初步决定在2008年启动下一期“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项目。

经过之前一年多的共同研究,该联盟提出以下观点:

世界在得益于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可持续发展、国际安全等。工程师将在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工程实践正在全球化,但工程教育尚未作出反应。为应对工程实践的全球化,工程师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社会尚未关注这一问题,高等学校的工科培养计划也未具体落实,学生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实践锻炼。工程教育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工程师。

要培养全球化工程师,需要政府、工业界、学术界以及与工程相关的组织共同合作,尤其是工业界在全球范围内为工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工程教育研究的全球化也迫在眉睫。

德、法高等工程教育近况

2006年9月10-22日,中国工程院高等工程教育考察团对德国和法国的工程教育进行了考察,访问了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FHG)、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局(ASIIN)、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HRK),以及5所德国大学和1所法国大学,共10个单位。所获甚丰,见闻略述如下。

1.德、法等国的高等学校正在进行学制与学位的改革

根据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的计划,原先欧洲各国不同教育传统下的学位、学制将于2010年统一在一个共同框架之下,建立共同的欧洲教育区。此举要在保持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统一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大纲,以及相应学分的框架,实现学位制度与国际上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等效性。目前,德、法高等院校都在为这一目标开展工作。

2.德、法对“博洛尼亚进程”的看法

“博洛尼亚进程”要求是“3+ 2”,即:3年学士、2年硕士。绝大多数被考察的单位,除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校长外,都认同“博洛尼亚进程”,原因就是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流动。德国对2010年全面实施“博洛尼亚进程”表示困难,较大的“共性”问题在于:要使当前具有工程教育认证资格的机构在2010年前完成1.2万个专业的认证有相当难度;同时对认证机构收费的普遍意见是有点贵。关于这两个“共性”问题,在2007年初德国HRK 将提出可能的改革与补充办法的建议,前提是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目前德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德国,高等学校入学率已上升至35%以上,生师比超过5∶1等问题更加凸显了高等教育系统资金匮乏的严重程度。另外,全球劳务市场和教育市场加大了对学校提供学术研究的要求,以满足新的要求和标准。这使得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大学的容量极限。

4.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对德国工程教育的影响

作为工程师组织的代表和非营利性的单位,VDI 也是德国工程教育体制的设计者。他们极力推进实施“博洛尼亚进程”的新学位标准的实现,强调在新体制下要保证至少一年的实践培训(training),并且适当减少在学士学位前三年学习中的非必需的理论学习内容,并称此为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机遇。该机构也十分重视与德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继续工程教育以及工程教育认证局的密切联系。

5.德国工程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以及老师的“实践”背景

德国具有学校与企业长期有效合作的保证机制。工程专业的大学教授(包括大专学校)被要求至少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他们与工业界具有天然的联系网络,这使他们成为输送学生到企业实践训练和就业的联系人群体。实验室进行的研究项目紧密结合学科及有关工程领域发展的前沿,尤其是在工程应用研究领域,与工业界合作紧密,承担了大量与各大公司合作的项目。实验室与人才培养结合紧密,其研究的主体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他们承担了大量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对他们的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6.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多样化具有创新性

在考察时发现,不少单位将偏重研究与偏重实际应用的学位展示在二维平面图上,这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表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位在研究与应用的二维平面上的位置。该图表明德国工程与科学教育的多样化特征,在承认多样性学位标准的同时,注意把握教育质量的门槛,以提供教育质量的保证。它是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设计的一个重要特色。

总体看来,欧洲统一的新学制可以在保证坚实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实践培养的高质量,培养出来的硕士有望得到工业界的认可。另外,由于尚在培养过程中,中、小企业对于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出来的学士与硕士质量的评价结果尚待观察。

附:访问的德法10单位

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FHG)建于1949年,是公益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接受经济界、服务行业和国家委托的合同研究。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建校于1870年,是德国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学府之一,也是世界上顶尖级的理工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尤以工科见长,其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包括电子通信)均具有德国其他大学所无法超越的优势。

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成立于1854年,是西欧最大的工程师组织,现有会员近13万人,总部设在杜塞多夫市。由执行主席主持VDI 总部工作,工作人员约200人。

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局(ASIIN)是一个根据德联邦共和国教育文化事务部长联席会和国家认证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工程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专业认证机构,属非营利组织。2003年6月11日成为“华盛顿协定”的临时成员,成为欧洲大陆认证行业内第一个非英语认证机构。

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HRK)HRK 作为原西德大学校长联合会于1949年成立,是德国西部三个管理区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联合组织,它继承了起源于1890年前后的普鲁士(Prussian)大学校长会议的传统,后者于1936年终止了活动。

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TUD)为德国着名工业大学,拥有4个Frauhofer 研究所,12个系,275个教授,2500名员工(其中1450名为研究人员),18000名学生(有22%的留学生,其中40%来自中国)。该校追求的目标是卓越、国际化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