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工程教育前沿与进展2007
49313100000005

第5章 国外工程院及相关机构(5)

另外,考虑到招聘有经验的毕业生的重要性,我们提出两个假设性结论:

结论4:大于500人的公司招收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多于招收刚毕业的学生。而规模最小的公司招收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比例在61%,高于大公司。

结论5:中小企业对他们招聘有经验的合适的工科毕业生能力满意度与大企业相比没有显着差异。

2.衍生企业的观点

大学衍生企业的成立是为了开发学校的智力财富,这些财富来自于学校的研究结果。大学衍生企业往往一开始规模都很小,但从访问的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往往可以持续发展。大的衍生企业通常会采用中小企业的一些组织特点,即把更懂得商业和管理的人员与工程和科学人员整合在一起。其中三个最大的企业已发展到能形成一套完善的毕业生招聘机制。而其他衍生企业则还是“按需要”进行招聘,即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强调企业需要,招聘那些有大学文凭且有商业经验的毕业生。

比较小或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往往面临严重的资源限制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倾向于通过以下三种来源获得额外资源:即所属大学的兼职研究人员、所属大学的其他捐助者、有特殊技能和专业能力的从事工作外包的组织。最后一种包括利用专家进行检测研究和对产品制造的外包。可以预言,企业越小,对其他组织贡献的依赖就越大。

工科毕业生在大学衍生企业里主要从事研发工作。这种研发工作重点在于从大学里持续开发智力财富,并将所形成的产品设计得适合市场的需要。因此,毕业生往往非常集中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这与已建立的中小企业和大型的企业相反。在后两种企业中,毕业生的活动范围更广。同时,衍生企业希望毕业生有一定的商业经验,最重视毕业生的技术能力。这些企业招聘的员工中博士生的比例较高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一些受访者还提到了技术广度的重要性。一位主管陈述说:“这是一种能领会交叉技术的能力。”这一观点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所表达的并没有太大不同。在大学衍生企业创始之初,企业领导应该拥有商业背景并使工程师专注于技术。当然,除了强调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和其他企业不同,大学衍生企业与母体大学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工作关系。有位受访者认为这是共生的关系,并谈论了大学及其衍生企业共同研究的好处,以及大学衍生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道路的好处。这些企业都充分利用学校的研究设备和研究生。当这些企业某些资源缺乏时,可以从其他供给者那里得到相应的资源。

与已建立的中小企业和更大的企业一样,大学衍生企业对毕业生的数学要求也没有确定的标准,这为本科教育带来了问题。有人认为在某些工作中,可以容忍员工没有数学背景。

随着企业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大学衍生企业的未来将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市场中新的竞争者的出现、新技术的开发(这种新技术或许会与衍生企业产品的技术进行竞争,或许是衍生企业产品的补充物,例如新材料)、顾客需求的不断改变。毕业生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这些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未来的工科毕业生

1.工业界未来的改变和挑战

为理解未来的技术需求,我们对工程领域的未来趋势做了研究。总体来说,不仅是技术领域,其他领域也在加速改变,包括全球工程领域结构的基本改变。

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企业把注意力放在了为顾客提供服务上,而不是放在员工或某些特定的部门。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技术领域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中一个表现是制造单个产品所采用的技术量增加。从系统的角度讲,复杂性的不断增加要求工程师不但能在多种技术环境下工作,而且能应对这种复杂性产生的社会和商业上的影响。

第三个重要的变化是全球化。全球性的招聘已经存在,但这并不是全球化唯一的表现形式。

一些被采访者指出,从产品市场的角度而言,需求的全球模式正在改变,例如在当地直接建立工厂生产商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意味着企业会选择雇用熟悉当地情况(包括语言和文化习俗)的毕业生。

通过不断将生产活动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产品供应上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早已成为制造业的一个特征,但目前这种情况在各个工程领域都有发生。

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另一个被关注的问题,尽管关注程度也许还不够。很显然,这对涉及能源和基础工程的公司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一些制造公司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在对工程未来讨论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到的主题是对创新的需要。创新有两个层面。首先,创新在经济层面上有极大的重要性。“技术创新就是在游戏中自身区别于他人的那部分。”再者,创新在个人层面上也非常重要。对工科毕业生而言,创新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正如一个被采访者所说的:“经验很重要,但它不会也不能替代创新。”

为了将采访中的见解具体表现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采集被调查者对于将来期望的数据。这些问题都是围绕以下的维度进行设计:

商品-服务: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

部分-系统:价值链的专门化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部分),或者通过价值链的整合而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系统)。

合作-交易:与别的组织进行合作或交易的程度。

全球化-本土化:在全球或当地的网络中,本土化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

广度-深度:专门技术的广度和深度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

开采-探测:对现存技术的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开采),或者开发新的技术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程度(探测)。

优化-创新

最后,通过分析将公司按性质分为三类:

(1)全球的商品供给商(A 类)

这一类公司认为,他们将来的竞争优势在于所卖的产品,他们在全球网络中的位置即是一种竞争优势,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更应该是伙伴关系而不是交易关系。一般而言,这一类的公司大多是制造型公司,在制造和生产领域使用工科毕业生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公司更高,员工数量一般是251~500人。

(2)全球的服务供给商(C 类)

这一类公司与全球商品供给者的公司具有某些特点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所出售的服务。与其他类的公司比,他们更强调伙伴关系,在价值链中是一个集成者。与A 类一样,这类公司也期望在全球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倾向于开发新技术。尽管制造型公司仍然占C 类公司中的将近一半,但要比A 类来得少。C 类中的公司往往比其他两类中的公司要大得多,员工超过500人的公司中有将近一半属于这一类,毕业生所占的员工比例也比较高。在一半以上的这类公司中,50%以上的员工是工科毕业生。这些公司也比其他组织更可能直接招聘工科毕业生。因此,在项目管理、设计、评估以及服务领域中,这些公司的毕业生比例也越来越高于其他公司。

(3)本土化的工程公司(B 类)

这一类的公司认为自己除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维度(在这一维度中,他们更倾向于后者)外,在其他维度中都处于中间值。与其他两个类中的公司相比,B 类中的公司更可能是独立的英国公司。

这些公司的规模通常较小,员工数量少于或等于250个的公司占了总数的2/3(68.5%)。就毕业生的雇用情况而言,少于一半的公司(41.8%)直接从大学里招聘毕业生。事实上,32%的公司最近根本没有招聘毕业生。

2.未来技能需要带来的一些启示

大多数调查中提到的学科对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都将是很大的。其中,系统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的需求将增加最快,其次是生产/制造工程师和科学/软件工程师。同时,一些正经历着就业困难的学科却被认为将越来越重要。部分被调查者还提出了他们未来需要的一些其他学科,如航空学和设计工程学。

研究者也希望确定被调查者对在第三部分中所提到的技能需求的未来期望。这些技能和品质按均值的降序排列顺序为实践应用、创新、团队工作、技术广度、理论理解和商业技术。

3.未来工科毕业生的培养

在采访中,经常提到的话题是毕业生需要发展他们的实践技能,包括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实践技能。通过统计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强调在课程中应增加实践应用的内容。

对前面提到的社会技能也有相当多的讨论。这些社会技能包括团队工作、交流技能和商务技能。尽管在前面一章中所描述的调查结论显示技术技能是第一位的,但一些被调查者仍然强调了社会技能的重要性。“态度、团队工作、情商和人际关系技能可以作为判断工程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一位被调查者评论说。

被调查者确定了两种提高课程成果的方法。第一种是增加课程项目运作,更精确地说是使课程项目运作更适当。第二种提高本科生教育的方法是实习经历。

参加第一阶段采访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被采访者们也被要求就怎样提高本科生工程教育以迎合未来需要发表评论。这些被采访者的建议主要集中在确保大学了解工业界的需要和保证有机会进行实践。适当的实习经历,不管是假期实习还是带有实践内容的课程,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对招聘有益)。一些公司还提供实习的机会。然而,就像一个通讯记者所说的,他们并不总是能满足学生的期望,而且对双方来讲结果也并不总是成功的。

大学衍生的企业认为本科生工程教育没什么大的问题,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一位被采访者指出,在职业性更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性更强的理论工程师之间存在着一个裂口。这两者同样重要,但应以适合这两种类型的更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支持和发展。尽管有商业意识与能在资源有限的商业环境中实际操作并不相同,但对衍生企业来说,实践经历仍然是非常有用的。最近的工科毕业生也在关注该采用什么方法维持工程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平衡。项目工程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出,因为在创建某些东西时,它可以提供理论应用的机会。在多学科交叉的项目中,它也有助于提供一种完整的系统观点。一些被采访者认为工作场所也是比较重要的,它们能为把大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机会。

除了工作场所,被采访者还认为大学和企业的联系可以更紧密。实际的例子包括让来自于企业的访问教授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到大学传授企业的一些模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被看成能为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机会。从这一关系看,有必要注意一些被采访者的建议,即减少对努力程度和资源的关注,而增加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

最后,把调查和采访中对“这些改变将怎样发生”的观点综合起来是十分有用的。首先,很多人认为要做更多的事来保证大学了解工业界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反映在课程之中。同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应对增加哪些需求、去除哪些需求作出选择。工业界在帮助大学作出选择上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看到了最好的实践例子,尤其是在学位课程的形式上以及在工业界和大学之间已共同发展起来的模式上。

其次,被采访者认为他们应和大学一起在确定人才、鼓励优秀的人进入工程领域、支持科技的教学等方面继续加强努力。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包括产业年度计划、电气学院的推广方案等。被采访者们在认为政府应努力加强科学和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英国的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是不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工程专业的。其中包括大学更注重教师的研究而不是教学,基金系统鼓励大学招收国外而非英国本土的学生(包括在博士生阶段),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和学校都倾向于避免那些“难”的专业,如工程学。

第六部分:结论

该研究描绘了一幅处于全球化、复杂化背景下的多变的工业图景。每一家公司要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功经营,必须寻找具有科技与实践双项结合能力的专业技术的工科毕业生,并且他们要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对商业现状的领悟能力。当前企业至少要有这样的能力发现这些人才。然而,证据表明劳动力市场提供具备上述能力的优秀工科毕业生相当困难。所有的公司,无论它们的规模大小,都在宣称这样的事实,即工科毕业生在技能上还有不足之处。通常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从大学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才,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到随后进入工程领域,整个过程揭示了工科毕业生上述能力的形成涉及各个影响因素,依赖于中学、大学、企业、政府的介入,甚至还有社会对于科学和工程的态度。在寻找工程教育简单而清晰的培养的途径时,制度上的制约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

图1描述了本研究的结果:工科毕业生的前景。在交集部分,表示了形成工科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技能、社会技能和所需品质,同时工科毕业生所具有的技能还应该是多种学科能力的集合。

专家型工程师。这表明市场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专家有持续的需要。

复合型工程师。反映出工程现在处于一个复杂的商业环境里,需要具备多样化技能的工程师。

变革型工程师。这个特点强调了工程师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领导能力,以便在不确定的未来推动新的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