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精神”这个词最常被用于商业领域,但当我谈到“创业家的精神”时,我是指一种总体的生活取向,它促使人们获得从慈善到商业的各种成就。实际上,“社会创业”这个词就是指“运用创业家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在第4章介绍的很多具有高目标感的年轻人都通过投身于这类型的事业,展现出他们的创业家精神。
当然,很多年轻人也通过参加一些富有创业精神的商业活动,学到很多对人生有益的东西。关于小规模企业给主动创办它的年轻人带来的好处,我在这里就无需赘言了。早前著名的“柠檬水小摊”(Lemonade Stand)在美国传奇史上找到了它当之无愧的一席之地。载入史册的商业成功案例讲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故事,这些人在他们童年或青春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从事具有创业精神的商业活动了,比如操作社区割草服务、组织报纸的发放渠道或是售卖“女童军”饼干。带着积极、勤奋的态度去做的这种早期的商业尝试,会是持续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体验,借由这种体验,年轻人就播下了创业家性格以及实践经验的种子。家长应该支持这样的活动,同样重要的是,还应该鼓励孩子用上文描述的这种“创业家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这些活动。
最近在我们的领域里,出现了一种有益的发展态势,就是“创业教育”的兴起,针对的目标对象是很多高风险的年轻人。例如年仅11岁的孩子,很多都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通过“创业教育”学习到如何寻找商业机会,如何做市场营销,如何发起促销活动,如何做预算,以及如何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从美国公共电视网2007年8月播放的纪录片《这些孩子是认真的》(These Kids Mean Business)来看,这些实践项目也“重新唤醒了他们对学校课程(特别是数学、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基于此,以及其他一些理由,纪录片的导演扎克·里希特(Zach Richter)认为,创业教育尤其适合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在精神上变得强大起来了,他们开始有了主动性……他们不再害怕被拒绝,他们变得能够从容应对风险、不确定性和压力”。但他也以自己为例指出,早期的商业经验对于各种家庭背景的孩子来说都是有益的:
在我小的时候,我用一些木板、婴儿车、一个大冰箱和一个露营用的炉子搭建了一个热狗摊。我没有选择加入当地的小联赛,而是卖热狗、汽水和爆米花给他们。我的父亲花时间教我怎么保持好的盈利:收入和支出,利润和损耗。我是一个创业家,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一点。
遗憾的是,且不论关于早期商业经验种种好处的所有年代已久的证据,也不说近期萌芽中的创业教育活动的成功,年轻人“为了赚钱而工作”已经成为青年发展领域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考虑到这一行为侵蚀了年轻人的学习时间,很多专家联合起来反对。的确,一些鲁莽的情况出现了:年轻人频繁地逃课,忽视家庭作业,为了赚更多零花钱不惜剥夺自己睡觉的时间。这些恶习当然是家长需要制止的。但是适量的兼职工作也是有教益的,且让人精神振奋。工作能够教给年轻人有实效的技能和态度,并且能够让他们肯定自己对他人的价值。
当一个人得到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即使是从事让人嘲笑的快餐工作,都是有教化作用的。回想一下第2章中所提到的引导和劝说手下年轻员工的快餐店经理,他告诉这些年轻员工,无论客人多么刁蛮,“你的工作就是要让顾客脸上挂上笑容”。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培养孩子的创业家精神密切相关的,是鼓励他们乐观的态度。在第4章中,我们看到高目标感的年轻人是如何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的。这些强有力的态度上的优势对他们来说是很有用的。乐观和自信能够让他们勇于应对那些让其他人感到望而却步或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挑战,当事情发展不顺利的时候,也使得他们不至于灰心丧气。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很多年轻人在他们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之前,可能早就已经具备了一些乐观主义倾向,倾向于一种欢欣鼓舞的人生态度,这可能是拜遗传基因所赐。11但是从长远来看,基因的因素可能会被后天经历所强化,也可能被经历覆盖掉。在人生的早期阶段,父母是孩子经历最重要的塑造者。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和自信,心理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也有不少培养孩子情绪力方面很不错的图书供父母参阅。一般情况下,建议父母引导孩子抱着希望去看待他的经历,竭力避免孩子有悲观的“灾难性思考”,即一旦事情刚开始出现一点问题,就倾向于往最坏的可能性去想。12要尽量跟孩子指出来事情可能的转机,特别是我们有多大的掌控力可以将事情转危为安。当问题确实发生的时候,父母必须很小心谨慎地加以解释,避免悲观、恐慌或责备,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遇到问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需为此感到灰心失望。事实上,解决问题可以是件很有乐趣的事。需要传递给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讯息是,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着孩子做错了什么,是个坏孩子,或不够幸运,或者注定要失败。
要想传递积极的态度给孩子,父母就应该经常性地把这些态度表达出来。我有个朋友,一天她忽然意识到,在她的家里(如同在任何一个地方),感叹一句“我真倒霉!”已经是对不好的事情的标准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在想,是不是她其实非常幸运的家人总在暗示他们的运气很糟糕呢?关于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概率,又会传递给她的孩子怎样的讯息呢?随即,我的朋友非常巧妙地养成了一个习惯,专门矫正她家里那些有着“标准的悲观式的表达方式”的人,而且,每当好事降临她家的时候,她还会特意地说一句“这是我们的运气!”这正是她迈出的有可能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的“一小步”。
我们在孩子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孩子都会注意到。孩子的个性特征,正是通过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每时每刻的沟通和互动串联起来所塑造的。即使是像“经常性地表达出来积极的人生观”这样简单的事情,只要去做,都可以让世界因此而不同。
逐渐向孩子灌输一种力量感,连接到责任
父母应该教导子女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不是无关紧要的”,这并不只是因为父母在乎这些事情(传达出这个信息也很重要),从更大的方面来说,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会产生重要的结果。从出生开始,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让他们身边人的生活变得明显不同。每当合适的机会自然出现的时候,父母都应该把这点跟孩子沟通清楚。指出这一点的时机总是会很自然地到来。举个例子,假如孩子在花园里帮忙播种,当花开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对孩子表示感谢,是在他的作用下,花才得以盛开。再比如你带着孩子把一个礼物送给街坊里的一位老人,一定要跟孩子指出:对于老人来说,看到孩子关心他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原则就是要用好这个时机,它会在对话中以及一些普遍性的家庭活动中(如安排家务活、准备晚餐、赠送礼物等)自然发生,每时每刻都很重要。恰当地利用这里的这个时机,那里的那个时机,足以让信息充分传递出去,这也是唯一行得通的方法。“说教”只会让孩子故意装作没听见(或翻白眼)。所有这些偶然的时机,如果父母运用得当的话,都会经过日积月累的积累而显现出效果。
向孩子传达力量感(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有能力的,是在做着贡献的)的另外一种方式是,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你认为他们是有吸引力的,也有能力。尽管大多数父母都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我们却并没怎么在跟他们日常的互动当中表达过我们对他们的信心。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会阻止孩子承担一些其实能够测试孩子潜能的挑战,他们过度地保护了孩子,不让孩子接触到几乎没有什么真正危险的风险。就拿向孩子传递我们的态度,相信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是很重要的这方面来说,正如我早前所提到的,父母极少花时间征求孩子在重要问题上的看法,也不怎么经常跟孩子谈论他们的渴望、想法或忧虑,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想要让孩子们的生活尽可能的快乐无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无意的轻视,是发展于20世纪,至今仍然流行的过度“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思潮的副产品。极端一点来看,这种教养孩子的方式是把孩子当作幼儿来看待,前提假设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需要父母持续的保护,使孩子的童年不受伤害。
最近几年,给年轻人赋予真正的责任(比如期望他们经常帮忙做些家务活)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怎么常见,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围绕家务的强制性任务已经逐渐过时,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可以把时间花在学业、足球比赛、钢琴课,以及他们日益紧张忙乱的个人和社会活动安排上。生活上的富裕能够让我们减轻年轻人做家务的负担,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是有益的,把日程塞得满满的活动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当然也是有益的,但有一些东西被忽略了。
年轻人不再觉得他们在为家里做着必需的贡献,感觉不到家里的其他人在依赖着他们,也不认为如果他们没能负起责任会让他人失望,不在乎余下的一些需要完成但未完成的任务。除了本该通过承担责任练就出来的品格优势没有被练就出来,由于缺乏承担这些家庭责任,使得年轻人的一种很关键的感觉——“事情不是无关紧要的”也没能被培养起来。
当今富裕的社会不会再回到从前,那时候是需要孩子的付出来维系家庭生活的。但即使是最富有的家庭,如果愿意的话,也是可以选择给孩子指派一些有意义的义务活动的,这能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并且让他们有一种感觉: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世界来说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哪怕是一个小孩子,都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的,比如照看宠物、给植物浇水。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要能够看到他承担责任的结果,或因责任不到位而产生的后果。如果孩子的工作是给植物浇水,就要让她有机会看到,如果她忘了浇水,植物是会死去的(“爱护动物协会”请注意,我并没有推荐用这种方法去照看宠物)。以几株枯死的植物为代价换得孩子品格的发展,这个代价也是合理的。
当青少年再长大一点的时候,一个非常有效的赋予他们更多责任感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加入志愿者的工作。无论是通过参加“大哥哥”、“大姐姐”这样的辅导项目,还是帮扶孤独的老人,青少年都可以让一个贫穷孩子的生活发生巨大地改变。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参加这样的志愿者工作,即使这些工作挤掉了日程表上其他一些更加“自我为中心”的活动。志愿者工作不仅可以塑造品格,它还是可能发展成为人生目标“兴趣火花”的最佳来源之一,并能够教孩子很多他们将来在闯世界的时候需要用到的实践技能,包括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潜在的人生导师。
最后,让我们从对年轻人的人生目标感从何而来的大量研究当中,总结一下我们认为很关键的一组因素。这些准则,希望父母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从日常的碎片时间到更为正式的时刻)经常地回顾(它们值得反复强调),并铭记在心:
●贴近倾听“火花”,然后“点火”
●利用平常的机会展开对话
●开放并支持地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
●传递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
●传授实践性的生活智慧
●介绍孩子认识潜在的导师
●鼓励创业家精神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逐渐向孩子灌输一种力量感,连接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