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49303000000029

第29章

[6]《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以笔名执笔的匿名小说。原版因内容招致众怒,经大幅改变于1726年出版,1735年完全版出版。作者假借虚构人物外科医师莱缪尔·格列佛(Lemuel Gulliver)所写一系列神奇的旅行经历,对当时的科学家、辉格党、汉诺威王室激烈讽刺,批评英国对爱尔兰的压迫和辉格党的外交政策,揭示人类的劣根性。

[7]斯威夫特:即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英国-爱尔兰作家,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根据历史记载,他有多重身分,包括神职人员、政治小册作者、讽刺作家、作家、诗人和激进分子。

[8]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将这些专门揭丑的记者称之为“扒粪者”,把他们比喻为著名的宗教小说《天路历程》中的“扒粪者”。小说中有一位扒粪者手拿粪耙,目不旁视,只知道朝下看,因此看不到任何美好的事物,满目都是地上的秽物。

[9]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声,在二十世纪时他的文学作品受到评论家和学者广泛的认可。狄更斯的小说和短篇故事继续广为流行。

[10]《艰难时世》: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854年,故事描写某工业市镇的生活。

[11]塞缪尔·巴特勒:在世期间,他自费印书,却亏损不少,直到戏剧大师萧伯纳对他的作品发出惊呼,赞誉巴特勒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最伟大的作家”,才于死后成名。

[12]《埃瑞璜》:塞缪尔·巴特勒的第一部作品,书名是英文单词乌有乡(nowhere)倒过来的拼写,作为地名。

[13]约翰·比弗斯:生于英国约克郡,毕业于剑桥大学英语硕士学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拥护共产主义,后于四十年代改信罗马天主教。

[14]《没有信仰的世界》:约翰·比弗斯于1934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15]阿司匹林: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

[16]莱昂斯小吃馆:20世纪英国的高级连锁餐厅,售卖冰激淋、小吃等。

[17]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18]赫胥黎: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家。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是一位兴趣广泛而又才华横溢的人。他不仅是捍卫科学真理的斗士,也是一位充满才情的具有极高文学禀赋的科学家。

[19]《美丽新世界》:赫胥黎所著,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这部作品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20]《神一样的男人》:H.G.威尔斯所著的小说,作者称他为“科学的幻想”,小说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世界。

[21]《梦境》:H.G.威尔斯所著的小说,讲述一个来自未来乌托邦的人的梦境。

[22]福斯塔夫: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

[23]鲁滨逊: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主人公。

[24]都铎风格庄园: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时期流行的建筑风格,墙上多有裸露横梁,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木屋架构。

[25]《当睡者醒来时》:H.G.的一部科幻小说,说的是异星球上的主人公在冬眠了200年后醒来,发现未来世界的大都市比过去的时代更为糟糕。首次发表于1899年,在修改后于1910年再版。

[26]约翰·斯特雷奇:英国工党政治家、作家。于1923年加入英国工党,是《镜报》的编辑。《未来的权利斗争》(The Coming Struggle for Power)为其于1932年发表的作品。

[27]波利尼西亚岛:波利尼西亚是由位于太平洋中南部,大致在180°经线以东及南、北纬30°之间;一大群超过1,000个以上的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岛屿零星分布,人烟稀疏。

[28]佩特洛尼乌斯:古罗马作家,书中提到的柔性玻璃,是指一个古罗马的传奇发明家因发明了柔性玻璃被指威胁到了金银的价值而被砍头的故事。

[29]大人国:《格列佛游记》中的地方。

[30]伊特鲁里亚人: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生活在亚平宁半岛中北部的一个民族,位于罗马北部。

[31]皮拉斯基人:古希腊最早的土著居民,来自西亚。同时也是米诺斯文明的创造者。

[32]阿兹特克人: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

[33]苏美尔人:历史上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

[34]谢菲尔德:位于英国的中心,建在七座山之上,坐落于南约克郡,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谢菲尔德是钢铁工业的代名词,以至于英国人都改称它为“钢铁之城”。

[35]《新政治家》:英国《新政治家》杂志是英国较有影响的一份杂志,创刊于1934年,在伦敦出版,主要发表有关政治、社会问题、书刊、电影、戏剧等方面的评论,读者多为知识界人士。

[36]摩兹利:指奥斯瓦德·摩兹利,英国政客,英国法西斯联盟创始者。

[37]吉尔伯特与萨利文:指维多利亚时代幽默剧作家威廉·S·吉尔伯特(William S. Gilbert)与英国作曲家阿瑟·萨利文(Arthur Sullivan)的合作。从1871年到1896年长达二十五年的合作中,共同创作了14部喜剧,其中最著名的为《皮纳福号军舰》(H.M.S. Pinafore)、《彭赞斯的海盗》(The Pirates of Penzance)和《日本天皇》(The Mikado)。

[38]庞德:即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39]温德姆·刘易斯:英国小说家、画家。生于加拿大,漩涡派画法创始人之一。

[40]罗伊·坎贝尔:南非诗人,讽刺作家。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依德主义的抨击在英国知识分子中红极一时。

[41]道格拉斯信贷组:最初是建立在币制改革的社会信用理论上的澳大利亚政治党派。

[42]艾略特: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是一位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来到英国,并定居伦敦,先后做过教师和银行职员等。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

[4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两次战争。埃塞俄比亚的第一次抗意战争维护了自身的独立和主权,埃塞俄比亚的第二次抗意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部分。

[44]罗兰伯爵:公元八世纪时查理曼大帝麾下的一名军事领袖,同时也是描写查理曼大帝时代的法国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据《查理大帝传》记载:公元778年,罗兰伯爵与查理曼大帝辎重部队行军至伦塞斯瓦列斯隘道时,遭到巴斯克人的袭击。在罗兰伯爵的指挥下,法兰克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反击战。最后,在战斗中,罗兰伯爵壮烈牺牲,而他的事迹也因此而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