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49294500000004

第4章 课题研究概述(4)

十一、课题的申请、立项与开题

一般来说,从县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每年或隔几年都会有一些教育科学的规划课题供研究者申请。高等学校和部分中小学还有学校一级的课题可以申请,一些专业机构如中国教育学会,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和出版社,教学仪器生产商,教材开发商等也可能提供一些课题申请机会。科学教师申请学校、学术团体或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资助课题,一般要求填写特定的申请评审书。由于各省区或地市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工作都是参照全国规划课题的常规来进行的,所以各级课题申报工作的操作规则大体相同。这里所说的规则是课题的申请与立项的一般操作规程。

(一)课题申请书的填写

课题申请书有时也称为课题研究计划书,但研究计划书既可以作为获准立项前的申请书,也可以作为获准立项后的开题报告书。申请书除了要提供申请者的基本资料外,主要内容还应包括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和怎样研究等三大项。

1.申请人要认真阅读“填表说明”

不同课题类型和不同部门制作的课题申请会有一些不尽相同的填表要求。申请评审书的前面部分一般有填表的相关说明,教师应认真阅读,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填写,否则有可能会被判为“申请书形式不符合要求”而不能进入下一步的内容评审。

2.“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情况”的填写

项目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组成情况对课题申请很重要,这是评审专家和课题主管部门考察课题组能否完成该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项目负责人情况

项目负责人必须能主持并亲身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能是一个挂名的虚职。对于中学科学教育研究,项目负责人应该是在科学教育研究或相关领域研究方面有一定专长的人,并在该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好还要有高级职称。

(2)课题组成员情况

对于中学科学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含主持人)最好由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两类人员组成,这样在课题评审时会赢得一定优势。单位的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一般不应作为课题组成员。

3.“课题设计论证”的填写

课题论证可以按四部分内容来逐一填写:一是选题,包括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二是内容,包括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和研究难点;三是价值,包括本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四是基础,指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包括前期所做的工作和已经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等。

(二)课题立项的审批

提交申请书之后,便是接受有关方面的评审,通过了评审的项目最后交由主管领导签字和发布立项通知。

(三)如何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也称研究计划或实施方案,这里分自选课题、学位论文、立项课题等几种不同情况来说明如何写开题报告。

1.自选课题的研究计划(写作提纲)

自拟的研究题目不需要像学位论文或立项课题那样撰写正式的开题报告,只需要写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就可以了。

2.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它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有关科研工作。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一是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二是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初步见解;三是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四是预期达到的水平和所需的科研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五是工作进度计划和经费估算。

3.立项课题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研究的背景及现状、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价值、关于子课题分工、关于研究工作计划、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等。

一、课题提出

当今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迫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应当说,自从开始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制度以来,班级授课制为“多快好省”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尤其是建国初期,人才相对匮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量的扩张,来不及对质提出过多的要求,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按部就班地在固有的轨道上运行。时至今日,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教育也提出了由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人只有在实践与创新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人的自身价值不是体现在对现成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造性上。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仅体现了人的智力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记忆力、理解力。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需要调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等一系列方法,需要调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需要选择甚至制造新的工具,而这正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所在。人只有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仅有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能力形成过程中催生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的存在价值。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实现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的本质和内在价值所在,也是教育实现其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浙江省是个海洋大省,舟山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群岛设置的地级市,拥有1390个岛屿;在2.22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其中海域面积就占了2.08万平方公里。普陀区作为舟山的经济、文化中心,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人文资源,当地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海洋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经济已占了当地经济总量的很大比重。辽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大自然给了舟山经济腾飞的良好自然条件。江泽民总书记于1991年10月视察舟山时,亲笔写下了“开发海洋,振兴舟山”的题词。这一题词为海洋大市舟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年来,舟山人民以“题词”为指针,海洋开发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初步繁荣、文明的千岛新城正在东海之滨崛起。舟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舟山与沿海发达地区比,仍居“后列”,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当前舟山经济的总量仍然不大,产业层次也不高,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凸显,高素质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实现舟山跨越式发展,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开发海洋,振兴舟山”作出贡献,着力做好以接轨长三角为重点,围绕海洋经济的发展,培养海岛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为舟山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工作。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我校决定在原来海洋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以海洋为题材”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建立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也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当代中小学生是海洋世纪的主人,更是未来海洋开发的生力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海洋科学意识,是提高全体国民海洋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海洋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树立立志从事海洋事业的远大理想,有利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海洋型人才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形成,丰富他们的人格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课题界说

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以海洋为题材”的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海洋自然资源、海洋人文资源及相关海洋学术研究成果为基本教育素材,对中小学生开展以海洋地理、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历史、海洋国防、海洋法规、海洋环保、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洋文化等为内容的教育与实践的活动体系。其主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海洋性,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知水平、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和预见与解决海洋问题的基本技能,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增强海洋意识,树立献身海洋事业、建设强大国家的远大理想。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与基础

我校于1999年开始被省教科院认定为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同年我们开始了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减少必修课时间,增加研究性学习时间,把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2003年,我校创新教育成果获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我校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建立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体系具有良好的条件。第一是普陀海岛众多,既有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等旅游胜地,又有螺门、东极、蚂蚁岛等渔业基地,为实施海洋教育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资源。第二是位于沈家门的省海洋研究所为我们实施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海洋研究所有海洋科学实验基地西闪岛,还有大量先进的海洋研究实验仪器设施和一批全国有名的海洋学专家、教授,这为学校开设海洋科技校本课程提供了师资、实验等有利条件。第三是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竭尽,国家正在规划渔民转产,向近海养殖、海岛旅游发展。在舟山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我们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舟山,积极为振兴地方经济出谋划策,这也是基础教育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的重要部分,也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他在接见“两院”院士时说:“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在向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军的历史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显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潜创造力。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是研究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础性与先导性的关键。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从哲学、创造性思维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方面以及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研究。

首先,从创造性思维科学成果来研究科技创新教育。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左右脑协同互补,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创造的全脑模式的提出,将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给教育改革打开新的思路。“科技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从综合科学知识的学习到各种科学实验的体验,从自制的各种科技作品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所呈现出的科学美和丰富生动的直观形象,是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很少有的。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右脑智力,使左右脑协调发展,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