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49294500000027

第27章 教学科研报告与经验总结的写作(5)

“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这三句话反映了“教要为学服务”的理念,既进行了知识的梳理,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小结,还鼓励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如果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回顾一下学习的方法,说一说还有什么问题,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小结有必要进行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鼓动学生大胆的质疑,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我们先来看以下两个课堂小结的案例:

案例A:熔化与凝固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时的特点……

师:哪位同学能站在老师的角度提醒其他同学在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我认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是我们要注意的……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一份知识反馈练习,看看自己对知识掌握到什么样程度。

案例B:消化系统——牙齿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从生活用品牙膏引出了消化系统里牙齿的有关知识,尽管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简要总结一下。

生1:今天我们学习了牙齿的分类、外形、组成物质和结构。

生2:我们学习了牙齿的作用及形成龋齿的原因,也知道了刷牙的方法,刷牙时在牙刷上涂上牙膏竖刷三分钟以清洁牙齿。

生3:我们知道了人与其他动物牙齿的区别。

生4: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仍不清楚,我奶奶80多岁了,许多牙齿已经掉了。她吃饭很慢,没牙可怎么吃呀?

生5:告诉你吧!你奶奶吃饭肯定是这样的,边学边做。她肯定掉了牙齿中的臼齿,没有了研磨食物的功能,所以吃饭很慢。

生6: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国家有“爱鸟日”、“环境日”、什么日什么日的,那么有没有“爱牙日”呢?有的话是哪天呢?

师:真抱歉,我回答不了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能帮我回答这个问题?

生7:我在图书馆的资料中查到过:我国的第一个“爱牙日”是1998年9月20日,以后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全国“爱牙日”。

…………

比较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案例A中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小结方式,非常注重知识与结果,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提醒其他同学也是为了照顾“所学的知识”,学生质疑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被禁锢在本节课的知识层面。而案例B中,教师大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质疑的空间,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内心的感受充分表露出来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体现“三个维度”,而我们有的课堂小结往往忽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只重视知识掌握情况。而下面的教学片段可以给我们启发:

师:今天的课大家觉得开心吗?为什么?

生1:开心,今天我找到了防龋齿的办法。

生2:高兴,今天我在小组合作中表现最出色,组长还表扬了我。

生3:开心,今天我们组合作得很好,我们共同完成了任务,是各组中得分最高的。

生4:高兴,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可以指导我表弟如何正确刷牙,进一步指导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用布置课外调查的方式进行课后小结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征后,小结时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调查:

①你家附近有没有妨碍你晚上学习或休息的嘈杂声?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②你能想一些什么办法来减弱这些声音的干扰?

学生在完成这样的课外调查时,对“噪声的危害”会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想办法来减弱这些声音的干扰时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巩固。

在课堂小结时,还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了金属污染后,让同学们去查资料了解一节普通5号废电池中有哪些物质?哪些物质可以回收利用?利用你生活中的用具,怎样通过实验回收这些物质?

毋庸置疑,一个合适的小结,可以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三)带着问题离开教室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也要精心设计。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可以在课后小结中进行视野的拓宽,也可以巧妙设计一些课外探究题材作为下节课的铺垫。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知识的终结,恰当的小结与任务设置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探究学习成为学生乐于从事的、平时学习的一部分,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进行思考的第一步,而围绕当天的学习来提出问题更有针对性与指向性,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学习的主体性,可以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案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知道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面就请同学们对所学内容作一小结。

生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组成有关。

生2:我们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生3:我们知道了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它的电阻就越大。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哪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生1:对未知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

生2:我们可以对未知问题先进行猜测,猜测也是研究科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

生3:对多个变量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今天我们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就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除了以上同学小结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电阻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书上说有些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会消失,不知是否所有的材料都有这样的情况?超导有用吗?

生2:老师,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否导体的电阻越小越好?

生3:老师,电阻的大小能测量出来吗?怎样测量?

生4:将一段金属丝均匀拉长,电阻会变吗?

生5:家里调光台灯、吊扇的调速器是通过调节电阻大小来实现的,怎样改变一个导体的阻值大小?

师:对于电阻与温度、超导问题同学们可以看书上第142页的阅读材料,其他的几个问题问得都很好,你们可以自己通过查阅一些课外资料去思考,一些内容是我们接下去要学的,你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预习课题去研究,大家回去思考,在下一节课上我们来做一个交流。

这样的小结符合学生的认知,深化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又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四)利用实验进行的课堂小结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究学习得到的知识是最难忘的、最深刻的,比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更有效,学生更能体会到“发现”

的真正乐趣。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课堂变得更开放,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旧教育观念的束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案例A:氧气与氧化——燃烧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下面我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所学内容来分析一下。

演示“烧不坏的手帕”: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块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干。(事先做好)

用坩埚钳夹持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手帕剧烈燃烧,燃烧到最后手帕完好无损。

师:引导学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分析。

生1:该手帕不是由可燃物制成的。

生2:手帕燃烧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生3:手帕燃烧时使手帕周围的氧气耗尽,因缺氧而使手帕未烧毁。

生4:手帕燃烧时内焰温度低。

生5:因手帕是湿的,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水汽化,使手帕的温度不会升得很高,没有达到着火点。

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样的小结给了学生探究的方向,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解释,提供给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机会。

案例B:分子的运动

在学习了分子的运动以后,作为小结,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来验证分子的运动:把水和酚酞滴到纸条上,再把纸条放到氨水上方,看到纸条变红。

师:这个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证明了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

讨论之余,又有人大声叫喊:“变红的纸条又褪色了”。

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样的课堂小结,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中掌握知识,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篇经验总结论文在表述时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描述说明法,这类文章在写作时先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这一问题谈自己的想法、做法或建议,最后总结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或操作策略。本文的问题是探究教学下的课堂小结,作者提出了“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各个教学环节一样,应当精心设计”,“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的观点,看到了“科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使课堂时间难以预料,小结这个环节有被老师忽视的现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课堂小结案例的比较分析,列举了探究教学下课堂小结的成功做法,得到了有益启示,本文属于一事一得式的经验总结。一篇好的经验总结类论文的选题很重要,所选问题一定要来自教学实践,并且已对该问题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本文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课堂小结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实际意义。课堂小结该小结什么、怎样小结、在什么时候小结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课堂小结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文章切口小,内容又与课堂教学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文章就有内容可写。有的老师觉得写文章没有素材,其实关于教学的改革,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策略的传授,综合理科教学的实践,科学教育的本质,科学发展史的教学价值等教学实践为我们写教学论文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对于这些素材,我们要善于选取,巧妙运用,使之成为写作选题的依据,构成论文的基础。作为中学老师,其研究侧重点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研究一些教学中有规律性的问题,找出具有广泛意义的结论和方法。好题材要善于猎取,例如《成语与自然科学教学》、《眼见的一定为实吗?》、《‘刻舟求剑’有新解》、《需要探究的不仅仅是知识》、《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板书艺术》等文章既有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又体现对教学艺术性的追求。再来谈谈文章的写作,文章先立论,提出了课堂小结不但必要,而且还要精心设计与改进的观点,然后分析了课堂小结的作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了不同课堂小结的优缺点,探讨了探究式教学下科学课课堂小结的方式,提出了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使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内心的感受充分表露出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问题离开教室的问题式小结和利用实验进行的课堂小结等方式。从例文的选题、论点的确立和论据的选择可以看出,一篇出色的经验总结类论文,首先要有独具慧眼,对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进行思考会收到好的效果。要善于用新思想、新方法来研究教学,也可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另辟蹊径,用独到的眼光来审视教学中的问题。其次是实用性与理论性,论述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上,既要经验与实践基础,又要结合理论,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第三是灵活性与规范性。经验总结类论文的写作与表述在结构、语言、风格上可以因人而异,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华南师大的刘良华教授用散文、叙事的方式写教学论文,给人耳目一新又寓意深远的感觉。无论格式如何,文章结构要完整,观点要鲜明,用语要规范、科学。

此类文章还可以从其他的一些角度来写,例如对某些教学方法、媒体的选择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然后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的规律或结论,下面的例文2和3就属于一般经验的总结类论文,看看它们的写作方法。

例文2

对科学猜想热中有效性缺失的冷思考

【摘要】科学猜想有其独有的特点和意义,科学猜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此理解不深便会造成教学中有效猜想的缺失。透过教学中的猜想热现象,从对猜想的设置价值、情境创设、过程引导、结果处理等四个方面,对科学猜想的有效性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