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对教材内容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从内容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教材进行处理的两种方法:“顾后”与“瞻前”。处理教材时,教者既要能“顾后”,又要能“瞻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作者论述的是教者对教材的“裁剪与再设计”。这也是新课程要求的教师“用教材教”的体现。
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认知规律,是我们进行任务分析的依据之一,有助于我们把握教学目标,这一点文章写得很清楚。当然,“顾后”与“瞻前”的具体办法是这种类型论文详细阐述的。这篇例文就从“顾后”与“瞻前”两个方面谈处理方法,目标清楚,材料具体,读者可以从这样的分析中吸收到很多可行的教材处理办法,对教学有指导意义。
教学科研报告包括教学实验报告和教学调查报告,它用书面形式公布实验或调查研究的成果,是教改研究与实验成果的表现形式。教学科研报告可以是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的总结,包括终结性的和阶段性的实验报告,也可以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教学科研报告的写作一般包括实验研究的缘由,调查的背景与目的,措施和过程、方法和成效,分析与讨论,等等。教学科研报告的撰写是在实验与调查后着手进行的,实验研究与调查时事先已对研究方案有所准备,所以教学科研报告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实验方案或调查设计是一致的。
教学经验总结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的、简便的方法,它可以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它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的做法或教训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使之成为条理化的理论性总结,也可以是对某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思考与改进建议。教学经验总结的写作方法是相当灵活的,经验总结类论文要突出它的实践性,要求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思维来总结经验教训,于细微处见精神,在默认中寻找突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样的经验总结类文章才会有新意与价值。
第一节 教学实验报告的写作
在这里,我们首先对教学实验报告与论文作一区别,论文是对科研成果的重点描述,要经过对具体材料的归纳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它只需对观点作充分地论证,不包括对研究过程的叙述。教学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比论文详细,要包括整个研究工作的主要进程,如课题的由来、所采用的方法、获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处理、实验的效果、存在的困惑与问题等内容,当然也要阐明研究者的观点。
教学实验报告是教学实验之后,对教学实验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由于实验分为探索性和验证性(决断性)两种,所以实验报告的表述方式也就有所不同,但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学实验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如《初中科学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为避免题目冗长,可以加副标题,使主标题简练。
2.问题的提出。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课题的来源、背景,实验进展情况,实验对象和规模等,表明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
3.课题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内涵作一界定,表明研究的内容,通常会一并阐述指导该研究的相关理论,以从理论层面探讨研究的可行性。
4.实验方法与操作策略。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验的操作策略在表述时必须能让阅读的人知道是怎么做的,并可依此进行重复实验与验证。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典型事例要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要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对非单因单果的关系,要经过适当的设计与统计分析,判断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做出实验假说的验证。
6.结论。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下结论必须慎重,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严密而有逻辑性。
7.分析与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和讨论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的问题;第二,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第三,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第四,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
8.参考文献和附录。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分析主要部分内容的写作要点。
例文
自然科学“协作探究”实验教学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是自然科学学习、研究的基础,就科学实验的过程来说,它可以分为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有些过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功能还远未发挥
大部分教师只是把实验作为验证某个知识点的工具,所以,教师在如何把演示实验做成功、现象做明显,如何印证相关的知识点这些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这样的实验教学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任何科学结论、原理、定律的得出都来源于实验,而科学方法是寓于实验中的思想精髓。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其思维方法是科学最精彩和最吸引人之处。我们的实验教学往往忽略或跳过了这些科学思想过程,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多数是被动按部就班的,甚至使学生产生一种实验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错觉,至于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不足,可以做些什么改进等问题,学生认为不是他们的事,他们的任务是将实验现象以及结论记住。实验教学偏重知识传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既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训练的必然选择,发挥实验这一学生探索获取知识工具的功能,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2.实验教学中学生各自为政不合作的现象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到课堂里竞争和单干的气氛熏染,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协作精神普遍较差,分工但不会合作,实验中会出现学生各自为政或由几个性格外向、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唱“主角”的现象;同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不能做到静心倾听,分工不明确,没有重视所有人的贡献;有时秩序较乱。对此现象我们对一所学校初二年级的十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反馈统计看,每次实验都能动手做的仅占68%,约有1/3的学生是不经常做实验的旁观者,有不少同学甚至游离于实验教学之外;实验过程的协作与讨论进行得更少,有不同观点或想法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不.,各执己见、各自为政甚至争吵影响课堂秩序。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因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原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的组织管理:以怎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协作、交流与互助?其实,大多数实验是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更是需要集体的智慧。以一种协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可以使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比单独行动更大的作用,从而完成一些复杂的实验,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以知识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要设法创设一种协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提高动手探究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同步实现。
二、自然科学协作探究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协作探究实验教学方式是根据美国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提出来的。萨其曼认为,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最好方法是训练,即促使学生对“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产生强烈的疑问,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个样子”的答案,旨在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家和学者们组织知识、形成原理的各种过程,以期发展学生的理智素养和技能。协作探究包含两层意思:协作和探究,协作有两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而探究则是对科学现象、科学问题、科学原理的探索。所以,在协作探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问题情景,把课堂内容转化为疑难“悬念”,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给予帮助,从而保证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主动发展和发现学习中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思维方法。
根据以上的理论,我们觉得在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开展“协作探究”教学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三、课题的界定
实验教学是指自然科学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必要的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师生共同进行观察研究事物的实践活动。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协作探究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内学生之间与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自主地参与学习的活动,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彼此联系、讨论,依照计划协同反复研究、深入探讨,人为地控制现象产生的条件,以观察研究事物的实践活动。协作探究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技能,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本课题着重研究自然科学实施协作探究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强调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突出探究性,通过有效的小组协作,主动自主地获取知识。协作探究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者教不会者;能力强者教能力不强者;素质全者教素质不全者;领会快者教领会慢者,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提高,实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协作探究实验教学的实验方法与实施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在自然科学课堂上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进行,选择的实验样本为研究者所在的区内学生学习基础中等的第七中学,选取初一(3)班为实验班,以初一(2)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执教,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的科学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及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基本一致。在控制了实验无关变量的条件下,试验班采用“协作探究实验教学”,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时参与动手的情况、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的设计能力与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进行前测,在实验后通过调查统计对课题进行确证性研究。
(二)实施策略
1.条件策略
在研究中发现,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协作探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条件。
(1)提供民主、宽松的交流平台
平等和谐和安全的探究心理环境,有利于组内学生之间与不同小组之间的学生进行协作交流与探究。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猜测、小心设计实验求证是探索性实验的灵魂。安全、有序的交流,对奇思妙想的肯定,对不同观点碰撞时的包容,敢于创新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教师在实施时首先要营造的条件。
(2)提供必要的协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
协作探究实验教学是一项费时的需要复杂心智技能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意识到费时与复杂的特点。因此,协作探究需要精心组织与安排,以确保探究的时间与交流的机会。以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合理地分组与分工,使所有成员职责明确,由组长协调,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组间交流取长补短,确定实验方案,相互帮助动手实验,搜集证据,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解释,以实现协作探究的高效和有序。
2.操作策略
在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比较多的采用了接受学习,缺乏对知识的发现。
而在教师组织下的协作探究实验教学是教师主导取向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学习的平衡。根据这些特点,结合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五个步骤:①给学生提供疑难情景;②小组合作收集、查阅相关资料;③明确方法,尝试进行实验的设计及操作;④搜集证据,形成解释;⑤分析评估探究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协作探究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景协作探究明确方法、制订方案搜集证据、形成解释拓展提升”,具体流程如下:
协作探究实验教学的一般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学生定位为实验探究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避免在实验教学中设定条条框框,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创造余地。所以,在实施时要做到五点。
(1)创设情景,提供问题案例
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引起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