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礼仪修养教程
49273000000030

第30章 电子通信礼仪(3)

有必要提醒那些携带手机者:在某些场合,包括会场、机场、课堂、餐厅、影剧院、医院、葬礼、音乐厅、图书馆、宾馆大堂、公交车上……你不能旁若无人地打手机!最好是关机,或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不要让它发出铃声!

不宜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楼梯、电梯、路口、人行道等人来人往之处,旁若无人地使用移动通讯工具。

不宜在要求“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诸如音乐厅、美术馆、影剧院、歌舞厅以及餐厅、酒吧等地,使用移动通讯工具。必要时,应关机,或使其处于静音状态。

不宜在上班期间,尤其是在办公室、车间里,因私使用自己的移动通讯工具,这样会显得自己用心不专。

不宜在聚会期间,如开会、会见、上课之时,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从而分散他人的注意力。

三、自觉履行安全义务

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时,必须牢记“安全至上”,切勿有章不循,有纪不守,马虎大意,随意犯规。那样不但害己,而且害人。使用手机时,特别要重视此点。

不要在驾驶汽车的时候,使用手机通话,以防止发生车祸。

不要在病房、油库等处使用移动通讯工具,免得它们所发出的信号有碍治疗,或引发火灾、爆炸。

不要在飞机飞行期间启用手机,否则极可能会使飞机“迷失航向”。

四、长话短说,顾及他人

打手机应特别注意说话的简洁,因为手机一般是双向计费的,且话费较贵。如果对方正在路上或办事或正处在不宜多说话的场合,更应长话短说。

用手机通话时,最好互相通报一下所在的方位,以便判断各自的处境。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但要注意:不要用它发送垃圾信息给你的熟人,也不可以开庸俗的玩笑。

五、潇洒大度,助人为乐

当你正与他人谈话时手机铃响,应向谈话对象致歉后再打开手机接听。

当你接到一个拨错号码的电话时,也要以礼相待,不可因为浪费几毛钱的话费而出言不逊地教训对方。

第三节 网络通信礼仪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办公现代化,网络已进入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成为广大公职人员执行公务时所使用的一种高效便捷的办公手段。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应当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掌握网络通讯中的礼仪知识。

一、网络通讯的重要性

所谓互联网,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特指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字、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使用户之间通过电子邮件、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共享方式,得到更好的通讯与交流。互联网络又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之分。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就属于广域网。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博的信息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们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联网1969年起源于美国军方,后来扩展到全美国。1986年美国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并向全社会开放,从此,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很快走向了整个世界。现在,互联网已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30多万个子网及3000多万台主机,网络用户已达2亿以上,其发展正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较强的功能和无所不包的巨大的信息含量。

1986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某大学合作,启动了名为“中国学术网”的国际互联项目。1987年9月20日,该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当日22时55分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1994年4月,我国正式开通了与互联网的专线连接,并于同年5月21日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主服务器的设置,实现了真正的TCP/IP连接,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加入互联网。到2002年底,中国信息网络工程已初步建成并在不断完善,其中主要有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国家科技信息网(STINET)、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等。此外,我国正在建立“电子政务”,已部分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网络沟通。各省市正在大力建设区域性科技与经济信息网。据统计,全国上网人数已达到5000万。这些行政、科技与经济信息网不仅为面向科技、经济领域的专业用户提供专业性信息服务,而且面向公众进行社会化信息服务。它们为人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先进、高效、可靠的信息保障。

二、网络特点和功能

在运用网络进行通信联络时,应充分把握网络共享的特点和功能。

(一)网络化存取与传递成为协作网共享的主要活动方式资源共享从重拥有转化为重获取,并强调文献资源的获取和传递。这种模式将成为协作网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方式。传统型的协作主要通过硬拷贝资料传递,而电子型文献传递是转换为机器可读形式并通过数据库通信网络实现存取与传递,这将是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共享的主流。

协作网是以文献的书目信息共享为主流,并将长期以此为中心。而文摘、索引乃至全文数据库将通过协作网内的集体契约的方式来购买。由于购买CD-ROM等网络的数据库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这个共享网络显得十分重要,协作网的集体契约方式要比以个体为单位的契约的成本低得多,因为协作网的重复利用率高。

(二)实行互惠互利的共享原则

传统的文献资源共享协作一般是无偿的共享信息资源,输出方出于某种责任为资源输入方承担了义务。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协作网的另一大变化就是实行互惠互利的原则。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构筑了一个庞大的书目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已经从人们之间以互助精神为基础的单纯的非利益性的伙伴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以市场原理为基础的互惠互利关系。

(三)电子商务共享成为一种协作网的营销模式由于共享对象的广泛性和共享内容的多样性,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引入了电子商务(E-business)的共享模式:用户认证。对不同的用户,释放不同的权限,并加以可靠且透明的控制;信息安全合法传递。在不违反版权和其他法律规定及保护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计费和结算。对收费服务的项目进行正确的使用统计和计费,并进行电子货币计算;营销概念和方法。引入市场营销概念和方法推广数字信息服务,吸引用户并使用户满意。

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具有不同的协作功能,表现在:微观上,作为一个协作网的网点,具有不同的功能或任务,如通过网络进行信息采集整理、数据加工转换、信息发布和服务、用户管理计费、数据维护存档等;宏观上,作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乃至全球协作网的组成,都将以“联合体”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资源共享。如联合购买数据库或数据库使用权、共同提示报道馆藏资源、按照统一的政策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提供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系统。

无论是在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上,都必须强调特色,突出分工,互尽义务,即在网络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例如,网络能够提供互联网和WWW服务,能够提供采取电子信息资源的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工作协作的重要内容。这即包括建立提供协作网的硬件和软件,具备提供连接其他平台的技术环境,同时也包含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集体协议等方面的协作内容。

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网上进行交流的过程,而有交流就必然有交流的规则。人们在使用网络时必须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从而使交流得以顺利进行。这些网络规则,就是所谓的网络礼仪。

三、工作人员应遵守的网络通信礼仪

工作人员使用网络执行公务时,同样应当遵守网络礼仪。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工作人员为了体现个人的良好素养,维护组织的整体形象,必须遵守网络礼仪;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因其特定身份,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网络礼仪外,还应当遵循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特殊的网络礼仪。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工作人员所应遵守的特殊网络礼仪。

(一)上网的规则

鉴于自身的特定身份,工作人员上网时应大致遵守如下三条约定俗成的主要礼仪规则。

1.明确目的

单位的电脑是一种办公用具,是用于处理公务的。工作人员在使用网络通信时必须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做到因公上网,公私分明,不可利用工作之便为个人利益服务。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七不准”:一是不准花费公款购买个人电脑、软件或者支付因私上网的费用;二是不准私自花费公款参加各种电脑知识培训,学习电脑技能;三是不准占用公用电脑私自使用,专为个人服务;四是不准在办公电脑上收发私人电子邮件;五是不准在办公时间玩网络游戏;六是不准滥交网友,随意进行“网上约会”;七是不准利用电脑处理其他与公务无关的事物。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上述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国家、企业的财产,而且使用公用电脑和网络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迷恋于网上的“私人作业”往往会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这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控制时间

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执行公务时一定要掌握时间,做到择时而用,适度而用。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地方还没有建立网络专线,往往借用电话线上网。

由于使用网络往往会占用电话线路,而电话是目前各单位对外联络最常用的工具,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上网时机的选择斟酌再三。如果时机选择不当,例如在电话联系最频繁的时间段上网,就会妨碍本单位与外界的交流,会影响公务的正常办理。

在适时上网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当注意把握适度上网的原则,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的长短。各单位使用网络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长时间使用网络,不仅造成本单位与外界联系不便,而且同时会使本单位承担较重的上网费用的负担,增加行政开支。

3.规范上网

工作人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必须对网上漫游的一系列规则有充分的认识,并严格遵守。只有规范上网,才能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及时、妥善地处理公务。

在这些礼仪规则中,有的是网络使用操作的具体步骤、程序、方法等。

涉及“必须怎样”一类的网络“法律”问题。如若不然,就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例如,工作人员在发送电子邮件时,必须清楚、准确地写明收件人的邮箱地址,稍有拼写或格式上的错误,邮件发送就会失败。规则之中相当重要的另一部分则涉及“应该怎样”一类的网络道德问题。这些规则虽然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仍然要求人们对它予以严格地遵守。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对这些“道德性”规则的遵守,将有助于自身形象的维护。

(二)电子邮件的收发

所谓电子邮件,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用户之间传递的各种信息。电子邮件,是迄今为止最为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之一。电子邮件的发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Outlook Express(邮件收发工具),二是利用Internet Explorer(网上免费信箱)。大多数人都利用后者发送邮件,而且一些门户网站都提供免费信箱的申请。

收发电子邮件,是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执行公务最常见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在收发电子邮件的不同阶段,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如下要求。

1.撰写与发送

撰写与发送电子邮件,皆有一定礼仪。

(1)为节约财产,在撰写电子邮件时,尤其是撰写多个邮件时,应在脱机状态下进行,并将其保存于发件箱中。然后在准备发送时再连网络,一次性发送。

(2)所撰写的电子邮件必须是公务邮件,不可损公肥私,将办公网络作私人联系途径所用。不得将本单位邮箱地址转告亲戚朋友,以免被滥用。

(3)在撰写邮件时,应简短写上邮件主题,便于对方打开邮件前对收到的信息有所了解。

(4)在撰写邮件内容时,应遵照普通信件或公文所用的格式和规则。邮件正文要简洁,不可长篇大论,以便收件人阅读。用语要礼貌,以示对收件人的尊重。

(5)由于无论是Outlook Express,还是Internet Explorer,主要都是信息发送与接收,文字处理功能比较简单,如果需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可采用附件发送。

(6)不可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否则会让人觉得盛气凌人。

(7)不可随便发送无聊、无用的垃圾邮件,无端增加网络的拥挤程序。

(8)不可在国际互联网上发送涉及机密内容的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