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10

第10章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一、全球化带来机遇

全球化趋势、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推进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产业持续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保持地区竞争力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引起由比较优势决定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技术工人充裕、劳动力成本低,最有可能大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且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实力。同时,随着我国迈入人均GDP 10003000美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加快推进,成为支撑全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长期性主导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有利于成渝经济区发挥工业体系比较成熟,城市密集、城市功能逐渐健全的优势,增强经济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带来机遇

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我国区域发展正在形成东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的四大区域发展战略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政策支持重点将逐步转向基础条件好、配套能力较强的区域,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在国家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在西部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同时,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更加受到中央的高度关注,在全国“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中,成渝经济区曾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前期规划发展思路,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明显得到提升。

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带来的机遇

重庆和成都同时被授予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央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性机遇。进行这一新的改革试验,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全国改革发展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前,我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部在东部。国家首次批准在西部地区设立改革试验区,这个标志性的变化,是中央改革发展的重大布局,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改革试验的条件和能力。通过试验区的建设,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极大促进重庆、成都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从而带动成渝经济区及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尽快将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四、川渝地区经济区域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川渝两地由2001年初步达成共识,到通过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西南经济区市场联席会和各种商品贸易博览会、高交会等平台展开经济合作,到2004年川渝两地政府签订《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6个分协议,就能源、交通、社会治安、文化、广播电视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以及到2005年确定高层联席会,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由于利益关系的束缚,合作采取更多的是出现问题采取就问题进行磋商的合作方式。由于国内区域发展格局对两地均形成新的压力,一体化发展共识被提到新的高度。随着2007年两地政府签订《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明确成渝经济区范围、建设主要内容,以及国家建设部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海峡西岸四个城镇群规划之后,正式启动中国第五个城镇群规划——成渝城市群规划,标志着川渝两地已开始在城市功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进入实质合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