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业实用技术(种植业卷上)
49253400000005

第5章 小麦生产技术问答(3)

79.药剂拌种可以防治哪些小麦病虫害?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黑穗、散黑穗、秆黑粉、纹枯)以及由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

防治小麦苗期白粉病和纹枯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湿拌。防治小麦黑穗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100千克。拌种时,先将药剂以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把药液喷到种子上,边喷边拌,堆闷5~6小时后播种。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摊晾后即可播种。

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对小麦黑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的用药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一般先将杀虫剂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于种子,堆闷3~4小时摊开晾干后再拌杀菌剂。拌种时须注意的是三唑酮拌种要干拌,若用其他药剂进行湿拌,拌匀后立即晾干;严禁多种药剂混拌种,以免发生药害。

80.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应抓好哪几个关键时期?

播种期:杀虫剂、杀菌剂综合拌种和土壤处理。

返青拔节期:三唑酮早期控制白粉病和锈病。

扬花灌浆期:一喷多防,综合施药,即喷药防治病害、虫害和防御干热风危害。

81.我省常见麦田杂草和常用除草剂有哪些?

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有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早熟禾等。麦田常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有骠马、世玛、阔世玛等。

常见的麦田阔叶杂草有马齿苋、猪殃殃、小蓟(刺儿菜)、荠菜、米瓦罐、垈草(拉拉秧)、播娘蒿、田旋花、麦瓶草、反枝苋、打碗花、苦苣菜等,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2,4—D丁酯、二甲四氯、苯磺隆、甲磺隆、绿磺隆、氯氟吡氧二酸、西草净、溴苯腈、碘苯腈等。

82.麦田化学除草应注意哪些问题?

(1)准确选择药剂。一要根据当地主要杂草种类选择对应有效的除草剂;二要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选择除草剂;三要不定期地交替轮换使用杀草机制和杀草谱不同的除草剂品种,以避免长期单一使用除草剂致使杂草产生耐药性。

(2)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一般除草剂都有经过试验后提出的适宜用量和时期,应严格掌握,切不可随意加大药量,或错过有效安全施药期。

(3)注意施药时的气温。所有除草剂都是在气温较高时施药才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但在气温30℃以上时施药,有出现药害的可能性。

(4)保证适宜湿度。苗前施药若土层湿度大,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快,因此防效高。生长期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旺盛,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而杀死杂草,药效快,防效好。因此,应注意在土壤墒情好时应用化学除草剂。

83.麦田发生除草剂药害后怎么办?

采用除草剂除草时,因为用药量过大,或打药时喷雾不均匀、喷幅重叠,导致局部药量过多,或除草剂使用期不当,或除草剂混用不当,导致除草剂药害。药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根、茎、叶等形态的变化。症状轻者,表现为受害处失绿,出现坏死斑点,局部干枯,叶茎轻微皱缩弯曲,根系发育不良等;危害期较短,经过10~15天植株能基本恢复正常,一般不影响产量。症状重者,表现为植株严重畸形,如茎叶卷曲、畸形,麦叶呈马鞭状或葱叶状,不能抽穗,生长点坏死,导致植株停滞生长,严重矮化、黄化并逐渐干枯,麦粒不灌浆,麦芒横炸,对产量影响较大。

如果除草剂使用不慎,发生药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首先要及时喷施作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加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解毒药物如赤霉素,每亩用药2克兑水50千克,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药害。其次,对发生药害的麦田应结合浇水,增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再生,恢复受害小麦的生理机能,以减轻药害损失。

84.高产麦田如何预防倒伏?

小麦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二节间过长,重心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品种抗倒性差所致。因此,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根下扎;第三是在栽培管理上对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采取冬前中耕,增施钾肥,氮素追肥时间后移,石磙镇压或3叶1心至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对控制旺长预防倒伏都有显著效果。

85.哪些化学促控剂可防止小麦倒伏?

多效唑:小麦起身期喷洒浓度为0.2克/千克多效唑溶液30千克/亩,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矮壮素:对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在拔节初期喷0.15%~0.3%矮壮素溶液50~70千克/亩,可有效抑制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茎基部粗硬,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丁酯除草剂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

助壮素:在拔节期每亩用助壮素15~20毫升,兑水50~60升叶面喷洒,可抑制节间伸长,防止后期倒伏,使产量增加10%~20%。

86.高产麦田倒伏后怎么办?

小麦抽穗后常因风雨交加或雹灾造成倒伏。小麦出现倒伏后,应利用植物背地性曲折的特性自行曲折恢复直立。切忌采取扶麦、捆把等措施,以免破坏搅乱其“倒向”,使小麦节间本身背地性曲折特性无法发挥。若因风雨造成的倒伏,雨过天晴后可在麦穗上用竹竿分层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可采取叶面喷肥2~3次,尽量减少损失。在灌浆期发生倒伏,可轻挑抖落雨水,然后喷磷酸二氢钾。雹灾发生后重点搞好叶面喷肥,增强叶片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功能。

87.怎样防御干热风?

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由于高温、低湿并伴随大风使小麦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我省南部麦区尤其是临汾盆地发生较重。干热风常出现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尤其灌浆中期危害最大。其危害轻者减产5%左右,重者减产10%~20%。防御干热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概括来说,应抓好“改、躲、抗、防”四条措施。改,就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田小气候,逐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躲,就是选用早熟高产品种,采用适时早播等栽培措施,促使小麦提早成熟,躲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抗,就是选用抗旱、抗病、抗干热风能力强、落黄好的优良品种,抗御干热风危害。防,就是在干热风来临前,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包括避免氮肥使用超量,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孕穗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

88.什么是“一喷多防”?

小麦抽穗到收获阶段,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麦蚜、吸浆虫等。为确保小麦丰收,病虫害应立足同时防治。

(1)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抽穗扬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可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注意避免扬花期喷药。

(2)灌浆期混合施药,防治麦蚜、预防病害、促进灌浆。灌浆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麦蚜、白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发生盛期,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

89.怎样防止小麦早衰?

(1)浇灌浆水。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应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以后视天气状况再浇水。

(2)防治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尤其是高产田块常发生病虫危害,一般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小麦黏虫等危害,如不及时防治会大幅度降低小麦千粒重和品质。

(3)叶面喷肥。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微肥或生长调节剂,能延长功能叶的寿命,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4)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收获最佳。

90.小麦收获期间遇到连阴雨天气怎么办?

在小麦收获期间有时会遇到连阴雨天气,应抢晴天抓紧机械收获,避免在田间发生穗上发芽,既减产又降低品质。收获后脱粒的小麦如果不能及时晾干,也容易引起发芽、霉烂。在没有烘干设备的情况下,可采取如下应急处理:

(1)自然缺氧法。就是通过密封,造成麦堆暂时缺氧,从而抑制小麦的生命活动,达到防止小麦发热、生芽和霉烂的目的。

(2)化学保粮法。即利用化学药剂拌和湿麦,使麦粒内的酶处于不活动状态,麦粒不至于发芽。

(3)杨树枝保管法。其原理是种子发芽需要水分、温度和空气。带叶的杨树枝呼吸旺盛,把它放到麦粒堆里,可在短时间内把麦堆里的氧气耗完,使麦粒进入休眠状态不会发热、生芽。

91.小麦根系在土壤中是怎样分布的?

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60厘米的土层内,其中60%的根系分布在0~20厘米的土层内,40厘米以下只占10%左右。根系的分布常受温度、雨水、土壤、耕作、施肥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据观察,小麦生育前期,根系多密集在0~30厘米土层内。可见分层施肥和开沟追肥,对促进根系发达和地上部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92.哪些条件影响小麦根系的生长?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主要有:

(1)温度。最适宜小麦根系生长的温度是16℃~20℃,最低温度为2℃,超过30℃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适时播种的根系多,随着播种期的延迟,次生根数目逐渐减少。小麦返青期间耧麦松土,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

(2)土壤水分。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土壤过干过湿都不利于根的生长。因为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根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土壤过干,初生根生长缓慢,甚至不易生根。因此在小麦播种前要认真做好整地保墒工作。干旱年份要浇好底墒水。适时浇好冬水,可以改善冬季和春季土壤养分状况,缩小耕层温度的变化幅度,促进根系生长。

(3)营养。氮肥和磷肥配合,适当施肥,能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均衡生长,干物质积累增多,达到根系发达和幼苗茁壮。施用氮肥过多,碳氮代谢失调,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影响营养物质向根部输送,影响根部生长。

(4)空气。在根系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如果土壤板结、土壤湿度大,播种过深等都会使土壤通气不良,抑制根系生长。中耕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系往深长,增强根的吸收能力,达到根深叶茂的目的。

93.小麦分蘖有何作用?

分蘖在小麦生产中作用很大。它可调节小麦群体,形成足够的穗数,从而获得高产。同时分蘖多的小麦形成的次生根也多,使植株有庞大的根系,扩大小麦对水肥的吸收,增加抗旱力,对培育壮苗、壮株十分有利。此外,小麦的分蘖节可贮存大量的可溶性糖,可增加小麦的抗寒性,保证小麦能安全越冬。

94.小麦高产田需要灌几次水?

据试验,高产小麦一生总耗水量为每亩300~400立方米。亩产250~400千克麦田,产量每提高100千克,耗水量增加40~60立方米;亩产400~500千克的麦田,产量每提高100千克,耗水量增加8~12立方米。即随着产量的提高,每亩田间总耗水量的绝对数值虽有所增加,但耗水系数(即每生产1千克小麦的耗水量)却相对降低。据此,高产小麦一生灌水合适次数主要应根据当地降水量来决定。干旱年份灌水次数可以多一些,雨水较多年份可以少一些,一般为5~6次水,即底墒水、冬水、起身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和麦黄水,以保证适宜的土壤水分,从而满足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95.优质小麦要求什么样的土壤?

优质小麦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各地的土壤几乎都能种植,但以土壤酸碱度pH值6.8~7种植最好。土壤应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营养充足、结构良好、保肥保水力强、通透性好,从而能较好地解决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整地要求深、细、透、实。

96.优质小麦与灌溉有什么关系?

优质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一生中,其耗水量冬小麦为450~600毫米,折合每亩300~400立方米。但优质小麦从品质而言,无需很多的水分,只要保证其生育期内有适宜的土壤湿度,就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因为土壤水分多,空气相对湿度大时籽粒中淀粉含量相对提高,而蛋白质含量则较低。旱地小麦一般蛋白质含量比水浇地蛋白质含量高,主要是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少,空气相对湿度小,致使籽粒呼吸作用较强,消耗碳水化合物较多,因而籽粒中淀粉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相对提高。

97.优质小麦对肥料有什么要求?

优质小麦在施肥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利于改善籽粒品质。据试验,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比不施有机肥的提高蛋白质含量1.05%、氨基酸1.5%,增产15.55%,而淀粉含量降低0.36%。

98.优质小麦后期追施氮肥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吗?

优质小麦生育后期适当喷施氮素肥料,对籽粒品质和粒重都有作用。据试验,后期叶面喷氮比不喷氮的提高蛋白质含量0.74%,湿面筋增加2%,干面筋增加0.59%,沉淀值增加0.77毫升,千粒重增加1.6%。这主要是由于后期喷氮,加强了植株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小麦的生理机能,增加有机物质的制造、积累和运转,从而提高了籽粒品质和粒重的作用。叶面喷氮以乳熟中期最佳。而根部追氮素肥料以孕穗期较好,一般结合孕穗水,每亩施尿素5千克或硫酸铵7.5千克,对提高蛋白含量和粒重都有良好的作用。

99.红粒与白粒小麦品种哪一种品质好?

一般来说,白粒品种种皮较薄、出粉率较高,但白粒品种种皮也有厚的,红粒品种也有皮薄的,绝不能一概而论。由于白粒品种休眠期比红粒短,遇雨或受潮易发芽变质,影响其加工品质。籽粒颜色与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作为衡量小麦质量的标准。

100.麦田间套复种应遵照什么样的原则?

麦田间套复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和经济效益。间套复种必须遵照以下原则进行,才能获得增产增收的目的。

(1)一茬增产,全年增产。在确定采用什么模式时,必须因地制宜,瞻前顾后,全面考虑,讲求实效。一茬增产,全年增产,要协调好上下茬作物的搭配,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力争做到种上季,看下季,种一季,顾全年,保证季季增产,全年增产。

(2)一年增产,连年增产。实行麦田套种,多种多收,单位面积上种植的作物茬多,从土壤中吸收的肥水多,必须精细整地,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用养结合。还应选用和搭配适宜的优良品种,还要注意上茬作物生育期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下茬作物的适时播期。

(3)以粮为主,增产增收。小麦与经济作物间套作,必须以粮食作物为主体,以粮食作物带动经济作物,全面发展。不要为了扩大经济作物,而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降低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同时,应进行成本核算,以较低的投入来获得最高的效益。还要注意市场行情,产销对路,增产增收。

101.旱地小麦的生育特性有哪些?

旱地小麦由于受旱、薄、粗的影响,因而在生育期间表现出与水浇地小麦不同的生育特点。

(1)苗弱。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需要一定的土壤水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50%时,小麦幼苗生长就会受阻,次生根数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降低。旱地小麦播种后,仅靠土壤深层有限的水分生长,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小、叶色淡,根少、分蘖少,加之土壤温差大,冬季易遭冻害。

(2)植株矮,成穗数少。由于土壤干旱,旱地小麦不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造成水分和养分均不足,导致麦苗生长迟缓,分蘖少或不分蘖,最终植株较矮小,成穗数少。干旱越重,土壤肥力越不能发挥,分蘖就越少,成穗数就明显减少。

(3)穗粒数少,粒重低。旱地小麦常因水肥条件限制,一般生育进程加快,幼穗分化早。但因春季时常干旱,加之肥力不足,导致小穗小花大量退化,造成穗小、粒少。中后期也常遇干旱,使根系、叶片早衰,提前成熟,缩短了灌浆时间,降低了粒重。

102.旱地小麦怎样进行田间管理?

旱地小麦在种好的基础上,应以保墒防旱为中心,以培育壮苗为主攻目标。因此,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地段进行补种或疏苗移栽,以保证全苗,为小麦丰产打下基础。小麦生长期间应多次进行中耕和碾压。中耕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达到保墒和增温的作用;碾压可以压碎坷垃,弥合土壤裂缝,起到提墒和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侵害麦根,促进麦苗早发、快长。中耕应在雨后及早春土地返浆前进行。碾压多在播种后及早春返青前后表土稍干时进行。早春管理可采取中耕与碾压相结合,先碾压后中耕效果更好。一般压麦比不压麦增产4.8%~18.2%,墒情差的麦田更要早压、多压,早压比晚压增产5%左右。

对晚播缺肥、冬前生长期过短所形成的弱苗,返青至拔节期逢有好雨或冬季雪雨多,春季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可趁墒开沟或用耧施用适量化肥,一般亩施尿素10~12.5千克,争取早春分蘖成穗,促进穗大、粒多、粒重。在底墒、表墒都不足的情况下,就不要冒险追施化肥,以免造成浪费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