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灵魂的旅途
4925000000006

第6章 琉璃屋

“愿我来世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明澈的琉璃屋或许是灵魂在这段没有目的的旅途中最静谧的终点,世间的琉璃越来越少,灵魂在这段旅途上所能依附栖居的处所又在哪里……

砰——“好疼!”,太子摸着自己的额头,往后退了两步。“你们看,我们到尽头了!”佐伊兴奋的叫了起来。此时此刻,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山脉。说它一望无垠一点都没错,往下望去,这座千眼桥就悬浮在山脉之间,看不到有多深。沙尘渐渐吹散,依稀可见的是山脉间长着的各种硕大植物以及夹杂在山脉间的各种古代建筑。佐伊的好奇心驱使,拉着晟跑了过去,看着这半边桥下的淤泥和不到30公分的深度,再看看现在脚下的万丈深渊,一个不留神,从桥上掉了下去——晟紧紧拉住佐伊,可谁知,佐伊只是悬空退了几步,重重地坐在了半空中。晟用手敲了敲这半空,看似万丈深渊的桥下却像敲在玻璃上一般。太子正在好奇自己刚刚撞到了什么,然后就被晟拉了过来,整个身体像是穿过了什么,还没来得及细细琢磨,就看见悬空着的佐伊。佐伊走回桥上,“刚才真是有惊无险,要不我俩现在就在这山谷下了。”晟抓住佐伊,“别再乱跑了,我们回去吧。这个地方太奇怪了!”“你抓疼我了,”佐伊挣脱开晟的手。“嗯?好香啊!我们找个地方吃完再回去吧。我说了我请客的!”太子说着就自顾自的顺着香味沿着桥继续走。

话说这千眼桥,淹没后看上去就像堆废置的石块,可是现在从远处望去,支撑整的桥体的是无数个眼睛,眼睛很空洞,放大的瞳孔映照着的是那桥的两个无限的尽头,所谓“望眼欲穿”也许就是此时此刻吧。三人一直顺着桥的方向走向山里,山里的植物比普通的植物要大,可能更像是热带的阔叶植物。阳光闪在阔叶植物叶片上的水滴上,强烈的反射着光线,仿佛置身于一片波光粼粼的绿色海洋,让人迷晃了双眼。

不远处的山里,出现了刚刚在远处看见的古建筑群,说是古建筑群一点都不夸张,近看建筑更为壮观。唯一与我们古代建筑不同的是,这些古建筑群都是透明的。屋顶是类似我们古代建筑的瓦,每片是深棕的透明色,墙壁是深红的透明色,由于外部的阔叶植物的映射加上阳光的反射,虽然是透明墙,可里面的陈设只是淡淡的若影若现,像是一道天然屏障。在远处看见的一点,只因为这些天然屏障反射的自然光所影藏。三人不经睁大了眼,想看清眼前的这一切。可是,又会是谁,在这密林间隐藏了这么一座宫殿级琉璃屋呢?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而琉璃的起源,演绎了一段关于西施泪的美丽传说。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496年),范蠡为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绿色神奇粉状物体,与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这种物品随铸好的王者之剑一起进献给越王,并将此物称为“剑道”。

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了王者之剑,却将“剑道”原物赐还,还以他的名字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当时,范蠡刚刚遇到了西施,为她的美貌倾倒,惊为天人,他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所以遍访能工巧匠,将以自已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饰。

不料就在这一年,战事又起,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范蠡苦谏未果,越国终于遭到了大败,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二十年的卧薪尝胆,越王在范蠡的帮助之下,终于灭掉了强大的吴国。越王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范蠡则感怀物是人非,挂帆远去。勾践深感痛惜,依法烧制“蠡”器,“流云霓彩,天工自成”,竟然耗时十年之久才烧制成功。相传“蠡”成之日,紫气东来,满天流云霓彩,勾践得此重宝,老泪纵横,仰天长啸:“天工自成”。从那时起,古越国王室烧制“流蠡”(琉璃)的机构称“天工坊”,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6年。

石桥穿过琉璃宫的正大门,在链接到琉璃屋的十米距离,破旧的石桥也已变成了透明的琉璃,与周围已合为一体,可以透过看到下面的深渊。晟下意识地拉住了准备走上前的佐伊,佐伊回头看着晟,晟对她摇了摇头。佐伊跪在桥上,半俯下身,脸贴近琉璃的地面,她想更近距离的看清自己脚下的一切,可是离得越近,看见越模糊,最后只能看到这琉璃面映照的自己的脸。“我们还是回去吧,这里太奇怪了。”晟焦虑地对走在最前面的太子说。

“嘘——”太子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便走上前细细端详这琉璃屋的墙壁。太子用手轻轻敲击着琉璃墙壁,发出清脆但也不失浑厚的金属声,“这不是普通的琉璃,是古法琉璃,这么庞大的工程并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我妈曾经研究过,按说这明代,这种古法琉璃应该早就失传了,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琉璃记载,怎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建筑物幸存于世?我要进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着,便踏进了琉璃屋的大门。

“愿我来世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明澈的琉璃屋或许是灵魂在这段没有目的的旅途中最静谧的终点,世间的琉璃越来越少,灵魂在这段旅途上所能依附栖居的处所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