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49238500000002

第2章 少林桩功(1)

§§§第一节技术姿势与要求

桩功亦称站桩功或马步桩功,是中国武术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其功效显著。在传统的少林拳派中,桩功包括有:四平桩、短马桩(南少林称“地盆桩”)、技击桩、独木桩等。少林拳法素以“神形兼备、攻防迅疾劲力顺达、刚柔相济”和拳式古朴而著称。然而欲达到以上所说的境界,桩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桩功在拳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关少林拳术的谚语中曾有:“练拳先桩步,房屋先立柱”“未习打,先站桩”的传统讲法。桩功不仅在拳术中以稳固、扎实、实用等特点体现在套路之中,而且在强身、健体、治病等方面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各种桩功的技术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各自有独特之处。技术要领虽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

本文仅介绍“四平桩”,四平桩属于北派少林传统的功法练习。其姿势低平,功架开展,强度较大。练功时两腿开立,两脚平行站立(中间距离约为自己脚长的三倍),两腿屈膝半蹲,两大腿保持微平,两脚尖稍内扣,十趾抓地,两膝关节外撑,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上体保持端正,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两手成八字掌,手心朝下,中指端相对(中间相距约5厘米),四指微开,掌心内含,两手臂与肩基本保持平行。两眼微视前方或两中指间。

要点:

1.站桩功要做到头正、颈直、含胸、展背、立腰、收臀、扣足展膝,要求膝端与脚尖在同一垂直面上,即两腿成半蹲时,膝关节端部尽量不要超过足趾端部。

2.手臂、膝胯要尽量做到松紧适度,不可过于紧张,全身要保持四平八稳,自然舒适。

§§§第二节呼吸与意守

练功时,思想要集中在“丹田”处(本文所指“丹田”,系指脐下一寸五分,约为任脉中之“气海穴”与“会阴穴”垂直相交的区域)。如初学时不易掌握,也可意守“肚脐”,其效果也很好。练功过程中,思想不要紧张,意守和呼吸纯于自然,不可勉强。初学时只要能保持心情安静,专心守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就可以了。呼吸方法开始可用自然呼吸,练习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形成腹式呼吸(本文介绍的“逆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充实)。这时即可做“以意领气”的“意念导引”练习。当吸气时,思想上要想到气由鼻慢慢通到小腹(即“丹田”处),再向体后“命门穴”吸去,此好象气充“命门”、两肾,气贴腰脊。待感到吸满时,即可呼气将气向前推至“丹田”处,此后,如同风箱一样,气在“丹田命门”穴之间逐渐会形成一种“平行推动”,循环往复。准备结束收势时,可将气推至“丹田”处,意守片刻,即可收功。这一全过程正如拳该所讲:“纳为张弓,吐若发机。”在练习过程中,意守要“专注”,导引要自然。做到轻松顺达,即拳谚所讲:“体宜松,气宜固,神宜凝。”呼吸时应注意:轻缓、柔和、深长、均匀,不努不憋,纯于自然。这一点与练功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呼吸过程中,身体保持端正稳实,不可耸肩、驼背,或有意识使身体晃动。

§§§第三节练功要领和注意事项

1.练功开始前,全身的肌肉、关节,要充分放松,保持自然舒适。精神放松,神情安静,心平气和,此时要心无所思,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尽量使练功的准备阶段和练功过程做到统一、和谐,以利练功的成效。

2.初学站桩时,往往容易疲劳,其原因就在于练功时的精神、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出现上述情况时,可采用从头顶、颈、肩、臂、手到胸、背、腹、腰、胯、膝、足的逐段全身放松法,消除疲劳,从而达到“松沉、稳实”的最佳练功状态。可以说“放松”是站桩前的准备,又是功法锻炼的关键。

3.初学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功基本姿势。练习前尽量不做剧烈活动,精神要安稳,情绪要稳定,不看书不看报,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和刺激,空大小便。使整个练功过程都处在一个良好轻松的精神状态中。练功时,衣着不宜过多,领扣要敞开,腰带要松紧适中。练功要选在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注意避免风寒。同时还应注意选择安静、光线不太强的环境。最好在林间、湖畔练功,效果更佳。饭后练习,应在一小时后。身体过度疲劳时,情绪不稳定时要暂停练功。

4.练习桩功,头部要向上顶(百会穴),嘴唇和牙齿均要微合,舌抵上膛,下颌内收。腰背部保持端正姿势,使身体的中垂线不偏不倚,稳实端正。概括地说“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但是,要求放松,裆部要撑圆,会阴穴要上提。精神集中,神态自然,如同书法家强调神、意、气、势的统一一样。

5.初学站桩时,由于不适应,往往由于腿部肌肉紧张而发生抖动现象,不能保持正确的功法姿势影响练功效果。此时应暂停练习,进行休息和按摩,经有效调整后再练。但一般初学者和病患者应从较高姿势的桩功开始练习。因为以较高姿势练习两腿负重强度小,容易站得持久,也有利于“意静守中,呼吸导引”。随着锻炼程度的不断加深,腿要逐渐下蹲,努力早日以标准姿势练功。但是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每次练功时间可因人而定,灵活掌握。

6.站桩功练习,大腿肌肉及膝关节负担较重,在站桩前,腿部和腰部应充分活动,以免膝部习惯性变型和关节、肌肉拉伤。练习后,一定要做放松活动,其中包括按摩肌肉,活动膝、胯、关节等动作,以使紧张的肌肉和关节尽快消除疲劳。在练功过程中,如感到气上涌、气憋、胸闷等现象时,或感觉动作不适、僵滞和动作失调时,可进行间歇式的放松调整,以避免产生偏差。其方法:可略站起将两腿稍伸直,采取前述的“全身逐段放松法”有意使肢体产生轻松、自然的微微颤动,从而整个身体内外得到调整,达到松沉、舒适后,再恢复练习。

7.练功中要细心体会“气”在体内的运行和鼓荡,细心感觉气血在“丹田命门”之间推动和变化。随着一吸、一呼腹式呼吸的形成,逐渐做到呼吸自然、轻柔、充分、和谐。进而达到养生家所谓“以神入气,练息归神,意气相合,清气自生,浊气自降,真气从之,经络顺通,诸病皆除”的目的。

8.两手臂平行前举按掌的动作,两臂充分放松,不可用力。肩松,肘沉,手指放松,两掌如“轻抚按云”不僵不滞。由于两臂的抬起,平行静止不动,改变了平时自然下垂的状态,持续练习,两臂往往会出现发沉、胀、酸等感觉,这均属初练功时的正常现象,不必顾虑。随着功夫渐深,上述现象会随之减弱,而劲力渐增。

9.桩功练习时,由于“气行”顺达,会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气感”,有的感觉甚至很强烈,如全身发热,足心、掌心、指端似有触电感,或穴位间产生“呼吸”;有时还会伴有热、冷、凉、胀、麻、跳动等多种不同的感觉,运行、贯通于肢体、穴位、经络之中。这些反应均属正常的“得气”现象,说明功夫已见效果,并非产生了偏差,而表明将对疾患及身体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10.练功人应尽量做到戒烟、酒,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并注意生活规律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节制房事,养精固肾是非常重要的。《内经·上古天真论》讲:“精气夺则虚,精气竭绝,形体毁诅”,又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