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少林十大健身功法
49238500000014

第14章 少林伸展法(2)

②上动不停,身体向右后转,右掌向体后缓缓成弧形摆起,置于体后头顶上方,屈腕,掌心朝上,掌指朝内,向后助力转体的同时,力达掌心,向上托起,肘部微屈;左掌同时屈肘,以掌背部托按在腰部处“命门穴”,两脚位置不动,头部随势向右转,同时配合动作吸气;眼从右腋下看体后极限角度。

③动作同上,唯动作相反。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呼吸与动作要求同“摘星换斗”一节。

②以掌的背部托按腰椎,是为保护腰部,掌背托按时,可稍用力。

③身体左、右转动时,腰、胯为轴,重心保持平稳,身体保持端正,两脚位置不应变化。

此动势共作八次。

四、青龙探爪(左右推掌)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还原为面向前,两掌同时变拳,屈肘于腰间,拳心朝上;做一次深呼吸,眼看正前方。

②接上动,上体向左转,左拳不动,右拳变八字掌由腰间向左侧推出,肘部挺直,高与肩平,腕部屈立,掌指朝上,力达掌心;头部随势左转,配合动作呼气,眼看右掌。

③接上动,上体向右转,动作同②。

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①转体推掌时要送肩、拧腰、松背、撑腕立掌,肩部不可耸起,最大限度伸转。

②转体和掌部一推一收,要协调配合呼吸,呼吸自然深而长。

③两臂的屈伸配合要协调,同时完成。掌收回时,五指端要用力内扣,并逐渐外旋抓握成拳收至腰间,与推掌同时到达位置。

④转体时身体重心要稳固,收腹含胸,下颏内收、立腰转胯,两脚位置不动。

⑤此动势共做八次(两掌一屈一伸为一次)。

五、倒拽牛尾(弓步拧臂)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向左转,左脚随势向左迈出半步,屈膝半蹲成马步姿势,左掌同时变拳屈肘收至胸前,与前胸相距约20厘米;右拳略内旋,屈肘移置腹前与腹前相距约10厘米,同时配合吸气,眼看手部。

②接上动,身体向右转,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上体略前倾,左、右拳随势移动,同时配合动作呼气;眼看右拳。

③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还原成马步姿势,与①动作相同,唯左右位置相反。

④接上动,身体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成左弓步,动作同②,唯方向相反。

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①此动势也可不握拳,而五指分开,微屈用力,即“虎爪”型。

②弓步马步转换要灵活、有力、重心平稳,姿势要尽可能低一些。

③动作中体态要端正,不可前倾后仰,臀部要内收,并收腹挺腰,胯开步稳、拧腰松背、顺肩沉肘。

④左、右转体时,速度不宜过快,两脚位置要以前脚掌为圆心,进行内、外旋转,应自然、稳实。

⑤身体转动和内外旋转转动,蹬腿配合要协调一致。并用力适度。

⑥此动势左右共做八次。

六、搬转龙首(搬头拧腰)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左脚内收,同时身体转姿势。左、右拳同时变八字掌下按,置于胯两侧肘略伸直,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头随势右转,眼看右掌。

②接上动,上体继续右转,右臂屈肘随势以掌背部托按腰部“命门穴”处,左掌以掌心抱按头右侧,同时助力搬转头部向右后转,力达掌指,配合吸气,眼看右后方极限角度。

③接上动,上体向左转还原,眼看左掌。

④接上动不停,上体继续左转,动作与②完全相同,唯方向相反。

⑤接上动,上体向右转,还原成面朝前。动作还原的同时配合动作做一次深呼吸,眼看正前方。

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①此动势主要锻炼颈椎、腰椎、胸椎和胯等部位的肌肉、韧带,用手搬转头颈时,用力要轻缓、适当,腰部的扭转要柔和,向后拧转时的幅度应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

②两臂左、右互换要协调、自然,做到沉肩、顺背、臂放松、肘腕灵活。

③后托按腰部要稍用力,在腰部转动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④运动过程中,两脚位置不动,身体端正,控制重心平衡。

⑤此动势反复共做八次。

七、三盘落地(马步蹲按掌)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掌同时屈肘,手外旋向上托起,置于腹上,与腹部相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上,掌指相对,指端相距约15-20厘米,同时配合吸气,眼看两掌之间。

②接上动,两掌同时内旋下按,肘部挺直,力达掌心;并同时随势两膝下蹲成半马步姿势,配合呼气,眼看正前方。

③接上动,两掌同时向内附按在两膝关节部,掌指朝下,掌心用力,使两膝随势向左右旋转各四次,同时配合动作自然呼吸,眼看前下方。

④接上动,两掌同时外旋,屈肘托起,置于腹前还原。随势配合吸气,眼看两掌之间。

⑤接上动,重复②的动作。

⑥接上动,重复③的动作。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身体升、降的过程中,配合呼吸要自然、协调、不拘不僵、深沉、顺达。

②身体姿势从始至终要保持端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动作要求:沉肩,掌实,腕活,轻柔,收腹含胸,立腰收臀,头正膝稳,两脚位置不动。

③屈膝半蹲时可根据自己情况决定高低。转动时思想集中在两膝关节内感觉,转动速度要柔缓,重心保持平稳。

④此动势八次。

八、正身打躬(前俯后仰)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两腿逐渐蹬直,两掌随势由膝上缓缓抬起,置裆前,两掌指交叉,掌心朝下,臂部挺直,力达两掌心,同时配合动作做一次深呼吸,眼看双掌。

②接上动,两交叉掌外翻,沿弧形向后伸拉,即由裆前直臂向上,经头顶向身后,掌心朝后,头向后仰,同时配合吸气;眼看双掌。

③接上动,两臂伸直做体前屈,掌心朝下按地面,力达掌心;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双掌。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两臂在摆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松背、伸肩、挺肘、屈腕、速度以柔缓为宜。

②腰部前俯、后仰的幅度要尽力加大,以增强锻炼效果。

③呼吸配合要自然、协调,深而长。

④两腿尽量保持膝部挺直,两足平行站稳不动,足趾抓地保持重心平衡。掌按地面时,尽可能置于体后。

⑤身体保持端正,不偏不倚,双掌要沿体中线成弧形摆动,手眼相随。

⑥此动势共做八次。

九、观云拜月(左右俯腰)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直立,双手交叉,上摆至头顶上方,伸直。掌心朝上,头略上仰,同时配合吸气,眼看双掌。

②接上动,上体侧屈,两臂伸直,掌心斜朝右上方,眼看双掌。

③接上动双臂继续沿线路下摆俯腰,两掌心按右侧地面,与右脚位平行,力达掌心,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双掌。

④接上动,按线路向左侧倾,动作同②,唯方向相反。

⑤上动不停,动作同③,唯方向相反。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双臂在摆动过程中,要使肩臂尽量挺直、伸长,两掌指交叉紧密不松,摆动速度以缓慢为宜。

②两膝保持挺直,两脚平行站立不动,足趾抓地、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同时做到手眼相随,俯腰要充分。

③呼吸要求同前势。此动势共做八次。

十、摇头摆尾(双掌托转腰)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缓缓立起,腰部挺直成站立姿势,两掌指由左侧下方分开后分别摆置两胯侧,腕部略屈,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同时配合吸气;头随势右转,眼看右掌。

②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屈肘向后,以掌心分别托按住两腰侧(即腰椎两侧肾部),拇指朝前,四指相对;同时配合呼气,头随势左转,眼望正前方。

③接上动,上体向前俯,使身体与地面基本成平行,两手位置不动,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前下方。

④上动不停,以腰胯为轴,上体向左转配合吸气,眼看左下方。

⑤上动不停,上体继续向左、向后转体,成仰体姿势,头同时上仰,下颏抬起,腰尽量向后弯,两腿微有弯屈,挺腹舒胸、凹腰收臀,同时配合吸气,眼看上方。

⑥上动不停,以腰胯为轴,上体继续转体,成右侧俯身姿势,下颏略内收,腰部尽量向右侧伸展,上体基本与地面成平行,膝部随之挺直,配合吸气。眼看右侧下方。

⑦同要领,再向右侧转动。

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①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周,中间动作不停顿,可进行连续性左转,或连续性右转,速度适中,动作缓柔。

②在旋转时幅度要大,尽量伸长,以提高锻炼效果,但要因人而异。

③两手用力推按腰部,注意后腰部(腰椎、肌肉)的转动感觉,起保护腰关节作用。

④上体向前下俯身时配合呼气,上体向左、右、后侧转体过程中,要配合吸气,呼吸与动作配合要协调、顺达、自然。

⑤两脚位置不动,脚趾抓地,掌握身体重心的平衡。转腰过程中,尽量挺膝,以加强练习的难度。

(此处缺内容)

④接上动,屈肘,挺臀,上体向后移,还原。

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选择的地面要平整、清洁。

②两臂、两足用力撑稳地面。

③上体的屈伸运动要与两肘配合协调、自然,不可使用拙力。动作幅度可因人而异。

④呼吸配合要深长、顺达、不努不憋,上体前俯时呼气,上体后仰时配合吸气。

⑤此动势的运动量要根据本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此处缺内容)

般情况下连续做八次为宜。

十二、托云震石(托腰掀震脚)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身体还原成站立姿势,两拇指朝前,四指相对,指端按住椎骨中间(即:“命门穴”),同时配合动作做一次深呼吸。眼看正前方。

②接上动,两脚尖同时向上翘起,脚尖上勾,脚跟着地,随势头略前倾,下颏内收,膝关节用力挺直,收腹含胸,同时配合吸气,眼看下方两脚尖。

③接上动,下颏抬起,保持头正颈直,同时两脚掌顺势着地,后脚跟抬起,身体直立上引,立腰夹胯,继续配合动作吸气,眼看正前方。

④接上动,两脚跟部迅速着地,力达脚心,同时身体松弛有意识地下震,身体保持端正。全脚掌着地。同时配合动作短促呼气,眼看前下方。

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①此动势不仅是对小腿、足踝部的力量、灵活及平衡的锻炼,而且可调整呼吸规律,激发体内“真气”的运行。因此,练后有呼吸顺畅、精神振奋、周身温暖,气血通达的感觉。

②整个动势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头正腰直、含胸沉肩、两腿挺直。

③呼吸与动势配合采用“长吸短呼”的原则,用鼻腔呼吸。

④“勾足、提跟”时,大腿肌肉要适当紧张,“震落”时,腿部肌肉要适当放松。

⑤“勾足、提跟”时,两掌要配合“后按、上托”腰部,同时裆部(“会阴穴”)上提,以利于收到功法锻炼效果。

⑥要保持重心平稳,如感到两足“勾足”动作不易做,也可做左、右单足互换练习。

⑦此动势速度不宜快(指吸气过程),以稳、缓为度,做到自然、协调、不僵不滞、不使拙力。

⑧练习次数以八节为宜(足部一勾、一提、一震共为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