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49230700000011

第11章 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研究(1)

第一节 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政策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是福建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区域教育师资培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章在回顾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相关法规的基础上,论述了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政策和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特殊教育素质的影响。通过介绍特殊学校教师对专业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特殊学校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调查研究和在师范生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研究的情况,论述了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内容。另外,还论述了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机构——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发展展望。

一、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政策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新修订)规定:“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说明了国家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十分明确,保障措施十分得力。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要“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升特殊教育师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鼓励和支持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举办特殊教育专业,加快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根据国家规定落实并逐步提高特教津贴。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教职工编制标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材建设,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特殊教育教师肩负着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坚持“特教特办”,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显示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加快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规划、培养、培训、管理、待遇和营造氛围等方面第一次对全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具体规划。

1.关于特殊教育师资的规划

《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分类规划、优先建设、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原则,科学确定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2.关于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

《意见》指出要“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支持一批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建设,提高特教师资培养培训能力,能够立足省内、辐射区域或面向全国服务。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领域,扩大培养规模,满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等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在师范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3.关于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

《意见》指出要“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依托“国培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培训力度;各地要同步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承担随班就读任务教师的全员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教师专门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队伍,加强特殊教育教师教研、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培训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关于特殊教育师资的管理

《意见》指出要“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各省级有关部门要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等特点,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从事特殊教育应取得相应层次教师资格,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还应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探索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研究设定随班就读教师、康复类专业人员的岗位条件。制定符合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5.关于特殊教育师资的待遇

《意见》指出要“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确保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到实处。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入工作量。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确保特殊教育教师按规定享有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按规定为特殊教育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鼓励地方政府将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6.关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氛围

《意见》指出要“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大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特殊教育教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对长期坚守在特殊教育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二、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政策

(一)《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179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五点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并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师资培育等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

1.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

《通知》第19条提出:合理确定并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我省特殊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类别,科学核定教育编制,原则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标准予以配备。具体实施办法由相关部门抓紧制定。

2.关于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通知》第20条提出: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各级政府要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助津贴按教师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15%的标准执行。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25年并在特教岗位退休的教师,其享受的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补助津贴计入退休费基数。对普通学校主要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岗位补助,其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将特殊教育单列,并予以倾斜照顾。

3.关于特教师资培育

《通知》第21条提出:加大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纳入规划,扩大泉州师院特教专业招生规模,增设特殊教育本、专科函授或自考点,满足特教学校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其他师范院校举办特殊教育专业或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加强特教师资培养研究,注重专业训练,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引进特殊教育专业师资人才,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任教。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层次。到2012年实现全省特殊教育学校85%以上的专任教师达到专科学历。加强对在普通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强泉州师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使之成为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重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和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和招收残疾人的普通学校校长(负责人)的培训工作。至2012年实现特教学校校长、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负责人和教师全员轮训。

(二)《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提升特殊教育师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特殊教育课程,鼓励、支持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特殊教育相关专业。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特教津贴。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教师同等享受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等待遇。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不低于同类普通教育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安排,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原则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标准配备。

(三)《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2011年《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23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特殊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满15年,并在残疾人教育岗位退休的教师,应当继续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具备教师资格的,享受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同等待遇。

(四)《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

《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闽教基〔2011〕53号)第8条对特殊教育幼儿园的师资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类工作人员应当热爱学前教育康复事业、身体健康;遵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忠于职守;使用普通话。《福建省特殊教育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还对园长、教师、保育员、卫生员、康复员、炊事员等提出具体明确的标准。

1.关于园长的标准

园长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有五年以上特教或幼教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并取得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关于教师的标准

聘任的教师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且是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毕业。员生比按照1:3的标准配备。

3.关于保育员的标准

聘任的保育员应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及特殊教育职业培训。每班至少配备1名保育员。

4.关于卫生保健员的标准

在园残疾儿童超过100名至少配1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含医师、护士和保健员),不足100名的应配1名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

5.关于康复人员的标准

在园残疾儿童超过100名至少配1名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人员;不足100名的应配1名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人员。康复医师应具备执业医生资格;康复治疗人员应取得卫生或人力资源、残联部门的从业资格。

6.关于炊事员的标准

提供膳食的特殊教育幼儿园应按1:50(炊事员与幼儿的比例)配备炊事员。

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条件,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类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证明,有慢性传染病者或精神病患者不得在特殊教育幼儿园工作。

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特殊教育素质研究

(一)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特殊教育素质的影响

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时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新格局。目前,我国多数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素养,其中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教师的入职条件,具有法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了保证教师素质,许多国家都在实行教师许可证制度。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职业的认定与要求只是针对一般的普通教师而言的,对从事残疾儿童教育的教师尚没有特殊教育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为《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及《〈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我国对教师的认定与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法》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认定。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取得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要求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实行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如上海在1997年5月颁发了《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正式提出建立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同时规定“2001年9月始尚未取得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及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者不能担任特殊学校的教育教学或者教育管理工作。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教师应该同样持有两种证书”。

目前,我国普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缺少接纳特殊儿童的意识和态度。我国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在态度上是不够积极的,他们不愿意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这些都是教师缺乏特殊教育思想的结果。教师对残疾儿童持消极态度的一个原因是其专业知识不够,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不了解,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没有信心。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素质的缘故,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善,影响了教师的特殊教育素质。

归纳起来,现行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善对教师特殊教育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师的特殊教育思想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具备特教专业思想。虽然,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第21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辅导教室。”但是,这里面使用的是“应当”词语,是有条件限制的。很多学校教师和领导就认为我可以不接受残疾儿童,我没有条件教育好残疾儿童。他们没有从思想上接受残疾儿童,更不用说提供帮助了。

2.影响教师的特殊教育知识

早在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第25条就有明确规定:“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部),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但是为什么教师的特教知识却一直没有具备呢?上述这条规定,是一条建议性的规定,建议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但大部分师范院校都没有条件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在福建省有条件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院校为数不多,即使开设了,但课程设置也是不够全面,因此普通教师掌握的特殊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3.影响教师的特殊教育技能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36条规定:“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当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有这么一条规定,但是普通学校的很多教师还是没有具备特殊教育方面的技能。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普通学校教师不想学习和培训特殊教育技能,而是没有机会学习和培训。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不够完善,缺少对教师特殊教育技能的要求。

(二)关于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普通学校教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素质,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不够完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要求普通教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修完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课程,有的国家还要求教师要同时获得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我国虽然规定高校应该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还是没有条件开设,从而导致教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素质。为了使教师具备特殊教育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1.要有特教专业思想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思想。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并根据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对其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辅导教室。”在我国的学校系统中,不仅特殊学校有残疾学生,普通学校也有残疾学生,因此,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思想应该是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建议《教师资格条例》增加一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思想。

2.要有特教专业知识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部),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在我国的学校系统中,不仅有一般的普通学生,也有特殊的残疾学生。因此,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也是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建议《教师资格条例》增加一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3.要有特教专业技能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应当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残疾学生,并掌握残疾人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普通学校班级将普遍接纳1~2名残疾儿童学习,教师需要运用特殊技能(如手语、盲文等)方可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此,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技能也是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建议《教师资格条例》增加一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技能。

第二节 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内容研究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规格由以中专和大专学历水平为主,升格为以本科学历水平为主,原有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科设置和比例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不断完善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内容和更好设置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育课程,我们开展了“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研究”、“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研究”和“特殊学校教师对特教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研究”。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研究”。

一、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研究

为了保证特殊教育师资的质量,使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内容更适合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为科学规划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科设置和课时比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甘昭良:《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研究》,载《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1期。]下面是特殊学校教师对普通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等六类知识技能的态度。

(一)对普通理论知识的态度

认为“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的人数最多(76%),认为“人体解剖生理学”“一般”的人数最多(58%)。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外语”“重要”、“一般”、“不重要”的人数基本相当(分别为33%、33%、34%)。

(二)对特殊教育基础知识的态度

认为“特殊儿童个别方案的制定”“重要”的最多(91%),认为“特殊教育的概念和分类、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的行为管理和班级管理、特殊教育的专业信念、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特殊儿童的生活管理和特殊教育研究”“重要”的也占70%以上。认为“特殊教育的历史”“一般”的最多(63%)。认为它们“不重要”的较少。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人认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不重要”。

(三)对教师基本技能的态度

认为“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口语”“重要”的人数较多(分别占85%、84%)。认为“三笔字、美术、舞蹈”“重要”也都在62%以上。

(四)对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态度

认为“儿童智力筛查、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测量”“重要”的较多(分别占69%、71%),其余各项被认为“重要”的也都在60%以上。

(五)对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态度

认为“听能说话训练”“重要”的较多(81%),其余各项在66%~75%之间。认为“一般”的波动性较大,在7%~21%之间变化。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比例在12%~24%之间波动。

(六)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态度

认为“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各子项“重要”的人数在51%~60%之间波动,其波动性较小。认为“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各子项“不重要”的人数在22%~41%之间波动,其中认为“盲文”“不重要”的人数最多(占41%)。

(七)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综合分析

对上面六个知识技能类别进行综合分析,各知识技能类别重要性的百分比。认为“重要”人数最多的是“聋童教育基础知识”(占71%),认为“重要”人数最少的是“普通理论知识”(占45.5%),认为“不重要”人数最多的是“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占33.2%),认为“不重要”人数最少的是“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占7.6%)。总之,认为各类知识技能“重要”的比例较大。除认为聋童教育基础知识和盲童教育基础知识“不重要”的人数比认为“一般”的人数多外,其余各类认为“一般”的人数均比认为“不重要”的人数多。

(八)启示与建议

通过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以下三点:

1.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设置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大力提高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水平。

从调查的结果和访谈的情况来看,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师的基本技能应是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重点内容,而普通理论知识则应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由于特殊学校弱智儿童和聋童的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在师资培养和培训中,弱智教育专业知识、聋童教育专业知识要加强。而盲童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师资培养和培训中,盲童教育专业知识作为针对性传授较好。总之,学科设置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水平。

2.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又要考虑特殊学校教师和特殊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调查和访问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同时更要考虑特殊学校教师和特殊学生的实际需要,理论一定要与实际结合起来。比如,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在特殊儿童的鉴定上,我们就要对儿童各方面的智力因素进行综合的评估和鉴定,而不能像传统方法那样,只考虑某一方面的智力因素。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儿童的鉴定、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行为管理、早期教育、口语、听能说话训练、手语、定向行走、现代教学手段等知识技能,是特殊学校教师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3.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避免知识过于专业化

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也是这样。特殊教育专业的设置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实际。根据访问调查,有些教师原来是弱智教育专业毕业的,而现在从事的却是聋教育专业;有些教师原来是聋教育专业毕业的,现在从事的却是盲教育专业。因此,我们认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不宜划分过细,而应该拓宽专业口径,避免知识过于专业化,这样才能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

此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重要性的态度上存在差别。根据结果以及从我们开始培养与培训师资以来的情况分析,导致特殊学校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差别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这次调查的对象中,三类教师比例不均衡。其中聋童教育教师较多,弱智儿童教育教师次之,盲童教育教师最少。这直接导致回答各类知识技能“重要性”的人数比例差别较大。二是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过去以专业培养为主,而专业培养又以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为主,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只是作为一般的选修课,因此,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的掌握专而不全。这也是导致上述比例差别较大的原因。

二、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研究

为了保证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质量,使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并更加适合特殊教育发展和特殊儿童的实际需要,我们对福建省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甘昭良:《特殊学校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调查研究》,载《教育探索》2004年第1期。]下面是特殊学校教师对普通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等六类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普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外语、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人数较少(分别为6%、12%、15%),回答欠缺人体解剖生理学、外语、理论知识的人数较多(分别占50%、59%)。除外语外,其余各项,多数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二)教师对特殊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特殊教育历史、特殊儿童的生理病理、儿童精神病学的人数较少(分别占6%、9%、7%),回答欠缺特殊儿童的行为管理的人数最少(6%)。除儿童精神病学和特殊教育的专业信念两项外,其余各项,多数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三)教师对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教师口语、三笔字的人数较多(分别占61%、54%);回答欠缺器乐演奏、美术的人数较多(分别占46%、33%);除器乐演奏外,其余各项,多数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四)教师对弱智儿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的人数较少,在17%~24%之间;回答了解的人数较多,在38%~52%之间;回答欠缺的人数居中,在28%~39%之间。总体来看,处于了解水平的教师比例较大,而处于掌握水平的教师比例较少。

(五)教师对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的人数比例在18%~43%之间波动,其中回答掌握听力测试的人数比例最低,回答掌握手语的人数比例最高;回答欠缺聋童教育与评估的人数比例最高;除听能说话训练和聋童教育与评估两项外,其余各项,教师多数处于了解水平。

(六)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

回答掌握的人数比例较低,在12%~21%之间波动;回答了解的人数比例居中,在24%~37%之间波动;回答欠缺的人数比例较高,在43%~63%之间波动。总体来看,处于欠缺水平的教师最多,处于掌握水平的教师最少。

(七)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综合分析

回答掌握的人数最多的是教师基本技能(30.8%);回答掌握人数最少的是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占17.2%);回答欠缺人数比例在26.6%~56.2%之间,其中回答欠缺人数最多的是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总的看来,除回答了解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的人数比例居中外,其余各项回答了解的人数比例均较大;除教师基本技能一项回答掌握的人数比例大于回答欠缺的人数比例外,其余各项回答欠缺的人数比例要大于回答掌握的人数比例;另外,除盲童教育基础知识一项外,其余各项回答了解水平的人数比例最大。

(八)启示与建议

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加强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调查结果分析,回答掌握必备知识技能的人数比例较低,大部分教师处于了解水平,还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处于欠缺状态。另外,通过访谈得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小学调过来的,另有小部分是从一些“不景气”的单位调入的。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的职后培训,逐步提高他们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特殊教育专业学科设置欠科学、欠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师的基本技能应是特殊教育职前培养的重点内容,弱智教育、聋童教育专业知识要加强,盲童教育专业知识作为针对性传授较好。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订、特殊儿童的班级管理、行为管理、早期教育、口语、听能说话训练、现代教学手段等必备的知识技能平常要注意加强。同时,外语、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精神病学、特殊儿童的生理病理等知识在学科设置和传授时要引起重视。总之,学科设置和知识传授只有兼顾全面,突出重点,才能有助于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水平。

3.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

在访问调查中得知,大部分教师属于中专学历层次,小部分为大专层次,其余为初中、高中水平的教师,而且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养和培训,更多的是未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教师。在发达国家,从事特殊教育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此,提高特殊教育的学历层次,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对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十分重要。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

此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掌握水平的回答差别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欠缺的最多,回答掌握的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调查的对象中,聋童教育教师、弱智儿童教育的教师及盲童教育教师的人数比例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较多,弱智儿童教育教师次之,盲童教育教师最少;二是在以往的特殊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是以专业培养为主,而专业培养又以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为主,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只是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希望以后在研究此类问题是要注意抽样对象的均衡性。

三、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关系,我们对特殊学校教师对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对普通理论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认为“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的人数最多(占76%),但是掌握它的人数只占37%,大多数教师只是了解它(占61%)。可见“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被认为很重要,但大多数特殊学校教师又没有掌握它。特殊学校教师认为“普通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重要的人数也超过了50%,掌握这两门学科知识的教师比较多,均超过了40%。

总的来看,特殊学校教师认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是“重要”的比例较大,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师约在40%左右。特殊学校教师认为“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文学”和“外语”是“重要”的比例较小,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师比例也较少(约在15%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普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数特殊学校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二)对特殊教育基础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特殊学校教师认为“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重要”的最多(占91%),认为“特殊教育的概念和分类”、“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特殊儿童的行为管理和班级管理”、“特殊教育的专业信念”、“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特殊儿童的生活管理和特殊教育研究”“重要”的约占70%以上。特殊学校教师对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是“特殊教育概念和分类”、“个别教育方案的制定”、“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特殊儿童班级管理”、“特殊儿童的生活管理”和“特殊教育的专业信念”,比例约在33%~43%之间。总的看来,大多数特殊学校教师认为“特殊教育基础知识”重要;除“儿童精神病学”和“特殊教育专业信念”两项外,大多数教师对“特殊教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处于“了解”水平。

(三)对教师基本技能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除“器乐演奏”(占39%)以外,大多数特殊学校教师认为“教育基本技能”“重要”,所占比例都在51%以上。除了“教师口语”、“三笔字”掌握人数较多(61%、54%教师掌握)、“器乐演奏”掌握的人数比较少(46%教师欠缺)外,其余各项多数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四)对智障儿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特殊学校教师认为“儿童智力筛查”、“儿童社会适应性行为测量”“重要”的较多,分别占69%和71%。特殊学校教师对“智障儿童教育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处于“掌握”水平的人数比较少,比例在17%~24%之间;回答“欠缺”的人数比例居中,在28%~39%之间;回答“了解”的人数比例较多,在38%~52%之间。总体来看,特殊学校教师认为“智障儿童教育知识”“重要”的比例较大,但是掌握它的教师比例较少,多数教师处于“了解”水平。

(五)对聋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特殊学校教师大多数认为“聋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其中认为“听能说话训练”“重要”的教师比例较多,占81%,其余各项在66%~75%之间。特殊学校教师对“聋童教育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对手语知识“掌握”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3%;对“听力测试”知识“掌握”的人数比例最低,只占18%,“欠缺”“聋童教育与评估”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2%;其余各项,教师多数处于了解水平。

(六)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比较

特殊学校教师认为“盲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的人数较多,比例在51%~60%之间,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处于“欠缺”水平的比例较大,在43%~60%之间。总体来看,大多数特殊学校教师认为“盲童教育基础知识”“重要”,但是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多数处于“欠缺”水平,处于“掌握”水平的教师最少。

(七)对各类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与掌握水平的综合比较

对上述六个方面知识技能类别进行综合,它们的重要性和掌握水平情况。特殊学校教师认为“各类知识技能”“重要”的所占比例最大,除“普通理论知识”以外,认为其他各类知识“重要”的比例都在54%以上。特殊学校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除“盲童教育基础知识”以外,处于“了解”水平的比例最大;除“教师基本技能”以外,特殊学校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处于“掌握”水平的比例最低。总的看来,特殊学校教师认为“各类知识技能”“重要”的比例普遍较高,但是多数教师对“各类知识技能”主要处于“了解”水平。

(八)建议与启示

特殊学校教师普遍认为普通理论知识、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教师基本技能、智障儿童教育基础知识、聋童教育基础知识、盲童教育基础知识等“知识技能”对特殊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但是,他们对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得不牢,多数处于“了解”水平,还有相当比例的老师处于“欠缺”状态。因此,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这些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要注意对学生的检查与评估,严把质量关。

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听取特殊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既要考虑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全面性和通识性,又要兼顾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在不分聋专业、盲专业和培智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照顾不同类型特殊学校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例如到高年级细分专业或者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等。

由于特殊学校教师来源于高等院校的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教师的学缘关系比较复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殊学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但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学科背景,比如中文专业背景和数学专业背景,他们将来在特殊学校如果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一般来讲不如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语文学科知识扎实;他们如果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又不如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数学学科知识扎实;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因此,针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学科背景的实际,建议从大三开始,特殊教育专业从师范院校具有特殊学校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招收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毕业后到特殊学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