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49207900000071

第71章 含着眼泪的欢歌

——施光南和他的歌曲《祝酒歌》

杨玉玲

施光南(1940—1990)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当代音乐家,他虽然英年早逝,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歌剧《伤逝》《屈原》等等,都是当代音乐创作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创作总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情系祖国和人民,在全国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被誉为“人民音乐家”和“时代歌手”。

在施光南的作品中,歌曲《祝酒歌》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是一首划时代之作,标志着我国新时期歌曲创作的开始。这首歌曲创作于刚刚粉碎“四人帮”之时,表达了亿万人民经过长达十年的黑暗岁月,终于迎来1976年“胜利十月”时那种无法抑制的欣喜之情。感情真挚而热烈,旋律曲折而动人。词作者韩伟,当时是天津歌舞剧院专业创作人员。

此曲的歌词共分三段,既有对辛酸往事的回首,又有对来之不易的胜利的庆贺,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句“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道出了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感慨:“舒心的洒啊浓又美,干杯万盏也不醉”则是人们去除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枷锁,获得自由后狂喜心情的真实写照:“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唱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有着切身经历的施光南,在谱写这首歌曲时与词作者在思想上取得了高度一致,并且在创作手法上也有大胆突破。他在谈及该曲的创作体会时说:“在十年浩劫中,不仅整个国家遭受灾难,我自己的艺术生命也被扼杀了……当这些文化刽子手被推下历史舞台时,我的内心该有多么激动压抑了的创作激情如开闸的潮水一般奔流,我急切地要用音乐来表达这亿万人民所欢庆的胜利……就在这种不可抑制的创作欲望下,盼来了《祝酒歌》的歌词……它生动感人,丰满而又概括,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胜利的庆贺,更有对未来的信心。我觉得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广大群众共同的情感……我的直感告诉我,这首歌曲不能只谱成一首欢乐的舞曲,而应在庆祝的基调中带有时代印记的深沉感以及向未来进军的昂奋情绪。”(施光南:《谈(祝酒歌)的刨作》,载《长江歌声》1979年第3期)所以,《祝酒歌》不单纯只是一首抒情歌曲,其包含的思想内容要复杂深刻得多,曲作者在创作时也有意突出了这些特性,在欢快的基调上注入了一些深沉的因素。

《祝酒歌》在曲式上采用了常见的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但作者在几个部分的处理上却各有特色和个性。第一乐段处理得深沉委婉,旋律一直在中低音区迂回进行,像是对人们倾诉着压抑在心头很久的满腹话语,欢乐的音调中又带有苦涩的回味。

例108

第二乐段旋律线向上发展,节奏加快,情绪逐渐转为亢奋,一扫心中的阴郁;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曲调的变奏发展,较之第一段语气更加坚定,情绪更加饱满;第四乐段是第二乐段的变化再现,并填以更为激扬的歌词,最后全曲在不断高涨的热情中结束。乐曲在旋律发展上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处理方法,从而使情感的表达有鲜明的对比和层次上的变化。在节奏上它吸取了北方民间吹打乐中常用的喜庆锣鼓和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的节奏型,欢快而跳跃,生动表达了举国欢庆、锣鼓喧天的喜庆场面。全曲的音调在七声音阶中又突出了五声性特征,使音调在感叹中又充满阳光。因此,这首歌曲在创作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思维,又完全摈弃了“文革”时期高、快、硬、响的“传统”,是新时期歌曲创作的典范之作。

此曲在1979年文化部主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荣获声乐作品一等奖:1980年在中央广播电台举办的“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活动中被评为“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优秀群众歌曲’:1989年由李光曦演唱的该曲荣获《中国唱片1949—1989》金唱片奖,曲作者获创作特别奖。时至今日,它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

事实告诉人们,只有在创作中肩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创作出像《祝酒歌》这样具有时代感和群众性的传世之作;只有像施光南这样,心系祖国和人民,用生命谱写时代的乐章,也才能真正得到人民赋予的荣誉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