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49207900000040

第40章 誓把天堑变通途

——时乐濛的歌曲《歌唱二郎山》赏析

宋歌

二郎山是往来川藏时必经之路,2004年的暑假,我在去往川藏地区的路上有幸见到了二郎山、二郎山以海拔3200多米的高度,在川藏高原东都边缘竖起一道绿色屏障,划出了鲜明的地貌分界线:东面、丘陵起伏,由西向东倾斜,逐渐铺展成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西面,地势陡然隆起,越往西越高峻.广阔苍穹下,无数雪岭冰峰直刺蓝天,与白云争比高低。二郎山虽然险峻,但风光却美得让人心跳。湍急的水流,将大山分割得像一张大网,每一条沟壑两侧岩层近于直立,甚至悬空。由于树木的生长空间受到限制,各种针叶、阔叶混交林都生长着形态奇异的树枝。在一片苍翠之中,偶尔有一条细细的小瀑布在峭壁上飘落,瀑布的旁边一两枝杜鹃迎风绽放……如此怡人的美景让人不由得产生出一些空灵的思绪。车上的司机哼唱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歌唱二郎山》,拉回了我的思绪。看着宽阔的山路和险峻的景色,品味着歌曲,便想象着多年前筑路战士们挥洒汗水开山修路的情景,使得我感动不已。

时乐濛创作于1950年的《歌唱二郎山》(洛水词),曾在全国广泛流传。它的原曲是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第五段《盼望红军快同家》里的旋律。1950年夏,时乐濛所在的西南军区部队开始向西藏进军。为此,必须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川藏高原上开出一条公路来。于是,战斗部队变成了工程队,战士们誓把公路修到西藏。面对阻挡在眼前的二郎山,战士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战胜了大自然,终于在雪线以上修成了宽阔的公路。对于歌曲的创作过程,时乐濛曾这样说过:“当年我创作《歌唱二郎山》时,正是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一队队修路大军挥锹抡镐,开山填壑,以苦为乐,豪气冲天。一次,文工团要到二郎山工地慰问,快到目的地了,还没有合适的节目,情急之中,我将前不久创作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改成《歌唱二郎山》。没想到第一场演出就应部队官兵要求连唱了四遍,很快就在各个部队传唱开了。”

这是一首二段体结构的歌曲,前奏采用了豫剧慢板过门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第一乐句旋律很有特点,中间以中音3至高音3的八度大跳在开始处突出筑路战士们乐观豪迈的情绪:

例55

第二乐句音域较低,描述了二郎山“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的险峻与荒凉。接下来旋律以九度的跳跃上扬至高音区,一方面与之前的乐句形成了对比,一方面还为其后第二乐段刻画筑路战士为修筑康藏公路而挥汗劳动的豪迈精神做了铺垫。第二乐段第一乐句运用了与前一乐段第一乐句相同的曲调,这在民间称之为“同头”。接下来以四个相同节奏型××××组成有力度的乐句,表现筑路战士坚如钢铁的意志和决心。最后歌曲以变化再现的歌曲第一乐句结束,使歌曲首尾呼应,完满统一。

整首歌曲的曲调质朴而明朗,生动地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在艰苦劳动中顽强、乐观的革命精神。歌曲的音乐风格建立在河南民间音乐的调式、旋法特点上,作曲家抓住了河南民间音乐富有特点的音调,并给予自然、严谨的发展,使全曲的风格非常统一,而又富于对比和变化。

时乐濛(1915—

)出生于河南,从小对地方戏曲的接触对他日后的学习和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从40年代以来,他共谱写了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五十余首。代表作品有合唱曲《保卫西北大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长征大合唱》,秧歌剧《周子山》,歌剧《李各庄》,舞剧《湘江北去》,群众歌曲《将革命进行到底》《遵义城头霞光闪》,为电影所作的插曲《花溪水》《心中的玫瑰》,二胡独奏曲《湘江乐》等。时乐濛善于运用和发展民间曲调,并以此塑造鲜活生动、充满时代精神的音乐形象,是以音乐谱写生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作曲家。而他创作的这首《歌唱二郎山》的词曲,则被刻在二郎山隧道口一块巨大的砂岩上,永远纪念着为修筑川藏公路做出了贡献的所有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