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中国川菜系中的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特点是入口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几乎成为中国菜的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可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菜单上的“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所以这样写,是有人认为此菜烹制方法为“爆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他们没有弄清楚“宫保鸡丁”的由来。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历史上普遍认为和丁宝桢有关,关于这还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据说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任职时,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因丁宝桢曾被清朝皇帝封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清朝荣誉官衔“宫保”之一,因此丁宝桢被人称为“丁宫保”,而此菜也就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了。
二说:丁宝桢为人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为官公正廉洁,在任山东巡抚期内,因擒杀擅自出京,极为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一举天下知。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后,成立四川机器局,大兴水利,改革盐税制,改革盐税制,改革盐税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深受老百姓爱戴。老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觉得很好吃,就叫家厨仿制,家厨便以“宫保鸡丁”名之。
不管怎么说,宫保鸡丁的来历是和丁宝桢有关的,因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家的“私房菜”,称做“宫保鸡丁”。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