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知识一点通
49198500000013

第13章 科学喂养健康经

婴儿每天需要的热量

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热量,人体通过每天摄取食物来保证机体生理活动所需的热量。食物中的蛋白质、糖和脂肪是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热量的主要物质,但三者供给机体的热量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根据机体的需要按一定比例供给的。糖是体内最主要的热量来源,约占机体的50%,脂肪约占30%,蛋白质约占15%。婴儿每日对热量的需要量除用以维持机体基础代谢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外,还用来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对热量的需求相对比成人高。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儿,由于活动范围及生长发育速度不平衡,每日需要的热量也不完全相同。按体重计算,每日每千克需要的热量为:出生后第1周251千焦(60千卡),第2~3周418千焦(100千卡),第2~6个月460~502千焦(110~120千卡),第6~12个月460千焦(110千卡),1~3岁418千焦(100千卡),4~6岁377千焦(90千卡),7~12岁335千焦(80千卡),13岁251千焦(60千卡)。由于每克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时,可分别产生17千焦(4千卡)、38千焦(9千卡)和17千焦(4千卡)的热量,所以,根据每日进食三大营养物质的多少,即可计算出每日供给的总热量。如热量长期供给不足,则会造成婴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营养不良等问题。但若长期供给热量过多,则会发生肥胖症。

促使宝宝增高的营养保健措施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一般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厘米,1周岁后长到75厘米左右,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厘米。到了青春期,其增长速度会上升到8厘米左右。在此之后身高的增长日趋缓慢直至停止。因此,排除遗传等因素,要想在成人后达到应有的身高,就需要在这两个高峰期及其前后注意身体的保健和营养,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更应该引起重视。

婴儿在哺乳期时如果用牛乳或其他食物喂养,要比用母乳喂养的效果差一些。另外,在喂养婴儿的一些辅助食品中,如果蛋白质、脂肪的含量较低,婴儿会显得虚胖、肌肉松软、身材矮小。因此,这一时期首先要保证婴儿有足够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增生和修复必不可少的物质,是骨骼、肌肉发育的基本成分,也是制造激素、红细胞和酶的原料。其次,要有足够的钙、磷、锌、铁、铜等矿物质,钙和磷是婴儿骨骼发育的主要物质;铁和铜是造血的原料;而锌能促进核酸代谢,参与人体70多种酶的合成,所以缺锌会使婴儿食欲减退,并影响性发育,直接导致生长缓慢。

由此可见,婴儿期的饮食营养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身体健康,父母或幼教人员应掌握婴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调配婴儿的饮食,使其摄入足量均衡的营养,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健康地发育。

母乳仍是宝宝的最佳选择

宝宝到了2~3个月的时候,特别是第3个月,已经进入脑细胞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同时也是身体各个方面发育生长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母乳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妈妈要尽可能给宝宝吃母乳。

为了使宝宝有足够的营养,妈妈自己也必须保证营养的摄入量,保证有足够的睡眠,这样才能有既营养又充沛的乳汁。否则,如果妈妈乳汁中的营养成分不充足,即使宝宝吃得再多,营养也很少,这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另外,宝宝吃母乳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调整好哺乳时间

母乳的成分是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一般分娩15~30天后母乳进入分泌旺盛期,成分也由原来的有利于婴儿建立抵抗力、开始机体各种功能的富含抗体和蛋白质,转化为有利于婴儿迅速生长的富含脂肪的乳汁,分泌量也由原来的每日250~300毫升增加到500~800毫升,3个月后甚至可达到1000毫升。

相应的,随着婴儿睡眠时间的延长和胃容量的增加,即每次摄入量的增加,婴儿出生56天之后可以逐步由3小时哺喂1次减为4小时哺喂1次,哺乳时间大致是上午8时、12时,下午4时,晚上8时,夜间12时,共5次。这样的哺喂时间安排可以让妈妈更好地休息,也更有利于泌乳。而且对职场妈妈也有利,因为这样就可以适当安排工作了。

如果具体产假在家的妈妈或是全职妈妈,可按早晨6时、上午10时、下午2时、6时及晚上10时的时间安排定时哺乳,这样可以培养婴儿定时睡觉、定时醒来、定时吃奶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妈妈休息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最好从2~3个月起就开始逐渐减少夜间哺喂次数,渐渐地过渡到夜间不用喂,让婴儿能一觉睡到天亮,这样妈妈也可以安睡一夜,因此,对母子健康都有好处。

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可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尤其是幼儿的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保护眼睛就更加重要了。除了防止用眼过度,定时做眼保健操外,还应经常吃些有益于眼睛的食物,这样对保护眼睛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会翻身、会笑后,爸爸妈妈认为可以给宝宝吃一些辅食了,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给宝宝添加奶糕、米粉等谷类食物。其实,3个月的宝宝消化腺还不发达,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这样做对宝宝非常不利。

首先,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宝宝正常吃奶,最后造成营养不良;其次,宝宝在妈妈或爸爸的强行喂食下,极易造成能量过剩,日后容易过度肥胖。所以,爸爸妈妈不宜过早地给三个月大的宝宝添加辅食,也不要硬让宝宝把奶瓶里的奶喝光。此外,不要经常给宝宝喂葡萄糖水,以免影响食欲,造成宝宝拒食甚至厌食。

米粉等淀粉制品不能代乳

米粉是一种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代乳品,其中含糖7.9%、脂肪5.1%、蛋白质5.6%,脂肪与蛋白质的含量很低,因而这种食品的质量也较差,因此满足不了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在配方奶粉中加入少量糕干粉的食用方法对宝宝是有益的。配方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酪蛋白约占80%,乳蛋白约占20%。但酪蛋白进入人体内,遇到胃酸后形成凝块,不易消化。因而需在配方奶中加入米粉形成柔软而疏松的酪蛋白凝块,这样就易于消化了。

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维生素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宝宝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D就会出现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轻者会出现眼睛角膜病变,重者会导致失明;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出现坏血病;缺乏B族维生素会出现代谢障碍等。

宝宝摄取维生素有两种途径,一是来自母乳;二是为宝宝添加维生素制剂,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果汁、菜汁等。因此,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营养,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宝宝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首先,妈妈吃的主食不一定非要精米精面,应粗细粮搭配食用,以增加乳汁中的维生素B。其次,妈妈需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这样无论是对下奶还是提高奶水质量都有好处。此外,妈妈还应多吃含蛋白质、钙、磷、铁丰富的食品(比如,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并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各种蔬菜(比如,青菜、菠菜、胡萝卜等)。另外,汤能够使乳汁的量多且营养好,妈妈可多喝些汤,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而且,妈妈要远离烟、酒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为了保证乳汁的分泌,在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妈妈还需要有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情绪饱满,心情愉快。这样,宝宝的饮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如果用牛奶或配方奶粉喂养宝宝,也要及时给宝宝添加维生素制剂以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鱼肝油、果汁、菜汁、鲜水果泥等。这些食品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在接触氧、高温、碱或铜器时,容易被破坏,所以,给宝宝制作这些食物时要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并现做现吃,这样,既营养又避免了过多地破坏维生素C。

不可盲目给宝宝补钙

一般来说,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前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营养素的,这包括钙和维生素D,因为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完全可以满足这一时期婴儿的需要。

如果母乳不缺钙,则母乳喂养的宝宝在三个月内可以不吃钙片,只需要从出生后3周开始补充鱼肝油,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出生的宝宝。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就应该在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鱼肝油和钙片。我们通常使用的是浓缩鱼肝油,开始时可每日1次,每次2滴,根据婴儿的消化情况,可逐渐增至每日2次,每次2~3滴,平均每日5~6滴。如果是早产儿更应进行及时、足量的补充。

1~6个月的婴儿每日对钙的需要量约为500毫克,因而除去牛奶中的钙以外,还应适量补充钙片。但是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在3个月以后再补充。目前钙片的种类繁多,而且基本都是合成钙片,真正的钙含量是很低的,因而钙的吸收也最关键。钙剂的补充一般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即鱼肝油,这样才易吸收。

另外,补充钙时不宜加入牛奶中服用,因为钙在奶中易形成不吸收的钙盐沉淀。补充钙可用小勺将用水化好的钙剂直接喂给宝宝。

防止宝宝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在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因此对宝宝的健康和智能发育危害较大。

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种:

(1)生长发育快 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最快,3~5个月时便为初生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为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的体重增加更快。随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在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很容易缺铁。

(2)铁摄入不足 引起缺铁的主要原因是婴儿铁摄入量不足。人乳、牛乳中含铁均很低,但人乳中50%的铁可被吸收,而牛乳中铁的吸收率约为10%。正常婴儿从母体储存的铁中就可足够供应出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从母体中吸收铁最多的时期是在胎儿期最后3个月,所以早产儿体内储铁较少。如果出生后不及时补充,缺铁是不可避免的。

(3)铁丢失过多 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用未经处理的鲜牛奶喂养婴儿可能会造成婴儿因蛋白过敏而产生少量肠出血的问题,这样每天失血约0.7毫升。此外,慢性腹泻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以及消耗,促进贫血的发生。

在贫血出现前,缺铁就可危害宝宝的健康。缺铁除影响血红蛋白生成外,还影响肌红蛋白合成,使体内某些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功能。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不爱活动、食欲下降、常呕吐、腹泻,可能还会出现口腔炎、舌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缺铁会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且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振,较大点的儿童会表现为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容易感染疾病。

为了防止缺铁性贫血,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助食品,如肝、瘦肉、鱼等,还应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对于早产儿,从生后两个月开始便需用铁剂预防。6个月以后应定时查血红蛋白,如血红蛋白在11克/升以下即为贫血。明显贫血应及时找医生治疗。

给宝宝合理补锌

锌虽为微量元素,但却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且与蛋白质、核酸及70多种酶的合成有关。婴儿期每日需锌3~5毫克,人乳中锌的含量高于牛乳,初乳含量尤其高,鱼、肉、虾等动物性食物也含锌丰富,因此,一般不易锌缺乏。如哺母营养不足或未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可造成锌缺乏。缺锌会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挑食的婴儿常因锌缺乏而出现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的问题。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为食欲差、生长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还有反复的口腔溃疡和脂肪泻问题。在味觉敏感度的测定中发现锌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觉不是很敏感。缺锌还会给免疫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缺锌的孩子容易得咳嗽、发烧、腹泻、头疖等疾病。

预防缺锌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膳食。孕妇、哺乳妈妈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以及按时为婴儿添加辅食,这是预防婴儿缺锌的主要措施。且要保证肉、鱼、蛋类等食物与粗粮及蔬菜的供给。发酵食品,如馒头、面包等能促进锌吸收,要鼓励孩子食用。婴儿在4个月后可添加西红柿、鱼、虾、肉泥、黄鱼、小馅饼等辅食,这些食物均含丰富的锌。

给宝宝正确补碘

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缺碘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碘缺乏病,乃至残疾。

一般,婴儿期碘缺乏可能会引起克汀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听力、语言和运动有障碍,身材矮小,上半身比例大,有黏液性水肿,皮肤粗糙干燥,面容呆笨,两眼间距宽,鼻梁塌陷,舌头经常伸出口外等。幼儿期缺碘则会出现甲状腺肿大,也就是俗称的粗脖子病。生理功能低下表现为精神、食欲差,不善活动,安静少哭,嗜睡、低体温、怕冷、腹胀、便秘等。

世界卫生组织和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碘元素是智力元素,碘缺乏最为严重的危害就是造成胚胎、婴幼儿、儿童的脑发育不良,并对其智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在婴幼儿出生后至两岁前如果没有发现,往后是无法弥补的。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营养元素,如果缺乏,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会减少或不足,从而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胎儿先天畸形或死胎。由于碘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骨骼生长、智力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合理补碘。

虽然现在已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活动,但婴幼儿不可能从食盐中摄取碘。而且孕妇在妊娠期间易患水肿、高血压,故常被告诫少吃盐,进而无法满足每日的碘所需,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多吃一些含碘较高的食品,如海带、海鱼、菠菜等,但也不可过量。对于不以母乳来喂养的婴幼儿来说,最安全、有效、方便,且能够促进和改善婴幼儿智力健康发育的补碘方式就是从饮用水中摄取。

宝宝发烧呕吐时的喂养方法

一般,宝宝在发烧的同时多伴有呕吐、食欲不振等问题,此时不要强迫进食,否则会吐出来,这样反而会加重消化道症状。但是,为了加强宝宝机体的抵抗力,还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发烧呕吐的宝宝体内缺水,只要体温高于37℃,水的日需量就要增加,高热时甚至要增加20%。所以要保证母乳的量,且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喂一次水,喂水时将宝宝要吃的药(消炎、退烧、口服补液盐等)混入水中服下。喝配方奶粉的宝宝则要减少每次喂奶的量,但可增加喂奶次数。

宝宝缺乏营养的简易判别法

一般,宝宝如果缺乏营养,往往会出现以下某些方面的表现。

倘若宝宝消瘦,食欲不佳,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且表情淡漠,不活泼,可能是蛋白质和热能不足;如宝宝个头较小,骨骼牙齿发育不良,出牙晚,腓肠肌痉挛(小腿后面肌肉抽搐),则是缺钙所致;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若铁缺乏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口唇、眼结膜、指甲苍白,烦躁、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表现为异食癖(即吃我们日常不能吃的东西,如纸张、煤渣等);若宝宝个矮,厌食、偏食、挑食、有异食癖,并反复发生口腔炎则可能是锌缺乏;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和人体呼吸道及消化道上皮组织的健康非常重要,当维生素A缺乏时,则皮肤粗糙、脱屑,有时表现为鸡皮疙瘩状,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重者可出现夜盲症,甚至可造成失明;若宝宝夜惊、多汗、头部呈方形、肋缘外翻,甚至有鸡胸,以及O形或X形腿,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佝偻病(缺钙也会促进佝偻病的发生);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时可出现口角烂、口唇发炎、舌面光滑,视力模糊,怕光流泪,皮脂增多、皮炎等;若宝宝常有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鼻出血,甚至有尿血等,则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