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语文知识小丛书:怎样修改病句
49196900000007

第7章 用词方面的错误(6)

上面例(1)中的“但是”用得不当。“但是”是表示转折的连词。运用时,总是先肯定一个事实,然后用“但是”引出跟它在意义上相对立的另一事实,要表达的重点在“但是”之后。这例前后的两个分句语意相承,并不存在转折的意思,所以应该删掉“但是”,或者把“但是”改为“就是”,也可以改为“即使是”。例(2)中的“虽然”位置安排不当。现代汉语,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既能放在主语前边,也能放在主语后边,但有一定的条件: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边;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前边。这句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他”,所以应该把“虽然”移到主语“他”的后边。例(3)中的“尽管”应该跟“可是”搭配,构成“尽管A,可是B”的格式,表示后一个分句表述的意思跟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尽管”跟“只是”不能表示这种转折关系,所以,应把“只是”改为“可是”,“尽管”要移到主语“他”的后边。例(4)中连用了两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不仅不能正确表达思想,反而把意思搞乱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着重在后一句,所以应该把第一个“但是”改为“虽然”,表示让步,承认毅力很差,再用“但是”引出跟前句在意义上相对的话;“我有决心,一定要克服身上的缺点。”

8.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使用不当。例如:

(1)你即使做得对,就不能对父母大声嚷嚷。

(2)如果我向他道歉,他才不会原谅我。

(3)要是我送你一件礼物,可是你一定会收下的。

(4)哪管困难很多,中国男篮也会迎难而上。

上面例(1)中的“即使……就……”,前后关联词语不搭配。“即使”是表示假设兼让步的连词,一般跟“也”连用。运用这种格式时,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假设情况,后面的分句表示结果或结论不受这种情况的影响。“就”不能起这种作用,应该改为“也”。例(2)中的“如果……才……”,前后关联词语不搭配。“如果”一般用在假设复句里,前一分句提假设,后一分句根据假设推出结论,跟“就”搭配。“才”一般用在条件复句里,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明在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跟“只有”搭配。所以,这一句的“才”应改为“也”;或者把“如果”改为“即使”,“才”改为“也”。例(3)中的“要是……可是……”,没有这种格式。“要是”跟“如果”、“假如”、“倘若”一样,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常跟“那么”、“就”或“便”连用。前一分句说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说明这一假设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这句的“可是”,应该改为“那么”。例(4)中的“哪管”,说法不规范,应该改为“哪怕”。“哪怕”和“即使”的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假设兼让步。

9.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使用不当。例如:

(1)他因为工作出色,所以工作中从未出过差错。

(2)韩寒因为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之所以他取得了好的文学成就。

(3)既然她的条件成熟了,准是发展她为团员。

上面例(1)的“因为”和“所以”是不当用而用了。因为这句话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工作出色”不是“不出错的原因”,“工作中从未出过差错”也不是“工作出色”的必然结果。所以不需要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可删去“因为”和“所以”。例(2)中的“之所以”是表示由果追因的关联词,常跟“是因为”连用,构成“之所以……是因为……”的格式。在这例中,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所以,“之所以”应该换成表示结果的连词

“所以”。例(3)中的“既然……准是……”,前后关联词不搭配,“所以”如果换成“就”,便能构成“既然……就……”的格式,“既然……就……”是表示由果推因的一种格式。可是,这句的意思是:她的条件成熟了,可以发展她为团员。“条件成熟”是“因”,“发展她为团员”是“果”,所以用表示由果推因的关联词语“既然……就……”是不合适的,应该把“既然”改为“因为”,“准是”改为“所以”。

四助词使用不当

助词是一种特殊的虚词,它没有实在的意义,都附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后边,表示一个附加的意义。

助词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类。这些助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不同。如果不掌握助词的特点和用法,就会出现助词使用不当的毛病。

1.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1)天空中飘动着白云,不断地变换着多种形状。

(2)老练班长的乐伟把班级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上面例(1)中由于缺少结构助词“的”,使句子的意思变得很不明确。“天空中飘动着白云”是说得通的,可是“天空”又怎么会“不断的变换着各种形状”呢?作者的意思显然是说白云在变换着各种形状。既然如此,在“飘动着”的后边应该加上“的”,不能省。例(2)中的结构助词“的”用得不当。“班长”和“乐伟”是一个人,“班长”“乐伟”是复指同位语,中间不能加“的”,应该把“的”移到“老练”的后边。这样,“老练”作为“班长乐伟”的定语,句子就通顺了。

2.时态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1)同学们正在完成着学习计划。

(2)奶奶要替我洗着衣服,妈妈不让她洗。

(3)校长叫着我到办公室去。

(4)现在我能在大街上骑了自行车。

(5)天太旱了,真需要了一场雨。

(6)他受到老师的多次表扬过。

(7)这所学校办得好,报纸宣传过,外地不少学校也组织人前来参观。

上面例(1)中的“着”应该删去,“正在完成”就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所以,不用加“着”。例(2)中的“着”也应该删去。句中的“要”是能愿动词,能愿动词后边的动词不能带时态助词。例(3)中的“着”用着不当。“叫我到办公室去”是兼语式,兼语结构的动词后边不能加时态助词,“着”应该删去。例(4)中的“了”应该删去。能愿动词

“能”、“要”、“可以”等后面的动词都不能带时态助词。例(5)中的“需要”后边不用加“了”,应该删去。例(6)中,“过”跟“的”同时并用,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应该删去“过”。例(7)的“参观”后边应该加“过”字,否则,显得句子的意思没有说完;从上下句子来看,也不符合原意。因为第三个分句是接着第二个分句的意思说的:正因为报纸宣传过,外地不少学校才组织人去参观,这些都是既成事实。如果不加“过”,似乎外地正在组织人来参观。

3.语气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1)这么冷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小孩子吗?

(2)连作业都不做,这学习能好吧?

(3)人家是学生,我也是学生,人家能学会,我就学不会呢?

上面例(1)中的“吗”应该改为“呢”。“吗”用在疑问句中,一般要求对方,回答,这句无需对方回答,可用“呢”。例(2)中的“吧”应该改为“吗”。这是反问语气,应该用“吗”。例(3)中的“呢”,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吗”,但这一句又不要求对方回答,所以,也可以删掉不用。

思考与练习(二)

一、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虚词?虚词包括哪几类词?

2.虚词的作用是什么?

二、请修改下面的病句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

1.新来的班主任跟退休的老班主任一样,更会体贴关心学生。

2.他今年又取得乒乓球比赛的第一名,去年已经得过第一。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4.我们终于在极端困难下完成了任务。

5.当去年国庆节,姚老师调到市委工作了。

6.尽管他在工作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成绩是主要的。

7.他的语言流利和准确。

8.如果工作再忙,我也要设法挤出时间坚持学习。

9.我的稿纸被风刮了。

10.他身体不好,老怕着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