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血战米峪镇
49188300000016

第16章 敌我遭遇米峪川烈士热血染河山(2)

米峪镇川的大路上,穿着老百姓服装的民兵们肩上扛着担架、挑着送饭的饭桶,有的人背上背着大刀,一些妇救会的妇女们手拿红缨枪夹在民兵队伍中与民兵急速前进。在这老百姓支前的队伍中出现了曾县长、尹悦先、崔大爷、崔二牛、桃花、秀兰的身影。

米峪镇川兴旺庄村外一山坳处,几名战士在四周端枪护卫。张宗逊、李井泉蹲在中间,周围是廖汉生、杨秀山、唐金龙等几名团营干部。

张宗逊用一根小树枝在地上比划着:“现在召开团营干部战地紧急会议!村上已经被四团包围,现在战斗打得很激烈,也很艰苦。按照兵力,我们是绝对优势,村上是劣势;按照武器装备,村上是绝对优势,我们是劣势。村上的官兵又是一群武士道的恶魔。因此,我们不能轻敌。目前在右路二支队与716团一营情况尚不明确的条件下,将左路部队战斗部署调整如下:716团三营接替第四团三营阵地,向练村西边高地的敌人攻击;第四团三营退到兴旺庄作预备队;第四团二营配合716团二营向米峪镇以北的高地攻击。我们要坚决夺取敌人控制的各个高地,尽快将敌人压迫到大川之内,争取在今天黄昏后予以歼灭!李政委,你还有什么意见?”

李井泉:“没有意见,各团、各营按照张旅长的安排立即行动!”

张宗逊:“廖汉生、杨秀山、唐金龙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廖汉生、杨秀山、唐金龙起立敬礼:“坚决服从命令!”

兴旺庄村打麦场上,十几名年轻的妇救会员在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尹悦先的双手和双臂在有力地挥舞,指挥着妇救会的妇女们唱歌。

在麦场的周围,在对面的山坡上,出现一队又一队全副武装的八路军队伍。他们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妇救会员们的演唱。

尹悦先指挥妇救会员的歌声又起: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山冈上,大树旁,716团政委廖汉生用望远镜观察前方的战场。廖汉生身旁的司号兵张燕伟吹响了战斗的军号:嗒嗒嗒,嘀嘀嘀……

军号声与妇女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周围的八路军队伍,一队又一队地开走了。

716团三营十一连连长李玉成也发出“向右转,跑步走!”的口令,指挥连队出发。队列中指导员崔有世也随队出发。

秀兰离开唱歌的队列追着崔有世跑了上去,桃花也离开队列跟着秀兰追了上去。

秀兰:“哥哥,哥哥!”

正在前进中的崔有世听到喊声回头望了望,秀兰与桃花跑到了崔有世面前,崔有世暂时放慢了脚步。桃花笑着对崔有世说:“我的肚子里,有了咱们的孩子了。”

崔有世笑着说:“好!这就好!”

嘹亮又很急促的战斗号声又响起来了。桃花:“有世!快,快上去,给莲子报仇,只有消灭了鬼子,才能保护住我肚子里的孩子。”

崔有世看了妻子一眼,转身冲了上去。

秀兰跑着追到李玉成身后大声呼喊:“李连长!”

李玉成回头来:“秀兰子,快回去,我们要打仗了。”

秀兰从怀里掏出一双绣着一对鸳鸯的鞋底:“李连长,俺给你纳的鞋垫垫做好了,快拿去!”

李玉成接过鞋垫:“桃花!秀兰!你们快下去,快撤!我们要去打仗,快,快下去,我们保护你们!”

李玉成将鞋垫塞进了上衣上口袋中,因鞋垫长,还露在外面一半。李玉成转头,冲向了战场。

练山。在日军占领的山头上,八路军小山炮的炮弹、轻机枪的子弹发出“轰!轰!轰!”的爆炸声和“嗒!嗒!嗒!”的射击声,显现出一团又一团的烟火状。炮弹落在左边,日军狼狈地纷纷闪向右边。

突然更猛烈的炮火像暴风一样扫到日军阵地右边,日军在弹片迸裂硝烟弥漫里成堆倒下。活着的日兵也随着炸死的日兵一起倒下。

日军大尉伊藤中队长挥动着指挥刀:“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全中队,冲呀!”卧倒的没有死的日兵突然都站立起来,端着大枪像饿狼一样向八路军阵地扑了过来。

716团三营营长张树芝挥动着匣子枪指挥战斗:“同志们!敌人上来了!冲呀!”

跟在张树芝身后的司号员张燕伟吹响了战斗的冲锋号。三营战士们端着刺枪,挥动着大刀片,怒吼着“杀呀!杀呀!”像猛虎般向日军冲去。

半山腰日军重炮阵地上,日军的重型火炮在炮手的操纵下发射出一枚又一枚的炮弹。日军士兵正抱着大型炮弹在装塞。

呼啸而来的炮弹在冲锋中的716团三营指战员中爆炸,掀起一团又一团浓浓的烟雾。有的战士倒下了,有的战士抹掉落在脸上的尘土,愤怒地冲向敌人。

十一连连长李玉成带领战士冲在最前面,他边冲边呼喊着:“同志们杀呀,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在李玉成的带领下,十一连战士像一把尖刀插入敌群,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格斗开始了。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有的战士枪断了,就扑向敌人狠狠地咬住敌人不放。敌我短兵相接,双方的炮击只好停止。

司号员张燕伟吹着更加响亮的冲锋号,三营各连的战士在军号的呼唤下,英勇地冲了上来。

混战中,日军中队长伊藤咬牙切齿地举着指挥刀跑到张燕伟的背后,凶狠地将屠刀捅向张燕伟的背部。张燕伟趴下了,背部的伤口处涌着血,军号声停止了,死去的张燕伟手里紧紧地攥着军号。

厮杀中的李玉成看到这一幕,端着刺枪怒吼着“呀啊……”冲了过来,将刺刀狠狠地捅向了伊藤的背部,伊藤两臂一展也趴下了。

李玉成又向其他日兵冲了上去,突然一阵密集的枪弹向李玉成射来,李玉成浑身多处中弹倒下了,他的上衣上口袋中的绣着鸳鸯图案的鞋垫还是露着一半,但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十一连指导员崔有世看到李玉成倒下了,边与身边的敌人厮杀,边喊:“连长牺牲了!同志们,为连长报仇,杀呀!”

三营各连的战士奋勇地与敌人厮杀,日军节节败退,退到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上,八路军又一名司号员又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冲入敌人炮兵阵地,又是一阵厮杀,日军炮兵阵地被三营攻取。

练山高地月亮峁被716团三营攻占,山上的残敌退缩到田埂底下,龟缩着等待转变命运的时机。

米峪镇山山顶上盘踞着黄澄澄的一大片日兵,迫击炮、重机枪、歪把子轻机枪,各种武器摆放在山头,显得十分骄横。

米峪镇山高地的山坡上,716团二营与第四团二营的战士们在司号员嘹亮的冲锋号激励下,向着山顶上英勇冲锋。

山顶上,敌人的阵地不时有炮弹爆炸并升起一团团烟雾。日军的迫击炮在还击,日军的重机枪不间断地喷射着火舌。

716团二营与第四团二营正在冲锋的战士一个又一个倒下了不少。

一处高山崖下,是358旅战地医院救护所。

一排又一排的担架停放在草滩上,一位又一位的八路军重伤员躺在担架上。右臂上戴着红十字袖标的八路军医护人员在为重伤员包扎。民兵们抬着一副又一副的担架陆陆续续地来到。尹悦先领着妇救会员们跑前跑后在忙碌着。她们有的帮助民兵往下放担架,有的帮助医护人员包扎伤员,有的正在给伤员喂水喂饭。

杨秀山带着几名八路军战士来看望伤员,他看到了尹悦先对她说:“好啊,刚才你们还是宣传队,现在一下子又成了卫生队了。”

尹悦先:“说不定,过一会儿我们又成为战斗队呢。”

杨秀山:“真的说不来,战场上瞬息万变呀!”他说着从腰里掏出一枝手枪来递给尹悦先,“拿去,紧急时候用。”

尹悦先:“那你呢?”

杨秀山:“刚才缴获了一枝更好的,会用吗?”

尹悦先:“会,我打过靶!”

杨秀山说声“那好!”转身急匆匆地走了。

一名年轻俊俏的八路军女护士正在为伤员包扎。民兵队长崔二牛挑着两桶小米饭来到救护所,他把饭桶一放,喊了一声:“同志们,开饭啦!”立即有妇救会员过来为伤员们舀饭。

崔二牛来到女护士身边,从腰间的绳带上解下一个小布袋来,又从布袋中掏出一团煮熟的野菜,递向女护士:“同志,尝一尝。”

又饥又渴的女护士接过来,抓了一撮往嘴里一塞,嚼了嚼说:“真好吃,又充饥又解渴,这是什么好东西呀?”

崔二牛:“这是苦菜,我们这儿叫地菜,你以前没见过吗?”

女护士:“我是城里人,哪能见过呢?你下次来,再带些。”

崔二牛:“记住了,下次来,我一定再带。”

女护士:“要给里面掺点盐,伤员吃了准好。”

崔二牛:“下次来,一定再带掺盐的苦菜,掺盐的。你叫什么名字?”

女护士:“你就叫我八路军女兵吧。”

已是正午,上练山的路上,

崔大爷用扁担挑着两只装小米稀饭的木桶,肩腰上还挎着一条叉链面袋子,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三营阵地上送饭。他的身后还有两位民兵也担着同样的饭桶。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尽量弯着腰,非常吃力又很艰难。

练山月亮峁716团三营阵地上,负责瞭望观察的战士看见送饭的乡亲回头高喊:“同志们,乡亲们给咱们送饭来了。”

经过半天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在正午的烈日曝晒下一个个口干舌燥,有的人嘴唇上都裂开口子流着血,听到这喊声,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

突然,一阵密集的机枪、步枪子弹向三位送饭的乡亲袭来。后面的两位倒下了,四只饭桶也倒扣,稀饭倒出后木桶又滚下山坡。崔大爷将扁担从肩上放下,将两只饭桶稳稳地放在路上,又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抱住一桶稀饭。另一桶稀饭被子弹穿孔了,弹孔中流淌出稀饭。抱着饭桶的崔大爷也被密集的子弹打中了。

三营阵地上的战士先是惊呆了,营长张树芝问:“从哪里打来的?”

崔有世指了指南面的山峁:“是米峪镇山的敌人。”

崔有世刚刚说完,米峪镇山密集的枪弹又向练山三营阵地袭来。

张树芝:“这些狗日的难兄难弟们,还搞互相帮助呢。机枪,给我朝南面山头狠狠地打!”

两挺机枪一阵激烈的射击,南面米峪镇山头的火力被压下去了。

张树芝:“快去看看送饭的乡亲们!”

一群战士提着枪在崔有世的带领下,向倒在半路上的送饭的乡亲跑了去。

战士们到了一看,崔大爷浑身是弹孔,已经牺牲了。但他抱着的一桶稀饭还完好无损,另一桶还有半桶。战士们扶起了死去的崔大爷。

崔有世一看,被敌人打死的送饭老乡竟是自己的父亲。他大声喊了一声:“大!”

战士们:“指导员,你别难过,我们要为崔大爷报仇!”

崔有世再仔细一看,崔大爷的左肩至右腰还挎着一条叉链小布袋,小布袋鼓鼓的,上面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几个孔,小孔里露出了炒面沫,但没有洒出来。

崔有世扶着父亲的遗体又哭喊着:“大!我的好大!你冒死给同志们担来稀饭,还背来这十来斤炒面,战场上打仗的同志们是多么需要这炒面啊!”

被打得龟缩到练山田埂底下的日军残敌,见到米峪镇山的同胞在支援他们,突然壮起胆子,登上田埂又反扑上来向三营开枪射击。

三营战士们喊着:“为李连长报仇,为崔大爷报仇!”一阵机枪与步枪的射击和手榴弹的袭击,将山腹间的日军又打了回去。

练山三营阵地,两只木饭桶摆放在地上,一只中的稀饭满满的,另一只中还有半桶。战士们拿着牙缸、饭盒在打饭。一名战士在为每个人舀饭。

战士们边喝稀饭边抽泣着,一个个的双眼都流着泪水。

崔有世手拿着从父亲遗体上解下来的一叉链袋炒面。对战友们说:“同志们,吃一吃我们娄烦的特产炒面吧!这炒面是把黄豆和莜麦炒熟后又用石磨磨成的面。把它抓到碗里,加一点稀饭拌起来吃挺好吃。庄稼人上地时随身带着,饿了干往嘴里抓一把吃,既方便口感又好。这炒面营养丰富,吃上好消化、耐饥,让人有气力、有精神。”

战士们看到炒面袋子上还染着崔大爷的一片鲜血,每人伸手抓了一把后,边吃边又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