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学习效率的函数,而不是学习时间的函数。家长应该启发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孩子学习的记忆、思维、简化等各种科学方法。要注意的是,讲学习方法要先爱学习,并对运用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中小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两种不同状态,一种是刻苦地、愉快地学习,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成就感;另一种是苦恼地学,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不会学,越学越没有成就感。多留家庭作业不仅无用,反而有害。关键是,家长应启发孩子学会学习。不要把刻苦和苦恼混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勤奋为径,刻苦作舟。
1601年8月17日是法国数学家费马(1601—1665)的诞辰,著名的费马猜想在其逝世300多年后被英国数学家怀尔斯于1993年证明。费马曾发现了光程最短原理,光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走用时最短的路径。这里从费马说起,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学会简化的本领。
如果学生只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他就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含义:首先,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不仅学习课堂知识,而且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科学素养及交流、适应的能力。
在光学中,费马运用他的极大极小方法,揭示了光线的折射定律,同他的“最短时间原理”相吻合。其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应教育孩子向大自然学习,走最经济的路线,做最有效率的事情。身边的许多事情是可以简化的。
一天,小玲的妈妈与小玲有如下对话。
妈妈:你学习比较刻苦,这非常重要。如果再注意一下方法,将事半功倍,如虎添翼了。
小玲: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问题,在我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问题复杂,头绪太多就会乱。我不太善于去粗取精,概括综合。妈妈,在这方面您能教教我吗?
妈妈:先讲个故事吧。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欢,有一次想试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发给每人乱麻一把,要他们设法整理,比一比谁更快。别的孩子都一根一根地抽,一根一根地理,想快却快不了。高洋这孩子与众不同,他找来一把快刀,几刀就把乱麻斩断,第一个报告完成任务。高欢问他为什么如此整理,他回答:“乱者必斩!”高欢听后很惊奇,认为此儿能化繁为简,以后必然有大出息。后来,高洋成了北齐的文宣帝。我们比喻迅速、果断处理复杂问题为“快刀斩乱麻”。
小玲: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在学习中,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其实很容易,但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就比较困难。应该把握事情的实质和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妈妈:许多成功者认为,他们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学习时要把学到的东西简化后再存储。
小玲:是不是应该学得少一些?
妈妈:不是的,简化并不是简单化,而是指删去多余的部分,采用精巧简单的表述。这种简洁有力的结构乍一看相当简单,仔细揣摩,其中却蕴涵着深厚的功底,是思维深刻的产物。学习中的简化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意义明确的学习。
小玲:我看到有的国画,画面上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可是意境挺深远的。
妈妈:你将来到大学学到理论物理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也会发现,一组共四个方程,又对称,又和谐,又美妙,又简练。其实,艺术和科学都讲究简化。咱们家住房面积不大,大家却觉得活动空间不小,就是由于咱们的家具少,只留下必需的。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果不注意鉴别、选择,会患上信息消化不良症和信息焦虑综合症。
学习、工作、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抓住本质,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
亲子活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个人相距24公里,他们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走7公里,乙每小时行走5公里。甲身边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走12公里。狗同甲一起出发,遇到乙时,狗就向甲的方向走,遇到甲时,它又折转,往乙的方向走,直到甲乙二人和狗都遇到一起为止,问在这个过程中,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公里?”
小玲:这道题条件复杂,似乎要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我看看能不能也来个快刀斩乱麻。狗和人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24÷(7+5)=2(小时)。
因为狗的速度为12公里/小时,所以狗走的路程是12×2=24(公里)。
妈妈:好!这样思考问题既便捷,又巧妙。有时,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可以将其转化为几个比较小的问题,各个击破,这样就能化繁为简了。有时简化问题就是解决问题。
亲子活动:
例如,“你们学校有25名学生报名参加羽毛球单打淘汰赛,问学校要安排多少场比赛才可决出一位单打冠军去参加区里的比赛?”
小玲:一般的算法是首轮7人轮空,余下18人赛9场,共余9+7=16人;再8场、4场、2场、决赛1场,一共是9+8+4+2+1=24(场)。
此题可以这样简化,既然是淘汰赛,25人中为了能有一名冠军,必须淘汰24人。而每淘汰一人就必须赛一场,淘汰24人,必须赛24场,即25-1=24(场)。
妈妈:不错!你的整个思维过程简洁合理。毫不拖泥带水。
要记住: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台湾画家蔡志忠先生有一个收藏佛像的爱好。他在决定收藏佛像之前,就立志做一个不一般的收藏家,所以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木、石、泥、铜佛像俱收,而是选择只收藏铜佛像,其他的一律放弃。这样,表面看来他的收藏比什么古董都收藏的人家里似乎单调、贫乏。但他收藏了2000多个铜佛,其中有宋、元、明、清的,已经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了,而他才花了不过几年的时间。有的人用一辈子时间收藏,也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关键是蔡先生敢于舍弃其他,才使他的金钱、他的心力发挥了最大的效益。“舍得”这个词很有意思,许多情况下,“舍”就是“得”。有一句名言:“在每个方面都杰出不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学习中的简化是一种更高的、智慧的、合乎人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人们不能快刀斩乱麻的原因之一是习惯性心理,这种习惯性心理经常使问题得不到简化和解决。人的习惯思维是:“麻就得整理,怎么能弄断呢?”其实,谁也没说过不许弄断。习惯性心理经常使人对简明的事理失去敏感性,反而采用烦琐的方法去做本来可以简单处理的事情。例如,有人会花十几元打出租汽车,去买比家门口菜市场只便宜几角钱的东西;有人会站着排几十分钟队坐公共汽车,只为在车上能有个座位,却不愿意在车上站15分钟。原来,这些人脑中“买东西能便宜一点是一点”、“坐车有位子比站着乘车强”的习惯性观念使他们不能简化问题。
学者张中行说过:“有一个可以用于一切人事的原则,其精义是,同样能取得需要的效果的多种办法,以最简单的那一种为最好。”
温馨提示:
学习中的简化是一种智慧的、合乎人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孔子讲学,简洁数语,即收点化之功;李准写文,追求“淡”的意境;齐白石认为作画方法的至高境界是“无法”;华罗庚介绍读书读到妙处是把书“读薄”。正是:
学习精蕴在简化,因循守旧太逊颜。
宇宙客观无限理,悉收简洁思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