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跬步人生
49154800000018

第18章 经营之道(1)

97.品牌战略强国之策

——构筑品牌的模式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强大,如果依靠加工或来料加工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掌握了产品的核心技术,才能构筑民族品牌,推动民族经济快速发展。

“日本人的左脸是松下电器,右脸是丰田汽车”,是现在“日本制造”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丰田汽车也与其他日本厂商一样,只知道追随美国式的“计划性规模生产方式”,大量生产相同的产品。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降低成本,而没有任何品牌观念。但后来,丰田汽车以技术含量高作为品牌竞争力,创造了著名的“智能自动化”生产方式,并以此在国内站稳脚跟,并打入国际市场。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被誉为“洗刷了日本制造品质低劣恶名”的民族英雄,他在公司创立时就立下誓言“开发任何公司无法仿造的独家产品”、“创造世界最先进产品的索尼”。上世纪60年代,为了开拓最重要的美国市场,盛田甚至全家迁居美国,他花大价钱在纽约第5大道租下住房,参加各种聚会,结交很多商业朋友,他还找到美国最好的广告公司,花掉其年销售额的15%宣传其产品。为了研究一个产品,索尼公司可以用10年时间,而一旦认为具有市场潜力,索尼就会立即大量生产,定价也要高于其他产品。大量生产的目的是降低成本,高价格则确保了大量资金可以被投入到质量检查、流通渠道的建设、广告以及新产品研发上,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对日本政府来说,品牌战略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以品牌“树立日本的新形象”,政府面向中小企业,募集和挑选具有日本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品牌,并为其承担2/3的研发、宣传和推广资金,帮助其开拓市场,逐步形成了“日本制造”的新形象。

因此,如果要想构筑民族品牌,那么就要在模仿上超越,在政策上扶持,在质量上取胜,在理念上创新。

98.统筹兼顾相得益彰

——运筹时间的模式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时间安排上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也许有的人会说时间是个定量,得失不可避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五年前,威廉决定要成为一个更加称职的父亲,于是问儿子:“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爸爸呢?”儿子回答道:“爸爸,如果你和我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就好了。”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威廉远离足球、远离电话、远离应酬,每天专心陪伴家人至少在4个小时以上。从记录本上看,他可以骄傲地宣称,他的确做得越来越好,以后的6年时间内,虽然他花费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事业却比原来忽略家人时更成功。他为这种状态欣喜不已,不只是因为事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运筹时间的好方法。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可以运用上述的方法的。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指标,如:你今天粗鲁地对待了顾客几次?今天有几位顾客对你说了“谢谢”?你今天忍住了几次毫无意义的恶意评论?等等。

实践表明,这种运筹时间的方法是不断改善人类自身行为、进一步密切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99.主动管理融为一体

——导入理念的模式

人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当企业的理念与企业员工的理念相同时,企业和企业员工就会形成“双赢”。反之,就可能形成“双不赢”,甚至会出现内耗。

宝洁公司在企业员工招聘阶段,特意将企业理念导入员工的心中,并获得了极大的成效。招聘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应聘者的网上申请。每个申请者将完成一份由65个问题组成的申请表。该申请表是一张心理与气质测试表,其中问题的答案没有对与错之分,它的目的不是检验应聘者的能力,而是评估其价值观。应聘者与宝洁公司的核心理念越接近,得分越高。同时,只有该测试的得分在公司划定的标准之上,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招聘环节。为了检验网上申请的有效性,宝洁公司曾故意让没有通过该轮测试的应聘者进入下一轮,事先也不告知面试的经理。然而无一例外,凡是没有通过网上申请关的,都没有通过后来的面试。这说明宝洁的心理与气质测评表的设计是相当有效的。宝洁曾设计三个经典问题来确认应聘者的价值观与公司理念的匹配性,即:举例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而这三点正是宝洁公司企业理念中最重要内容的。

因此,作为企业,应该主动地让员工了解自身的文化、工作理念和发展前景,使其在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并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100.同甘共苦创造奇迹

——感动员工的模式

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管理层能否与企业员工同甘共苦,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渡过难关。

乔治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事业发展看好。但是,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灵,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威胁。乔治思考良久,准备裁员。消息传到了老乔治的耳朵里,为了拯救企业,他来到了手工作坊。中午,老乔治走进了工人餐厅,看见大家一脸憔悴、苍白,碗里清汤寡水,老乔治立刻花三英镑买回两碗肉,端进餐厅,哽咽着说:“兄弟们受苦了。从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们一起吃饭,当然,价值三英镑的肉必不可少!”工人们欢呼起来。那时候,三英镑是个不小的数目,它可以供老乔治夫妇一天的基本生活。每天三英镑,所带来的效益却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工人们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竟然使这个手工作坊慢慢渡过了难关,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全英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拥有资产逾千万。

因此,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的领导层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做起感动员工。

101.以人为本见诸行动

——客户至上的模式

“顾客是上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做到了,会让客户感动不已。

故事发生在某位李先生去日本探亲。一天,他到位于松本市的一家商场去购物,在一个开放式的柜台上,看到有半打涂着五颜六色粗彩釉的饭碗,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更吸引他的还有它的包装,就像他小时候在日杂商店里看到的那样,是用小手指粗细的麻绳从上到下捆扎了四道,他上去就拎起了那一摞漂亮的彩色饭碗。但就在离开柜台的一瞬间,其中一根麻绳断了,有三个美丽的碗掉在了地上,变成了破碎的瓦片。他看着手中的麻绳不知所措,一个老年售货员马上跑到他身边。售货员一个劲儿地鞠躬,压低了声音反反复复地说着:“思米吗塞,”这句话他明白,就是“对不起”的意思,他也赶快说:“思米吗塞”,并询问如何赔偿。她拼命地摇着头,嘴里不停地说着:“看看身上伤着没有?手伤了吗?脚伤了吗?没有吓着吧?要不要到休息室去休息一下?是我们的绳子不结实,怎么能让你们赔呢?让你们受惊了,给你们添麻烦了,真是太对不起了!”在日本,倡导以人为本,客户至上,如果客人因此状告他们的包装不好,即使没有受伤,就是受惊了,也会得到商场的赔偿。这件事,使他感慨万千。

因此,如果商家都能在具体的行动上体现用户至上的理念,那么人们的购物环境和产品质量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与此同时,商家自身也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102.认识市场尊重规律

——认识市场的模式

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政府是一只有形的手,有形的手如何用好无形的手,这就需要认识市场,尊重规律。

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违反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第一,不能违反价值规律。如果是价格过分脱离了价值,政府采取限价或者补贴的方法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限价的结果可能只是减弱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市场的扭曲;而补贴的结果则可能造成有人钻空子。如:成品油的补贴出台后,外国的航空公司都在中国加满了油再飞走。第二,不能违反供求规律。供应和需求始终是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多了就用刀子砍,少了用鞭子赶。应该相信市场的信号,不要用主观的判断来代替市场的信号。如:我国电力市场就曾经发生过这个问题,当时认为电力多了,就限制电力的发展,结果造成了电力供应的严重短缺。第三,不能违反市场的竞争规律。没有新的市场进入者,没有新的竞争者,这个市场是不可能进步的。我们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为老的进入者对新的进入者总是有一种抗拒。我们不能这样限制市场的竞争,而是应该鼓励竞争,只有通过鼓励竞争才能够实现技术的进步,这样才会使消费者得到更大的实惠。

因此,人们要想立足市场,适应市场,发展自身,就必须正确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103.理解他人受益自己

——换位思考的模式

生活中常听人抱怨别人不理解他,其实是他自身不善解人意。

杰克和约翰是多年的同事、好朋友,且都有看报的习惯。一次,他们两个人一同去曼哈顿出差。第二天早上用完早餐之后,约翰说:“我出去买份报纸,一会儿就回来。”过了5分钟,约翰空着手回来了,嘴里嘟嘟囔囔、含糊不清地发泄着怨气。“怎么啦?”杰克不解地问。约翰答道:“我走到马路对面的那个报亭,拿了一份报纸,递给那家伙一张10美元的票子,他不但不找钱,反而从我腋下抽走了报纸,并没好气地教训我,说他的生意正忙,绝不能在这个高峰时间给人零钱。他以为我是借买报纸之机换零钱的。”约翰认为,这里的小贩傲慢无理,不近人情,素质太差,很可能都是些“品质恶劣的家伙”,并劝杰克少跟他们打交道。但杰克不以为然。杰克请约翰在旅店门口等一会儿,自已则向马路对面的那个报亭走去。杰克面带微笑十分温和地对报亭主人说:“先生,对不起,您能不能帮个忙。我是外地人,很想买一份《纽约时报》看看。可是我手头没有零钱,只好用这张10美元的票子。在您正忙的时候,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卖报人一边忙着,一边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纸递给杰克,说:“嗨,拿去吧,方便的时候再给我零钱!”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先理解别人,那么自己就容易被别人理解;如果总想让别人先理解自己,那么自己就容易觉得别人不可理解;如果用理解来表达需要,那么自己的需要就容易得到满足。

104.科学管理优质高效

——学习管理的模式

在追求学问的路上,如果能遇到大师指点,则是一件幸事。如果能遇到一群大师,则简直是难以想像的好事。

日益公司化的组织以及日益组织化的社会,已经让管理学知识逐渐成为了现代人生活的一项必备常识。面对于纷繁的管理学新概念和新流派,人们更多的是无所适从。此时此刻,回归经典,或许应该是管理学的初学者们最理性的选择。泰勒、法约尔、巴纳德、明茨伯格……阅读这些教科书似的人物的作品,就仿佛是在触摸管理学中最经典的那一部分,它们是管理学中最具思想魅力的部分,也最能激发初学者的兴趣,进而使其投身其中。“检验钢珠的女工每天工作10.5个小时,每周六休息半天”,实施科学管理3个月之后,“她们每天工作时间缩短为8.5个小时,工资提高了80%,每个月有两整天的带薪休假”。这是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所列举的案例之一,非常现实地刻画了管理学最初的状态,也道出了管理学最核心的价值——使“生产力因之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管理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而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基于科学精神的艺术表达,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了令人愉悦的论证之美,这也为后来的经典作品奠定了基调。这些经典作品都在其学术门类中一直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相当于是为投身其中的人所绘制的一张张学术地图,使他们得以迅速把清脉络、找到方向。1916年,亨利.法约尔就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绘制了整个管理学科的结构图,包括企业的6项职能、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及管理的一般原则,使得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理论体系上得以真正确立。而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和《明茨伯格论管理》则是有志于探索战略和组织理论问题的初学者最好的路径指导。福列特在上世纪20年代就在组织文化、领导学以及管理心理学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探索。与之类似,巴纳德以《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奠定了组织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彼得原理》开创的了层级组织学。

只有当我们了解了管理大师们的杰作,才能循着他们指引的线路,加强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工作。

105.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无为而治的模式

成功没有固定的法则,变与不变,有与没有都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