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22

第22章 鱼缸法则: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鱼缸里的鱼是永远也长不成大鱼的,因为它们缺少自由;同理,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自由,否则再茁壮的树苗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美国某著名公司的写字楼大厅里,摆放着一个漂亮的鱼缸,里面养着十几条产自热带的、异常漂亮的杂交鱼。据说,它们永远也长不大,因为它们已经被喂养有足足两年的时间了,依旧和刚来的时候一样只有三寸来长。

它们在鱼缸里快乐地生活着,时而游玩,时而小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次,老板调皮的儿子来公司找他的父亲。好奇的孩子欣赏了一会儿之后,想抓一条出来。可能是用力过大,鱼缸被他从桌子上推了下来。

霎时,十几条鱼可怜兮兮地躺在地上苟延残喘,情急之下,工作人员把它们放进了写字楼前面的喷泉里。两个月后,一个新的鱼缸被抬了回来,当工作人员去喷泉里捞那些鱼时,非常惊讶地发现,那些鱼竟然由原来的三寸长到了一尺。

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他们有的认为喷泉里的活水有利于鱼的生长;有的则认为是喷泉水里矿物质促进了鱼的生长……总之是众说纷纭。后来,养鱼专家的一句话道破天机,那就是喷泉池要比鱼缸大得多。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鱼缸法则”。

对于孩子的教育,事实上也是这样。因为孩子和鱼一样,成长都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想使孩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就一定要给他活动的自由,而不要把他拘泥于一个小小的“鱼缸”里,否则,再茁壮的“树苗”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心理专家解析:没有自由就没有快乐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间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其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能够让他们省心的、少惹事生非的、像个小大人一样规规矩矩的孩子。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如果孩子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会想办法强迫孩子服从命令,使孩子的行为正好与自己的要求一致。结果呢,没有自由的孩子逐渐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做什么都唯唯诺诺,遇事情没有一点主见。

7岁的乐乐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他所就读的学校离家里也就一站路的距离,每次放学,邻居家的小朋友都是结伴步行回家。可是,乐乐却不能够加入他们的队伍,因为妈妈对他有严格的规定:家里人不来接他,他就不能回家。不仅如此,即使周末的时候,也不准乐乐出去玩;学校组织的春游,他也不能参加……总之,乐乐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早就被爸爸妈妈安排好了。而他,就好像是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每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世界,自己却没有一点自由,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

父母错误做法:为了孩子的安全,牺牲孩子的自由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限制孩子自由的做法多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例如,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会被车撞了,或者挤公交的时候会被挤了,就不允许孩子自己回家;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会惹是生非,就不允许孩子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会遭遇不测,就不允许孩子跟班集体一起去参加野炊等。

上述案例中,乐乐的父母之所以给他设置了过多的规则,其主要原因就是担心乐乐会出现危险。我们不能否认,父母的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此剥夺孩子的自由则不仅限制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还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纵的,但如果定下的规则没有自由则是不近情理的。

心理专家建议: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放手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讲教育,进教室的时候抱着一只母鸡,听众都莫名其妙,不知道老先生要干什么。只见他不说一句话,把鸡放在讲桌上,按住鸡头,掰开鸡嘴,抓了一把米强行喂给鸡吃,无论怎么喂,它也不吃。之后,他放开鸡,离开一段距离,那只鸡吃了起来。陶行知这才开始演讲,他说教育孩子跟喂鸡一个原理,它的全部奥秘在于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那么,如何给孩子自由呢?心理专家给父母以下几条建议:

(1)尽量不用命令的语气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反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求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2)给孩子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近日发表的报告指出,孩子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来自由玩耍。报告指出,没有组织和计划的玩耍不仅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还可从玩耍中获得社会生存技巧,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情感、社交以及认知能力。

(3)给孩子一点时间与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犹太教育家认为:“一个有求知欲的孩子总是需要满足自己的学习欲,但更重要的是,他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放松自己,不过这跟无所事事、没有目的地浪费时间是不同的。”的确,如果没有给孩子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孩子就没有机会去发挥自己正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