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15

第15章 超限效应:同样的批评不要重复太多

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几次三番总是对孩子做同样的批评,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反感、讨厌。

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教堂听牧师的募捐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一般而言,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都会让接受者不耐烦,进而引起他们的反感或者逆反。这就是心理学上经常提到的“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对孩子做同样的批评。最开始的时候,这些批评会让孩子感到内疚,但当这些批评变成老生常谈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反感、讨厌,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心理专家解析:别把孩子逼上梁山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优秀的。为此,他们总是不能忍受孩子犯错误,大到考试成绩是否理想,小到衣服扣子是否系好,头发是否梳理成父母喜欢的发式。一切的一切,父母都要插手,都要批评半天。事实上,孩子只要不犯大错误,对一些不符合父母标准的小错误,父母可以加以提醒,不需要横加批评。

很多父母都认为批评能够帮助孩子改掉身上的某些坏习惯,批评得越多,孩子改掉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父母如果能够调整自己不良的教育习惯,适当地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批评,则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正在读中学的赵凯是旁人和父母眼里的“问题少年”。他学习成绩很差,不喜欢上学,对什么事情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做什么事情他都是独来独往,基本上没有朋友。

赵凯的父母曾经多次把他送进各种培训班,并且为他请了不少家教,但是他的成绩依旧是毫无起色。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赵凯都不跟他的父母说,在家里,他与父母很少沟通,无奈之下,他的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教育心理学家经过多次与赵凯的沟通发现,导致赵凯行为异常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叛逆心理,对于他的父母,他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近乎仇恨的反感。原来,赵凯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听到过父母的表扬,倒是批评不断,且从来不分场合。正是由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赵凯对生活毫无热情,没有目标感,对学习更是没有一点兴趣。

父母错误做法: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

孩子尚处于成长期,人生阅历很少,思想也不成熟,如此一来,犯错对他们来说就变成极为平常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不能够容忍孩子犯错误。孩子考试的时候,因为马虎,有一道题没有做对,有的父母就要唠叨上半天,严重者甚至会从孩子的这次考试批评孩子到下一次考试……如此这番,很多父母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在“我不行,我很笨”的心态中归于失败。

一旦受到批评,孩子总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之后,他们心理难免会嘀咕:我不就做错一次吗,为什么批评起来没完没了?这样,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犯错违规的冲动没有化解,反而被压抑,成为一种心理情结,削弱了孩子的防御能力与生存能力,使孩子的反抗心理高亢起来。

心理专家建议:批评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殊不知,在你们的打骂下,孩子的心已经和父母越来越远。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有意识地逃避批评或者逃避可能导致批评的环境。例如经常被父母批评不敢下水学游泳的孩子,最后会产生一种惧怕水的心理,严重的甚至连走近河边、池塘或者游泳池的勇气都没有;父母经常责备孩子英语不好,孩子就可能会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严重者甚至会放弃其他科目的学习。所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防止“超限效应”的出现。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应该注意两点:

(1)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坚持“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如果非要再次批评,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会感觉父母没有揪住自己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2)批评不能滥用

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证实、孩子没有承认的情况下就对孩子滥用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