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服力: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49144200000005

第5章 准确分析你的说服对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1)

《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说服也是一种战争,不是胜利就是失败,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我们的说服对象。只有对我们的说服对象进行充分地分析,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到他们的心理变化,找到应对的方法。

了解对方才会不失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基本上都会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关系等,采取相应的礼仪与对方交往,做得太过,会给人虚伪的感觉;做得不到位,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招人反感。比如有时请客吃饭,不一样的人要采用不同的场合标准,这样既不使自己失礼,也不会伤了对方的面子。交往双方,都应该认清彼此的身份、地位、关系,不应过高地抬高自己,也不宜过低地贬低自己。相互适宜,才能更融洽地交流沟通。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文学教授威廉·费尔普曾在他的《论人性》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姨妈家里去度周末,晚上,有一个中年人来访,他跟我姨妈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来。那时我正对帆船十分着迷,这位中年人就劲头十足地跟我讨论起帆船来。我兴奋极了,甚至当他走的时候心里还恋恋不舍,盼望他明天再来。我对姨妈说:“这个人真好,他对帆船那么有兴趣!”可是姨妈却淡淡地说:“他是一个律师,才不会对帆船感兴趣呢。”我非常诧异,说:“那他怎么会和我谈得那么起劲呢?”姨妈的回答使我永远也忘不了。她说:“因为你对帆船有兴趣,他就谈一些使你高兴的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受欢迎。”这样做狡猾吗?不!这叫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谁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呢?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在做一些事情使自己更受欢迎,如果不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地位、关系,很可能使我们在别人面前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使对方不高兴,厌倦和我们交流。要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应该学会看人下菜碟,和具有不同身份地位关系的人说不同的话。

身份、地位、关系是了解人的三个基本要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先了解清楚对方的这三个方面,才能对对方有一个基本上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和对方交流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三方面的认识,我们会在与对方的交流交往中困难重重。为什么要认清对方的三要素呢?这是因为它们在社会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的状态和变化,才能使说话更具针对性。

身份地位在社会中是一种自身荣耀的象征,没有看到对方身份地位的不同是对对方不尊重的体现。我们不但要看清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还要时刻把握对方身份地位的变化,注意自己言辞的分寸,时刻避免失礼的言行。

张咏是北宋时期宰相寇准的至交好友,不卑不亢,为人耿直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特征。张咏在四川做官,喜欢和同僚登高眺望,切磋文艺,抒咏情怀。一天,同僚们把话题扯到他和寇准身上:“听说寇准要当宰相了。你和他可谓是当今双杰。”张咏并没有压人抬己、嫉才妒贤之意,真诚地说:“寇公奇才,可惜学术不足。”后来,张咏从成都回京,拜访寇准。两个老朋友见面,拍肩相悦,说不完知心话。张咏要回成都,分手前,寇准诚恳地请张咏赠言指教。张咏知道寇准的学术水平不高,但他的身份地位已经不一样,是当今的宰相,直言说其学术不足,会很伤其面子。张咏只说了句:“《霍光传》不可不读。”送走张咏,寇准立即找出《汉书》,翻到《霍光传》,直至读完,“咯噔”心头一愣,“光不学亡术”进入脑中。寇准恍然大悟,从此刻苦研读,成了世人称赞的好宰相。

人的身份地位会发生变化,虽然张咏和寇准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寇准已成为他的上司,说话已经不能直言不讳了,应该巧妙委婉地建议。

第二,了解对方的社会关系,是了解对方真实信息的好渠道。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社会网,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在社会关系中,除了自己,通常情况下,就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最了解我们了。同理,有时候,我们想直接准确地获取对方的信息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间接地从其朋友亲戚那里获得对方准确的信息。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大商人叫盛宣怀。他和内宫大总管李莲英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他的保荐下,醇王特地召他到自己的府里询问有关电报的事情。盛宣怀从来没见过醇王,但与醇王的门客“张师爷”相交甚密,他从张师爷那里得知醇王不仅好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文采。盛宣怀了解情况后,胸有成竹地前来谒见醇王。当他们谈到电报这一名词的时候,醇王问:“那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全靠活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醇王听他引用岳武穆的话,问道:“你也读过兵书?”“在王爷面前,怎么敢说读过兵书?不过英法内犯,文宗皇帝西狩,忧国忧民,竟至于驾崩。那时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设想了。”他接着又把电报的作用描绘的神乎其神,醇王也感觉飘飘然了。后来醇王就把督办电报业的事托付给了盛宣怀。

总之,在日常交往中,聪明的人会在拜访他人的时候,总会事先把对方的背景资料弄清楚,了解对方身份、地位、关系等状况,使自己不致因为言行的不当而得罪对方。

性格不合可能导致不欢而散

性格是一个人的重要特性,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格是表现一个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所具有的稳定的、有特定意义的个性特征,它表现了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并通过他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性格不合是指双方在性格上不相和谐的意思,即双方性情品格不适合、兴趣大相径庭。它不仅是指夫妻之间,交友时也会遇到性格冲突的问题。如果两个人的性格不合,可能会导致两人的关系变坏,甚至造成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东汉后期,曹操实力最强,他不仅消灭了北方的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随后他还多经战争使许多大小诸侯的实力得到瓦解。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他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曹操。谋士诸葛亮提出联吴抗曹的想法,刘备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在说服孙权后,诸葛亮、周瑜等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再加上庞统、徐庶等人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周瑜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地盘,诸葛亮早有准备夺了他的先机。尽管他妄图强攻但还是被赵云的部队击退,不幸还中了箭伤。周瑜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荆州,但几次追要都无功而返,孙权爱惜周瑜让鲁肃替他去讨要荆州但仍是无功而返。周瑜万般无奈下想到使用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他的计谋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借口取下西川后再归还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又一次破灭。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无论他用什么计谋都会被诸葛亮看透,周瑜又惨遭失败。周瑜几番想害诸葛亮,使诸葛亮对他产生了不满,为了除掉这个宿敌,于是诸葛亮就在一封信中讥讽周瑜,终于,周瑜因心胸狭隘,发出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离开了人世。

以上说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周瑜和诸葛亮的矛盾十分复杂,但有一个清晰的矛盾,那就是双方的性格不合,两者性格上的不相容,致使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以周瑜的死亡告终。我们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不应忽略性格不合的问题,或许它就是你获得成功的重要障碍。

性格心理学认为,所谓交往双方性格不合,事实上是一方不能够在某一方面满足另一方。同样道理,所谓情意相投,性格相合,就是指双方之间可以从彼此那里获得相应满足。这种彼此间的满足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它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因此,双方出现性格不合问题,即使双方都产生相互折磨的感受,只要通过一定手段调和,也是可以维护好双方的关系。与其使与对方性格不合的问题持续下去,不如去努力改善双方的关系,消除双方之间的不愉快,实现双方关系的融洽,使双方弥缝不合,重归友好。

对于双方性格不合的问题,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大家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能够顺利地解决。

第一,了解对方的性格,对对方的性格拥有正确的认识,尊重对方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对事物、事情所表现出的常规、稳定的态度和情绪状况,各自之间只有不同,没有好坏之别。就是夫妻之间关系再好,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如若丈夫生性活泼,在家待不住,喜欢在外面闯荡。而妻子生性喜静,喜欢待在家里,又希望丈夫整天能够在家陪她。要是丈夫每次从外面高高兴兴回来,妻子总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还总是爱耍个小脾气,丈夫再不能忍受,那么双方就会吵起来。如果丈夫和妻子善解人意,他们就会尊重对方的个性,不会强制对方按着自己的意志去做,而会给对方私有空间,去做他喜欢的事情。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夫妻之间的关系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性格也各有优劣。有的人性子急,易发火,但为人直爽,比较好相处;相反,性子慢的人大多办事速度较慢,但是态度较和蔼,相处容易,办事质量较高。外向性格的人则多开朗活泼,而内向性格的人则深沉、稳重。只要我们了解到对方的个性特征,并尊重对方的个性,那么,双方就可以和谐相处。

第二,双方的性格是互补的,接纳对方,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对方的短处。

虽然说各自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但是性格之间是可以互补的,外向的人爱动,行动敏捷但办事粗糙,内向的人爱静,行动缓慢但办事细腻,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他们在交往中能够主动地去接纳对方,在合作共处中,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定能够成为不错的组合。

19世纪,他们的友谊合作是科学史上的一段趣话。德国两位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维勒性格温和、平静、有耐心、有见识,即使遭到攻击也不动声色,李比希性格暴烈、爽朗、勇敢、自信、好奋斗、风风火火。两人一个是“一盆冷水”,一个是“一团烈火”。然而,这两位性格迥异的科学家却能够长期密切合作,为化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俩的感情深厚,致力的学科相同,学问务求彻底相同,他们都能够接纳对方,所以他们“水”、“火”也能相容。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有个大好运气,即得到一位志趣相投和目的相似的朋友。过了这么多年,我和这位朋友仍然以最大的热诚相合作。我们毫无妒忌,手拉手地努力向前,这一位要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了。”

总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和对方的性格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性格冲突的问题,我们要尊重对方,使双方长久稳定交往;如果我们与对方出现性格不合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接纳对方的不足,并尊重对方的个性,就能够扭转双方的不利关系。

检查自身缺点,使说服更进一步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使自身趋向完美。所以,一生当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检查自身的缺点,这可以使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一个人每天都能够反思多次,足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只要一天比一天努力反思,就会发现自身的缺点越来越少,自己的气质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说服工作中,只要我们使自己不断地得到完善,就会使我们的话语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说:“任何一种高尚的品格被顿悟时,都照亮了以前的黑暗。”然而,在很多的时候,人们总是不肯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失败面前,经常喜欢把责任推诿给别人。心理学理论说,人们由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出发,在面临成功时,总是把成功归功于自身,在失败时,喜欢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任何时候,能够从自身去寻找原因,检查自身缺点,这才是自己不断进步的根本。

唐太宗以善于听取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闻名,魏征曾经200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唐太宗在晚年也不住反思自己过度糜烂奢侈的生活错误。他在教导太子李治时又一次反省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到古代的贤明帝王作为学习的典范,不应该学习我。我做过很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明白,在自己的人生中,只有自己检查自身缺点,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有时候不要害怕自己会犯错误,只要自己能够反省自己,就能够从错误中得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