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49143700000080

第80章 学会爱人——以爱人的心理出发,世界到处充满爱

对大多数人而言,亲人的死亡是生命中的重大冲击事件,尤其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影响更是剧烈。家庭是青少年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青少年生命中最独特的角色,扮演着家庭的守护者。与父母的关系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初的人际关系和依附关系。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依附关系进行了转移。很多青少年从小到大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度过的。童年时期与老人们的相处令孩子特别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但是人老终有离去的时候,对于青少年来说,亲人的离去意味着永久的分离,也意味着依附关系的结束。最疼爱自己的长辈去世了,孩子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或者对他人出现莫名的攻击。亲人的离去给成长中孩子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抑郁的阴影。

孩子对爱的理解

孩子对亲情的理解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而增强的。父母及长辈对孩子的教养所持的一种态度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孩子最初接受的就是父母、长辈所给予的无私的爱,他们不懂得付出,对亲情的感恩没有什么深刻的概念,父母是他们温暖快乐的源泉。父母对长辈的感恩是孩子习得的最早亲情模式。还记得中央电视台那条公益广告吗?孩子看到妈妈给姥姥洗脚的温馨画面,才有了孩子给妈妈洗脚的举动,这就是模仿的力量。从小与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一般来说,对长辈的关爱要比长期与长辈一起长大的孩子对长辈的关爱少得多,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体现在父母身上。在孩子的人生成长中,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对长辈的尊重、敬爱是传统美德,是生为人子必须要掌握的常识。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长辈对孩子越来越溺爱,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给予的温暖与关爱,却不懂得父母、长辈也需要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所以,很多人把年轻的一代看成是自私的一代,是只为自己着想的一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们不懂得孝顺长辈、呵护父母的心态。父母为他们辛苦打拼一辈子,上了年纪的长辈时刻惦记着孙儿的幸福与安康,可孩子呢,一心为自己将来的幸福考虑,忙工作,忙学习,从不懂得主动问候多年未见的长辈,好像在他们的生命中这些人压根不存在似的。孩子付出的爱太少,也许他们有自己的理由,但恩情却是任何理由都无法替代的。

学会爱的给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青春期青少年渐渐懂得对亲人应该给予爱的回报。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还是会发生在孩子的身边。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在他们最想给予关爱的时候离他们而去,使他们已经准备好的心突然缺失了一块,变化使他们措手不及,使本就不稳定的情绪更加混乱,于是郁郁寡欢、沉默不语或意志消沉等青少年心理现象层出不穷。很多青少年不知该如何排解老人离去的痛苦,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老人痛苦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不应该再快乐。也可以这样说,老人的离去给恩情意识刚刚萌发的青少年以致命的打击,导致他们懊悔情绪的加重。

如果家里有老人离去,尤其是与孩子关系极为密切的老人突然离去,那么父母就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朋友似的对话,感受孩子的心情,做出相应的教育引导。首先,要告诉孩子死亡不可避免,让孩子明白生死为何物。其次,要让孩子明白老人虽然走了,但老人对他们的爱还在,会一直伴随他们成长。父母要给予孩子坚定的力量,告诉他们人虽不在,但爱永存,记忆还在,带着这份记忆,还要继续走下去。要让他们明白这就是亲情、恩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