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49143700000070

第70章 接纳心理——让孩子知道接纳不是全盘接收

古希腊三贤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里我将不厌其烦地再次述说,是因为它所阐述的思想与内涵真的值得青少年细细品味。

出身于希腊雅典的苏格拉底一生都没有固定的职业,但他所创立的哲学观点却征服了世界。苏格拉底所处的那个年代所倡导的哲学观点主要是自然界的问题,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等。但苏格拉底却认为世界是由神主宰的,研究自然界就是亵渎神灵,“认识你自己”才是人类生活的真正主轴。苏格拉底机智善辩且语言幽默,并创办了修辞学院收徒授课,阐述自己的新见解,在众多的年轻人中,他最喜欢的就是柏拉图。

柏拉图出身高贵,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20岁的时候拜苏格拉底为师,深受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但柏拉图的思想又不局限于苏格拉底的思想,事实上,他们的学术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后来柏拉图创建了柏拉图学院,这个学院的学生常常与苏格拉底修辞学院的学生发生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个学生在辩论中崭露头角被柏拉图所赏识,那就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曾经对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学院可分为两个部分——一般学生构成它的躯体,亚里士多德则构成它的头脑。”可见,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很看重。

然而,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但在学术观点上却并不遵循柏拉图的方向,师徒二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在柏拉图去世之后,亚里士多德创建吕克昂学院,并创立了自己的学派。对柏拉图的观点,他采取的更多是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他放弃了很多柏拉图唯心的思想,同时又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逻辑学,成为古典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讲古希腊三贤的故事并不是要说他们三个如何博大精深,而是要说师徒之间的融洽关系在学术观点推陈出新的基础上是如何发展的。他们没有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全盘地吸收与接纳,他们也没有因为对方是自己的长者、自己的老师而放弃自己的思考,他们不断超越对方,不断批判对方的学术观点而创造新的奇迹。正因为这样,古典希腊哲学才会有今天强大的影响力。

回到我们的主题,青春期青少年开始逐渐脱离家庭走向周围的群体活动中(主要以学校为主)。他们更愿意与周围的朋友、老师打成一片,他们希望认识更多新的朋友,体验更多新的环境。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算是最为关键的,师生关系能否处理得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和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心理发展滞后的青少年是否能够拓宽道路走出新的天地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是未知数。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告知青少年要懂得尊重权威,要视权威为至高无上,要无条件地接纳老师所讲的一切。因此,多年以来,孩子失去了辨别真伪的标准,一切以老师的标准为标准,孩子只懂得全盘接纳,吸收与否不重要,吸收多少也不重要,最后都成了没有创新的理论家、没有辩驳的遵从者。

接纳不是坏事。如果柏拉图没有接受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那么也就不会有多年后“理想国”的伟大设想;如果亚里士多德没有习得柏拉图的内涵理念,那么又怎能在创立新学派时放弃柏拉图唯心的观点呢?如果没有这些接纳,那么也就不会有他们后来的辉煌成绩,或者说他们走的道路会更为艰难与漫长一些。我们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才有了创新,有了进步。

接纳不代表要全盘吸收。如果全盘吸收前人的思想观点,那么人类的文化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会永远停滞不前。如果那样,那么可能现在我们还处在原始人类阶段,机械地重复着长辈教给的技能,接着传递给下一代,下一代再传递给下一代,反反复复……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很多方面都感觉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呢?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接纳度太过狭隘,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思考,或者思考也只是建立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之上,少了更多的主动性。接纳就要有辩驳的接纳,在争论中寻求突破,这不是危害师生关系的方式,相反正因为有了这种争论,双方的成长才能更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