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49143700000006

第6章 父母对青春期青少年心理有很大影响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越来越感觉父母管他们管得太多,他们越来越没有自由,他们认为自由是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父母不应该这么严厉地管束他们,限制他们的生活与交往。青少年认为他们与父母发生冲突责任完全在父母。但父母并不这么看,在父母看来,小时候孩子与他们建立起的那种亲密感,现在正在被长大的孩子一点一点地破坏,孩子正在把父母从他们的生活中排挤出去。孩子与父母没有了正常的交流与沟通,一说话就是批评指责父母的不对,父母的观点、言论甚至穿着打扮都受到了孩子强烈的质疑。父母在感到生气的同时更多的是困惑,他们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能恢复到之前那种水乳交融的和睦。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一致导致他们与父母冲突

青少年想要自由,实际上是想越来越多地寻求自主,即独立性和对生活的控制感。自主性的逐渐增长改变了青少年对父母的看法,他们更多地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自己,而不是用理想化的标准看待父母。例如,父母希望孩子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用在与同学一起出去看电影上。青少年将父母看重他们学习是否优秀看做是父母对自身教育缺乏的遗憾,而不是把父母看做是生活中独裁的教导者。同时,青少年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更多地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因为父母强调他们才去执行。

在青春期刚开始的时候,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平衡的。青少年想要独立的心是那么强烈,但在经济及情感上又都十分依赖父母,而父母一般拥有大多数的权利与执行力,这使得青少年独立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青少年才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对抗父母。而且,青春期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黄金最美好的阶段,青少年对生活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向往,但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他们的未来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能把握他们自己的命运,成人独立的意识使他们又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安排,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差距太大以至于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使他们容易产生人生的无常感和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或父母指导匮乏,那么青少年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厌世,心灵空虚,精神人格亏空,最后抑郁,甚至自杀。

父母的态度

许多父母对青少年读书成才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诸多原因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在没有达到父母期许的水平时,青少年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学习成绩的下降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是影响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一个主要因素。适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保证青少年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一旦青少年认为自己没用了,那么他们就容易产生厌世情绪。

自我效能感的产生与父母对青少年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一味溺爱,觉得孩子还不到寻求独立和自主的恰当时候,不给孩子长大成人的机会,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父母说了算,那么孩子难免会产生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奈,以至于越来越颓废,开始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碌碌无为。等到父母觉得到该让孩子独立的时候了,却发现孩子什么也做不了。

中国的父母从小就爱子心切,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还小,放手出去会受到伤害。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也会有长大的一天,会有不再受他们羽翼庇护的一天。中国的父母劳累辛苦一辈子,却只为孩子。于是,传统的中国孩子长大后出现在国际大型会议中显得很自卑,无法放手一搏,总感觉有东西在看不见的地方阻碍着他们,有人把这称之为情商太低。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对孩子敏感的态度察觉不到,孩子要做什么父母也不加以辨别,顺势而为,结果亲子关系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事实上,青少年与父母冲突最多的地方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音乐偏好、着装风格。举个简单的例子,青少年在耳朵上穿三个耳洞,父母认为这不符合社会传统,但青少年认为这是个人的选择,于是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冲突。又如,青少年想要举办周末通宵聚会,男女朋友聚在一起狂欢,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适宜夜不归宿,因此会强烈反对,但青少年认为父母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同伴交往,限制了他们结识新朋友的自由,所以对父母很生气。

青少年独立且又依赖父母的意识常常使他们感觉矛盾,他们迫切想与父母沟通交流,但如果父母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那么在青少年内心就会产生冲突。在他们感受到学习压力且内心的苦楚无处散发时,在他们遇到心仪的女孩却不知该如何面对时,在他们遇到难解的问题或由于一时冲动做出了后悔的举动时,他们渴望理解,渴望亲情的关怀,但缺乏沟通意识的父母只是一味加以指责和抱怨,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鼓励、理解与帮助,只能另寻他径,做出令父母遗憾、令自己后悔的事情。青少年在发展阶段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与父母的冲突在所难免,这时父母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应对青少年的诸多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请教专家,切不可莽撞加以指责或放任,以免造成遗憾。

亲子关系的冲突得不到适当的解决,青少年内心的纠结越来越强,性格会变得极其脆弱,就连很小的挫折也会被看成是不可克服的障碍;情绪压抑,孤僻,自闭,拒绝交往,失眠健忘,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家庭的变故使他们很自卑,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定自我,悲观沮丧以至于绝望,最后走上绝路的青少年并不少见。当然这是比较严重的程度,但不能否认的是,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的青春谁做主》典范

有很多青少年电影电视剧将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描述成拥有完全相反世界观的两代人,形成强烈的代沟,其中的青少年更多时候不听父母的劝告。例如,央视热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面的霹雳和钱小样,毅然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大声宣称我的青春我做主,直到最后碰得头破血流才肯认输。剧里面的人物角色表现出的一种态度,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不能断然下定论谁对谁错。只是当我们在津津有味地观赏演员们的精彩演出时,是否曾深思一下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周围,“孩子的青春谁能懂?”现实远比剧情复杂得多,但也可以说比剧情简单得多。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代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可以仔细想想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不是有如剧里那样存在强烈的冲突?不管是从遗传因素上来讲还是从环境因素上来讲,青少年与父母在各种领域中的观点往往是一致的。

信仰基督教父母的孩子一般也有着相同的信仰;环保父母的孩子对污染也是痛恶的。在社会、政治和宗教问题上,孩子与父母步调一致,孩子的烦恼也反映了其父母的观点。大多数的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相处得都不错,尽管他们要求自主和独立,但他们对父母都有着深深的爱、感情和尊敬,父母对孩子也是如此。我所强调的是,青春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特殊时期,不管是父母,还是青少年自己,都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彼此沟通交流,以便使青少年顺利过渡。

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有强烈自杀倾向的主人公有这么一段内心独白,很值得大家品味借鉴,它入木三分地描述出一个对人生、人性和人的生命彻底绝望了的青年的典型心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者挺身反抗人世间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勇敢?死了,睡去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