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的青春你懂吗?
49143700000010

第10章 求静心理——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

青春的家庭——构建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体味为人父母的快乐与辛劳,学习怎样成为称职的父母。大型喜剧《家有儿女》的播出,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对父母不希望拥有像小雪、刘星、小雨那样优秀、听话、懂事的儿女?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拥有像刘梅、夏东海那样开明民主的父母。《家有儿女》这部剧就是希望观众能通过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演绎,领悟一些东西,引发一些思考,使父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使孩子也能更多地理解父母,使人们的家庭生活更多地充满欢笑和快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使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安康。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会变得手足无措,乱了方向。父母很难从之前的教养态度进行顺势转变,尤其是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的父母,难免会陷入想当然的困惑: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懂什么”,而当孩子反抗时,父母会觉得权威力量受到阻抗,认为孩子翅膀硬了,可以自己飞了,于是责骂、鞭打孩子就变得顺其自然。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翅膀硬了?为什么以前乖乖听话的孩子现在开始躲避父母了?为什么孩子敢反抗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很多父母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自家孩子的突然转变,“儿子稚嫩的童音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低沉有力、还有点磁性的成熟男子声音”,“女儿开始变得神神秘秘的,以前很喜欢黏爸爸的她现在开始躲着爸爸啦”。以前让男孩子洗脸不知要磨破父母多少嘴皮子,最后他们还是以没有时间等等再洗为借口溜出去了;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根本不用父母提醒,就会主动自觉地洗漱。以前看到妈妈照镜子,总是不屑地说:“妈妈又在臭美了,女生就是事多。”如今他们也开始喜欢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哪儿起青春痘了,皮肤哪儿没有洗干净了等。他们开始选用一些品牌洁面乳、爽肤水、除痘膏等护肤品。以前不爱洗澡的孩子开始勤于洗澡,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与美观了。

青春期青少年开始追求名牌服装、球鞋之类的个性着装。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随父母逛商场,父母挑选什么他们就穿什么,而是开始自己挑选,试穿。当他们在试穿衣服时被父母发现自己在看自己时,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但青少年并不是非名牌不要,他们也开始懂得买打折的耐克球鞋、李宁T恤。而且,更大一些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随父母出去买东西,他们更喜欢自己去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童年期的孩子喜欢与父母待在一起,但进入青春期后,他们与父母待在一起会感觉别扭、尴尬,尤其是与异性父母相处。当孩子的个子超过父母时,感觉更是疏远,但这种疏远并不是情感上的距离,仅仅是身体上的碰触。如果异性父母拍拍孩子的屁股或额头等部位,孩子就会很不自然地条件反射般地缩回去,然后脸红地说“色妈妈或色爸爸”。但对于同性父母,他们却更渴望抚爱,他们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了。

在学习上,青少年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时时刻刻监督着自己,更乐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父母的特别想知道孩子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里面到底是在做作业还是在做什么,他们非常好奇,难免对孩子要发牢骚。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孩子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写作业,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他们总是一会儿找找书本,一会儿喝点水什么的,难以静下心来。当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看些课外书的时候,父母总是用质疑的声音问:“你在看什么?拿来让我看看合适你看不。”这样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对父母的这种行为很是反感。青少年有时会把自己的一些困惑和想法告诉父母,但忙于工作的父母常常会忽略或忘记孩子的诉说,导致孩子不愿意再把心中的话告诉父母,而是开始把秘密和心事写在日记本里,并且为了防止自己的秘密被他人发现,总是给日记本加上一把小锁,以保证万无一失。

父母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空间

面对青春期青少年,父母不应该继续用以前的态度、教养方式来对待孩子了。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成年人,不愿意把所有的一切都告知父母。尤其是当他们把想告诉父母的心里话告诉父母之后,却得不到想要的鼓励与支持,那么亲子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父母对孩子的变化会变得越来越莫名其妙,于是更为急迫地想要知道孩子所做的一切,结果却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

这时,父母就要注意了,面对孩子青春期特殊的身心不平衡的发展,父母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习上,不要处处监督他们学习,给他们太多的期望会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在青少年看来,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义不容辞要担负的责任,即使父母不说,自己也会尽自己所能努力认真地学习。但是,父母的插手会使青少年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学,他们会考虑如果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会怎么样。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现在还得为父母对自己的深切期望而忧心,多重的压力集中在一个十几岁青少年的身上,会使他感觉生活很无趣。

丧失了对生活的乐趣,青少年会觉得做什么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压抑。当然,也有一些青少年为了逃避父母带给自己的那种紧迫感,选择沉迷网络、泡酒吧、夜不归宿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结果耽误了学业,荒废了前途。

父母要给孩子自由交友的空间

在这个时期父母管的比较多的还有青少年的交友。青春期性的萌发使得青少年开始受异性所吸引,他们乐意被关注并喜欢去关注他们有好感的异性。更多时候,这种交往是正常的异性交往,他们在一起探讨学习、娱乐、兴趣等,被热切关注的感受很奇妙,他们更乐于表现自己,学习起来劲头也很足。当然,不能否认,随着青春期性的提前成熟,以及性文化的广泛传播,很多青少年会过早的陷入早恋中,甚至以拥有男女朋友来标榜自己的个性。

结交异性朋友或青春期恋爱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父母不这样认为。相对来说,传统保守的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感情上。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根本不懂感情,提到恋爱总以为是孩子到大学毕业或工作了的时候才该做的事情。

香港电影《早熟》讲述的是两个青少年,富家女与穷小子,过早偷尝禁果不得不面对沉重生活负担的爱情故事。女方父母的强行阻挡使女孩离家出走,与男孩生活在一起并有了身孕。但男孩害怕向父母坦白一切,不得已两人只能隐居类似山林的小地方。小孩儿的出生使他们面临太多的责任与负担,年少软弱无力的他们苦苦支撑,终究还是难逃命运的惩罚。老套的故事,但引人深思的结果,使得影片成为告诫青春期青少年理性处理感情的佳作。

了解孩子想要的并适当给予

加以阻挡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青少年面对情感的冲突更多的应该是得到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早恋、耽误学业。青少年会乖乖听从父母的严厉劝说吗?如果会,就不会有偷偷逃课去约会或逃避父母的现象发生了。父母的横加阻挡是否会使孩子放弃对异性的好感?与异性朋友断绝往来真的是父母所要达到的目的吗?我想,这并不是父母所要得到的结果。所以,请父母放手给孩子一片情感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体验爱与被爱的感觉,从此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父母,这不是很好吗?

但我所强调的父母放手并不是彻底放开任由孩子所为。毕竟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并没有像性生理发展得那样成熟,他们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他们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把其中的利弊得失分析明白,分析透彻。孩子不是没思想的傀儡,他们对父母给予他们的尊重与信任深感于心,要相信他们会处理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