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薪族理财必上的十六堂课
49137600000011

第11章 银行理财产品,工薪族小钱增值的选择

银行的作用可不止是存钱取钱,有些人在银行投资买基金,除了代售基金外,银行还有自己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对于许多工薪族来说比较陌生,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投资期限的限制,因此,有些人就误以为是储蓄的一种。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当中,大有奥秘!

课前测试:从生日蛋糕看你精打细算程度?

过生日时,免不了要许愿吃蛋糕,你认为自己的生日蛋糕上,必定要有些什么装饰,来增加庆贺时的美味与气氛?

A.水果

B.可爱的图案

C.烘托主题的装饰

D.没有特别装饰

选项分析

A.你在钱财的运用上,可以算谨慎。但是你往往比较保守,很少尝试赚钱的机会,所以你比较难发大财,但也不会缺钱用。

B.有时你挺小气的,让人觉得你处处算计,但某些必要时刻,你却会出手大方;你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才能够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用。在钱财的运用上,你能够把握得比较好。

C.基本上你是个敢花大钱的人,只要感觉对,你很容易就破财大失血,所以你的财务通常呈现捉襟见肘的状况,但还不至于破产。

D.你很会理财,也善于投资,让自己的财富快速增加,真不愧是标准的精算大师,非常有成为千万富翁的潜力。

银行不光可以存钱

可能工薪族到银行办得最多的业务就是存钱取钱,而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却不甚了解。其实,现在的银行,已经悄然成为投资理财的重要场所,去银行看看,不仅可以购买基金,还有众多理财产品任你选。

理财顾问

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在理财产品这种投资方式中,银行只接受客户的授权管理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根据本金与收益能否保证,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保本型理财产品会保证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收益的产品。不过保本型产品投资风格较为保守,收益一般不高,适合保守型的投资者。固定收益是指按照银行和客户约定好的收益率计算收益,如果是固定收益产品,则到期银行会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约定好的收益率给投资者计算收益,如果银行的收益高于约定收益率,则高出的部分就归银行。而浮动收益产品,则是到期后根据该产品的收益来计算收益率,收益率可能会较高,但也可能会较低,具有不确定性。

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金融投资产品,在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储蓄,而且投资门槛较高,多为5万元起,因此,投资者在考虑购买时,要先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流动性需求等,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读懂理财产品说明书

在使用某项我们原本不了解的东西时,大家肯定都会先看看说明书,说明书就是对使用方法的一个指导。银行理财产品也一样,理财产品说明书就包含了该产品的一些说明内容,因此,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大家要仔细读懂理财说明书。

有些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只是象征性地看看上面说的内容,有时候甚至连说明书说了什么都不甚明白。也有些人,在看说明书时,就注意到了收益率,其他的条条框框根本没明白。结果买了产品后,实际收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这就是在购买时,没有读懂说明书,只是被部分内容吸引的缘故。

在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时,首先,要看的是产品类型,看产品是属于保本固定收益型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是浮动收益的产品,就要注意收益实现的条件。

接下来,要看产品的定义,即产品的投资渠道是什么。投资方向不同,产品的风险大小也就不同。比如挂钩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港股、黄金等,通过挂钩产品将国内投资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起来,将投资人的资金丢进了变幻莫测的海外市场,风险就极其大了。

看了产品的投资方向,确定风险大小之后,就要看产品的期限,即该投资的期限长短,何时能够拿回本金和收益。

之后,就要看产品的募集期,即产品的认购期。有些产品是进行额度销售的,先到先得。

募集期后,要看产品的收益起始日,理财产品并不是从购买起就算收益了,而是自收益开始日才计算的,因此,要明白产品是从何时开始计算收益的。

收益日清楚之后,当然也要知道到期日,投资人不能在产品未到期就拿到自己的投资资金,提前赎回不仅没收益,还可能亏本。因此,要明白投资期何时结束。

产品到期后,并不意味着本金和收益就能立马到账,说明书上还会有本金及收益的到账日,即用户可以取回自己的资金使用的时间。这也需要仔细看清楚。有些理财产品可以提前赎回,有些可能就不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要看清楚投资期间是否有权提前结束。当然,投资者有权提前赎回,银行也有权提前终止,如果提前终止,则收益率可能会有所损失,因此,要看说明书是否写有银行有权提前结束。

接下来,就看最重要的收益测算了,要看收益实现的条件,并区分是否为年化收益率,一般多数银行都采用标准的年化收益率。比如某种银行理财产品30天4%的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为:本金×4%/360×30天。

收益看明白之后,就要弄明白收益和本金的支付方式,了解产品是一次性支付本金收益还是分期支付收益和本金。例如光大银行的某半年期产品就采用按季度付息的方式,投资者在投资三个月后会先收到一半的收益,半年到期后剩余一半的收益及全部本金会一次性到账。有少数理财产品的到期日与到账日之间存在清算期,清算期一般不计息。

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将这些重点内容都看明白、弄懂之后,再选择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购买,就不会觉得到期收益与期望不符了。

银行理财产品莫误读

理财产品多种多样,收益风险的大小不同,在给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难度,于是,对理财产品的误读也就由此产生了。

众多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误读主要集中在对预期收益率的实现及产品构成细节的知识缺乏,不少投资者仅通过预期最高收益率和投资期限来选择产品。但实际上,预期最高收益并非能如约实现,产品构成和补充的条款,也许才是最关键的内容,往往投资者在选择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投资者将预期收益当做实际收益,这是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一大误读。很多理财产品在发售时,就以“最高预期收益”作为产品推广的最大亮点。因为预期收益越高,就越容易吸引投资者的关注,这就使得很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产生了误读。若投资者能够认真研究一下理财产品说明书就会发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实现,难度是很大的。也有一些理财产品的预设条件不严格,看似灵活,其实是对银行有利的,比如一些提前终止条款,一旦触发提前终止条件,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获取可观的最高收益,但该产品也就此宣告终结,投资者无法继续享有投资给自己带来的高回报。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

投资者没有分清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是否保本就盲目投资,这是对理财产品的第二大误读。在一些理财产品的设计中,保本与非保本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前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在追求一定收益的同时,往往会希望自己的投资可以做到保本,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则会倾向于为追求高收益而冒损失本金的风险。

投资者忽视管理费对收益的侵蚀是对理财产品的第三大误读。如有些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中,产品说明书上会说“超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这样一来,高收益就只能看得着得不到了。类似这样的“补充性条款”逐渐加入到了产品的说明书中,一些投资者往往只注重收益,却容易忽视补充性条款中对报酬提取条件的细节设定。

再以一款银行信托理财计划为例,该计划主要投向国内股票、股指期货等风险性金融工具及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产品的收益以两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税后收益率作为比较基准,但由于产品偏向于证券投资,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预期。这款理财产品的认购费是以理财本金的0.5%为标准,从信托资产中均匀计提。除此之外,参与这一计划还要收取固定的管理费,年固定管理费率为1%,而且当产品的收益达到一定水平后,超出的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出来,交给银行和信托公司。这就意味着,投资者要投资这个两年期的产品,需要收取的管理费和认购费就达到了投资本金的2.5%,而超过2.5%以上的收益才是投资者真正可以获得的。再根据条款内容,产品的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需要被提走的业绩分成也就有所增长,实际收益率会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

由此看来,理财产品中的各种条款和补充说明,投资者都需要认真分析,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条件,忽视的条件可能就是对自己的预期收益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理财产品不可误读。

受宠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虽然大家都知道,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越长,通常预期年收益率也会越高。但近来,银行不断加息,随时都可能调整利率,一旦加息,许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水涨船高,因此,选择短期的理财产品就可以及时将资金转投收益更高的新产品中,更为划算些。而短期产品中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受到许多人的热捧。超短期理财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火热,银行推出了众多品种,比如1天期产品,2天期产品,3天期产品,4天期产品和5至7天期产品都有。这些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范围在1.0%到2.3%之间,远远超过活期利率。不过,有些超短期产品也就顺势抬高了自身的门槛,起点从5万元提高至10万元。如一款7天期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起点1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为1.8%,如果投资者投资10万元,则到期后收益为35元,若存活期5天,利息仅为7.78元,相差近5倍,如果存为7天通知存款,则到期后的利息也只有26.66元,不及该理财产品划算。投资资金越多,则收益相差更大。

超短期理财产品具有期限短、收益高于活期储蓄、流动性高、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不过,投资者在选择时仍然需要谨慎考虑是否保本、收益是否固定及手续费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短期理财产品很多,收益等情况各不相同,投资者要对产品的收益率、本金安全和是否可提前赎回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比较之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理财师支招

杨帆是一名汽车销售经理,月薪8000元左右,女儿3岁,妻子全职。因为追求稳定,钱一般都存在银行里,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似乎存在银行的利息没有物价涨得快。于是,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用20万元存款买了一款30天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近700元。杨帆尝到了甜头,到了年底,他领到了8万元的年终奖,想购买理财产品,但又怕过年随时可能需要用钱,就在存活期和购买理财产品之间犹豫。

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于活期存款,灵活性也较好,鉴于杨帆可能随时有资金需求,可以购买超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比如1天期的,2天期的等,既有高于活期的利息收入,又能保证资金的灵活性。

避开银行理财产品的猫腻

银行理财产品是一个新兴的投资渠道,很多投资者对其并不了解,认为是由银行推出来的,如同储蓄一样,比较安全、有信誉。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对其不甚明白的弱势,暗藏了许多猫腻,投资者不可不小心避开。

首先对于风险提示,投资者不能不看。理财产品并不等同于存款,风险还是有的,往往一些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会用更小的字体,更浅的颜色,在说明书不起眼的角落里出现,让投资人不容易发现。因此,投资者在阅读说明书时,最好先看看后面,多数风险提示都会出现在说明书的末尾。同时,由浅及深、由小及大地看,商家希望能避免被过分关注,会用浅色字来淡化人的感觉,多数情况下,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亏损会被藏在小字的说明里。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对说明书上的内容认真全部阅读之后,再考虑是否购买。

对于说明书上的收益率,不要盲目相信。说明书上的收益率大都是预期收益,并非实际收益率。从以往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看,预期最高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相符的概率并不大。因此,投资者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对于理财产品的名字,不能自以为是。有些理财产品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会为产品取个大众化的名字,让投资者容易接受,而在产品出现争执时,就会拿出合同文本来为其免责。比如,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并不是存款,所谓结构性存款,是银行向个人发售的、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外汇存款。显然,这和我们知道的“存款”有着较大的区别,至少它不具备本金无忧的特点。

课后知识问答

在近期央行不断推出加息政策的条件下,理财产品如何选?

在这种有加息预期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宜短不宜长。在目前市场通胀预期较为强烈的情况下,6个月以下期限的产品一方面满足了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规避未来市场利率上涨的风险。

理财产品投资亏损,应继续持有还是提前赎回?

对于这种情况,投资者首先要看产品的结构和赎回条件。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与境外的投资标的挂钩,投资者尤其是工薪族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数据都难以找全的投资内容,深入了解就更为困难,在没把握时,可以选择赎回,以防损失更大。另外,有的理财产品不允许提前赎回,而有的理财产品虽然能够提前赎回,但只能在特定时间赎回,且需要支付赎回费用。对于一些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其保本的前提是产品必须到期,如果提前赎回就有可能亏损本金。

其次,看收益实现的可能性。一些理财产品设定的收益条件是限定于某个期限内,而有的理财产品收益条件则限定于某一个观察日。因此,如果理财产品的结构不好,收益条件设置苛刻,没有保本机制,投资者可以考虑止损赎回。

另外,看产品期限。一些在股市高位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如果出现亏损,短期内实现“翻本”的难度较大,可以考虑提前赎回。如果是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同时其设计结构又比较好,可能一时即使亏损,但今后二三年内如果市场向好,这类理财产品可能会转亏为盈,投资者不妨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