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49107200000008

第8章 如何在社交中调整好心态(1)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不高兴的事情,当别人侵犯了你的利益,或好朋友伤了你的自尊的时候,要多一些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大动干戈。宽容是成功社交的基础,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

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说是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他们不知道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一个人,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但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惟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详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换位思考

据说印度圣雄甘地一次到外地办事,上火车时一不小心把一只鞋掉到了路基边上,他想下去拿时火车已慢慢开动了,于是圣雄甘地把另一只鞋也迅速脱下来扔到路基边上,别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样别人就能捡到一双能穿的鞋”。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甘地之所以深受印度人民的喜爱,就是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其实,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是想与他交往对我有没有好处,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别人也绝不愿意和这样的人进行交往。

2003年的“非典”时期,一位打工农民从外地返乡,乘车赶往自己的老家。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地方,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发热、咳嗽,从新闻中他看到过“非典”症状的宣传,联系自己的症状,心头便是一惊。

他想如果自己是,“非典”感染者,那么一车人就会被感染。他让司机把车停下来,自己走下车,慢慢步行回家。

那几十里路他走了很长时闻,到了村口已是口干舌燥,真想回家喝一碗凉茶,马上见到他的妻子和老父亲。但他却停住了脚步。他怕自己的疾病传染给亲人和乡亲。

他就站在村口,大声唤着妻子的名字。他的妻子闻讯赶来了,他让妻子给他端一碗水,摆在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让妻子走远些,不要靠自己太近。

水喝完了,他又对妻子说:“把父亲叫来。”

妻子把他的老父亲扶来了。他双膝跪下,朝老父亲磕了一个头,说:“孩儿可能得了‘非典’,这就上医院去,您老人家多保重。”说完,他在老父和妻子的眼泪中独自步行去了医院。值得庆幸的是,他患的并不是“非典”。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江苏丰县。市委书记听到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千,盛赞这位叫张元俊的大义农民。

与人交往不要老想着从对方处能得到什么,要时常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这样你在人际交往中才能越走越宽广。

避免社交“心理错位”

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际,但其交际的质量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左右逢源,灵活应变,人缘广结;有的人却捉襟见肘、处处受制,把人际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究其原因,在后一种人的身上肯定存在着影响正常交际的种种心态因素,那么这些消极心态不容置疑地需要我们常常自我反省,努力克服,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社交。

先说一说孤芳自赏。

一般说来,人们大都不满足自己的财富,却极易欣赏自己的聪明。孤芳自赏往往是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所致。他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恃才傲物,这种人语言凌厉,对某方面不如自己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恶语相向;甚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以自己的聪明去映衬别人的笨拙。另一种是孤芳自赏,虽不着力地显露自己,却对别人的所作所为和喜欢爱好漠然置之,其表现是不屑谈交际对象关心的话题。

如此待人接物,人们便会对你避而远之,使你虽处于人群之中,却感到孤立无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典型。虽然在贾府,她身为贾家外甥女,却并不被贾家上自贾母下至婢女真诚相待,真心所爱,原因就在于她自视甚高,态度傲慢,出语凌厉而缺少谦逊。与之相反,薛宝钗虽然不如林黛玉跟贾家血缘关系那样亲近,但她从不孤芳自赏,而是八面玲珑,对上能尊敬亲近贾家的长者,对下能随和谦逊不刻薄下人。所以她被贾母钟爱,也被王夫人看中,就连丫环、老妈子们亦交口称赞,最终成了贾家的二少奶奶。想来,这虽然有很多因素在里面,但薛宝钗不孤芳自赏是她深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说一说自轻自贱。

自轻自贱是与孤芳自赏相反的一种心态反映。与人交往,没有潇洒倜傥的姿态,、而是畏畏葸葸。这种人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缺乏主见,常看别人眼色行事。见了上司,点头哈腰;跟同事交往,总怕被别人笑话;碰着邻里,总赔着小心;与朋友相聚,总说自己不如人。自轻自贱从心理角度看是自卑感在作怪。由于自卑,对自己便毫无信心;没有信心,便表现出轻视自己;轻视自己,行为便缩手缩脚,神情黯淡、语讷迟钝。从其内心看,自轻自贱的人往往想要用自己的行为博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事与愿违,人家会认为你太贱,不愿跟你交往。自轻自贱一般多发生在性情软弱的小人物身上,由于地位的原因,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越有这种心理,人们越瞧不起你。这种自轻自贱如果成为病态,不但不能搞好人际关系,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契诃夫的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是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唾沫星溅在了前排将军身上,他便认为自己铸成了大错,于是便在尉场道歉,后又三番五次去将军家说明他并非故意。终于惹怒了将军,把他轰出门去。这一轰,竟吓死了他。这个公务员就是岛轻自贱的典型。

再有,就是适应性差。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人,在熟人跟前能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一见生人就举止失措,语无伦次;做主人能自如大方,做客人却频频失态;在家里、单位尚能举止得体,在公开场合却脸红心跳;对合乎自己习性的生活习俗能欣然接受,对跟自己习惯有异的东西却拒不接纳。这种人的表现都是因适应性差造成的。

适应性差,表层原因是胆子小,深层原因实属心理不健全。他们总觉得跟平等的人或熟悉的人交往没有危险,所以没有心理负担,能应付自如;而跟强过自己的人、陌生的人交往,心理便不自然,觉得语多有差,后果难以遇料,当然会未交往心先怯,露出窘态了。

适应性差虽对已有的交际圈影响不大,但要扩大交际范围就比较困难了。适应性差的人,在交际活动中大多都“躲进小楼成一统”,很难知“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好景在外头”了。

最后说一说缺乏幽默。

缺乏幽默也是与人交往中需要改变的一种消极态度,做人,态度要严肃,但与人相处却忌讳永远一付“英勇就义”的面孔。交际中如缺乏幽默感,便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幽默有时确实可以收到一本正经难以企及的交际效果。

有则笑话,一人无罪被误抓,看守见此人爱开玩笑,便逗他说:“你如果说一个字能把我惹笑,便放了你。”这个人脱口说了一个“屁”字。看守不解地问:“此话怎讲?”此人心不在焉地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看守听罢哈哈大笑,便放了此人。

在影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种种因素中,孤芳自赏和自轻自贱是心理问题;适应性差主要是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对交际活动方法操作训练不够;缺乏幽默则是对交际活动的态度问题。从整体看来,影响交际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心理原因。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交际心理,做到不孤芳自赏,不自轻自贱,能见机行事,适应各种交际环境,以幽默、达观的态度参与交际,才能使交际活动正常进行。

不卑,不亢,不傲

在社交中,无论是自卑还是自傲都是不可取的,它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不自信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自卑,就会害怕与人交往,社交活动必然不顺利。如果自傲,他又会不屑于跟别人交往,结果同样是不会成功的。

所谓自卑,就是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比如知识、能力等)估价过低、认为自己不行的一种错误的心理偏向。在中学生中,常有一些“胆小”的人,对于出头露面之事,比如课堂发言、演讲、演出等,总是退避三舍;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多言;对于同学们自发组织的游戏等,不敢积极参与,顶多只是做个观众而已。他们极其敏感,习惯于自责,因而常常显得心事重重、落落寡欢。这就是自卑心理在作怪。他们并不是不愿说、不愿做,他们在交际中也有良好的愿望,但总是怕自己说不好、做不好,怕当众出丑,怕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同时,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又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常把别人的不快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有自卑心理的人又特别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倔强。于是,由不敢与他人交往,导致不愿和他人交往,甚至与他人格格不入。这样,又会加剧其自卑心理,由此成为恶性循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障碍。

如何防止和消除自卑心理呢?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只要下决心改正或弥补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其次,要量力而行,正确地与别人比较。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奋斗目标,不可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也不能老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短处比。见贤思齐固然可取,但人各有所长,不可强求自己事事都强于别人。第三,要锻炼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是把自己的一些小过失看成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进而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争取最后的成功。

人在初涉世事的时候,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自卑心理。但是如果你能给它一把锁,把它深藏起来,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自信地面对生活,远比自卑要来得轻松、坦然。有一个青年,参加三次高考才上了大学,在大学里由于忙着做生意,荒废了学业,因而被校方劝退。中途走出大学的他便全身心地投人商海,然而命运之神始终不肯青睐于他,几年下来,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一天他去找一个朋友诉苦,他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讲了出来,朋友一直静静地听着。他讲完后站在朋友家的一面镜子前,看着镜中容颜憔悴的自己,喃喃地自语:“为什么我的生活一直是破碎的呢?”忽然,一直沉默的朋友拿起凳子把镜子打碎了!看着散落一地的碎镜片他惊呆了,不解地望着朋友。

朋友说:“你看着散落一地的碎镜片里不都有一个完整的你吗?你并没有因为镜子的破碎而破碎啊!”

望着地上每一块镜片中正面对自己的脸,他感觉朋友的一凳子已打碎了他心中一些固有的观念,在这一刻他忽然感悟了,生活其实就如同这面镜子,无论它怎样支离破碎,在每一个黯淡或明媚的日子里,你都是完整的。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生活强加于你的形式,丽是在于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中,你都能活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自我来。

自傲与自卑相对。自傲的人喜欢过高地估价自己,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觉得人人不如自己,不愿与自以为不如自己的人来往。现在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具有一种优越感,久而久之就滋生了自傲心理,形成惟我独尊、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他们不懂得不论是家庭的小环境,还是社会大环境,要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愉快地与他人交往,就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应该懂得,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面改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对于克服自傲心理都将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