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49107200000014

第14章 情绪社交一败涂地(1)

情绪的来源

你曾经为高兴而开怀,为悲伤而伤心,这就是情绪。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它们给我们带来许多感受;有时人们精神焕发,有时人们萎靡不振;人们时而冷静,时而冲动;有时人们理智地去思考,有时人们失去控制地暴跳如雷;人们有时觉得生活充满了甜蜜和幸福;而有时又感觉生活是那么无味而沉闷、抑郁和痛苦。情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产生着奇妙的效果。

然而,为什么我们会高兴、悲伤、恐惧?你试着了解过各种情绪的来源吗?通常情况下,我们似乎对烦扰我们的不良情绪总是受到情绪的局限,这些局限不是来自于能够识别和超越的各种不良情绪,而是来自于那些我们尚没有意识到、没有说出来、没有深入了解的情绪。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当然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得智慧、信心、决心和勇气。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举出一个例子:面对“我们在害怕什么?”的问题,人们常常会给予具有某种情景限制的回答,例如:“我们害怕如果不利用新产品与某公司抢占市场,就会降低市场占有率。”这类恐惧对你的公司或部门了解目前形势与问题非常重要,它们帮助你进行更有效地革新和管理。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提出这类问题,不做更深入的探讨,就可能失去许多更加宝贵的信息。事实上你更可能担心的是公司的财务能力不佳,或者创新思维的缺乏等等。我们要时刻牢记,而对和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就像剥洋葱一样;不良情绪也是被一层层包裹,最里层的才是一切不良情绪的核心。包裹在层层外衣之下的情绪的核心,才是麻醉或迷惑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根本。

俗话讲: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情绪的变化往往是因为受到环境和思想变化的影响。当我们完全理解和看透了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如果能够再提出一些问题,不断地进行递进式提问,审视自己内心,那么许多影响我们情绪的因素便会拨云见日。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下一步的行动就会轻松很多。当然,对提出的问题通常有两项要求:深度和广度。这样,你才会更加真切和有力度地看清自己情绪的核心。

你是情绪的主宰

情绪的控制力对成功的作用和高智商一样重要。不仅如此,要过好的生活,使自己享受富足的精神生活,就必须具有情绪智商。

曹操想请司马懿出来帮他,司马懿见形势还不明朗,便推说自己病了。曹操派人前去打探,见司马懿整天卧床不起,只好作罢。

后来曹操势力大了,司马懿还是出来做了官。曹操死后,传位给曹丕,曹丕死后,又传给曹睿,曹睿死后又传给8岁的曹芒,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他。曹爽独断专行,司马懿失去了实权。这时候司马懿意识到了危险,便又称病在家,什么事也不管了。曹爽听说司马懿病重,自然高兴,但也不无怀疑,便派了一个叫李胜的人去察看。李胜来到司马懿家里,只见一个婢女正在给司马懿喂粥,司马懿的胡子、衣襟上洒满了粥。看见李胜,他装聋作哑,唠唠叨叨地说了一通废话。

李胜果然被骗住了,回去告诉曹爽,说司马懿那老头子只剩一口气了。曹爽放下了一块心病,更加独断专行。但司马懿的夺权计划却在秘密进行。

魏嘉平元年,司马懿派兵占领了都城,假借皇太后命令,罢免了曹爽的兵权。曹爽交出兵权后被软禁起来,不久又以谋反罪被诛杀。至此,曹魏政权落在司马懿的手里。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善于控制自身情绪的人。司马懿想夺取天下。但他绝不贸然行事,第一次装病是伺机而动,第二次装病是“示弱”以保护自己,两次都事关重大。后来才有司马氏的政权。

谁都会有恐惧、害怕的时候,我们并非草木。那些成功人:上也会埘自己的事业有种种担忧,但他们善于将这些情绪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它们有节制地发挥作用。他们的做法就是以下简单的几条:

(1)对于心中所害怕的事,找出它的根源和理由。如果你找不到可靠的缘由,最好去找专家咨询。

(2)让担忧的情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剔除神秘感,找到你能着手改进的地方。往往会令你感到惊奇的是,原来所担心的事,其实是如此微不足道。

(3)内心充满坚定的思想,这样坏情绪便无立足之地,请时时牢记思想比恐惧强大,你越有信念,你的恐惧便越少。

(4)在你现在的基础上,努力去做;多做一些;然后不断实践,直到你真正能够对一切游刃有余。

(5)面对心中忧虑的事,勇敢向它挑战,尽量减少其危害。事实上,也许没有最糟糕的情形,因为实际上,你心里所害怕的,往往出自于自己的想像,它只不过是纸老虎。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里根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面对竞选对手卡特对他在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的蓄意攻击,丝毫没有愤怒的表示,只是微微一笑,诙谐地调侃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反而把卡特推入尴尬的境地,从而为自己赢得了选民更多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想必已经明白,你是生活在社会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你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客观地处理问题。但是,控制并不等于压抑,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励你上进,加强你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果你把自己的许多能量消耗在抑制自己的情感上,不仅容易患病。而且将没有足够的能量对外界做出强有力的反应。因而一个成功的人应是一个能调控自己情绪的人。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

在控制情绪方面,以不发怒、不生气为佳。生气,生大一点,就成为“愤怒”。这是一时感情冲动的表现。

当面对与自己意愿背道而驰的事情,或听到什么逆耳之言,不能用理智的、正确的态度来冷静对待,不能用合理的方法准确而又恰当地处理,比如:找对方理论,打电话把对方痛骂一通,立即找人申诉,警告胁迫对方,干脆拳头暴力解决,更严重者摔东西,头撞南墙,踢桌子,骂娘,大吼大叫,暴跳如雷等等,这种最粗暴简单的表现就是愤怒。

愤怒,体现的是理性的不健全,越是愚蠢、粗鲁的人越容易发怒。愤怒到极限时,最容易导致理性的丧失,说出本不应该说出的话,做出本不应该做出的事。所以经常事后向人赔礼道歉的,多是那些没事爱动肝火、大发雷霆的人。你是这种人吗?

愤怒和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伤害的也只能是自己。当一个人愤怒而情绪激动时,整个交感神经系统都运作了,造成瞳孔扩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动脉收缩,肾上腺分泌等等,甚至有人气得咬牙切齿,全身发抖……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意气用事,结果害人害己,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公元219年5月,关羽走麦城被杀。消息传到蜀国后,刘备捶胸顿足,发誓要为关羽报仇,出兵攻打东吴。蜀中群臣大都加以劝阻,刘备不听。诸葛亮见刘备决心已定,知道劝也无用,便不再说什么了。

一年多以后,也就是221年春夏之交,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出巫峡,沿长江水陆并进,直扑东吴。孙权见刘备来势凶猛,派人向刘备求和。刘备不许。孙权见求和已无希望,就任命陆逊为都督,率领将军朱然、潘璋等共5万人马,抵御蜀军。

双方相持了六七个月,蜀军始终找不到机会跟吴军交战。时间一久,蜀军斗志逐渐涣散,刘备本人也放松了警惕。222年闰6月,陆逊见蜀军懈怠,便命令吴军火烧蜀营,发动猛攻,连破蜀军40余营,杀得蜀军大败而逃。刘备最后一病不起,白帝城托孤。

刘备作为三国中的主角之一,曾被评为“喜怒无形于色”,足见其克制情绪的能力。曹操与他共论天下英雄时,他以惊雷掩饰自己的心志,说明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却在晚年犯了这样致命的错误。由此看来,聪明人发怒的后果,比普通人更危险一些。

很多时候,聪明人比庸人更懂得避免祸事;但在生气发怒这件事上,聪明人吃的亏比庸人更大。

你常生气吗?如果生气是你的常客,建议你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彻底赶走怒气。

以下是许多专家关于改变生气状态的建议:

(1)首先要闭上嘴,因为盛怒时的舌头像把利剑,容易刺伤人。

(2)接着深呼吸,强迫心跳、血压回复正常状态。

(3)或者离开现场找个安全的环境,动动身体、打球或做体操。

(4)盛怒时,跑去照镜子,看见自己怒气中的样子觉得很滑稽,忍不住笑出声来。

(5)建议使用“情绪温度计”。平时养成记录情绪的习惯,每天分几个时段记录,并写下动怒的原因。这种训练主要用于自我察觉,检测怒气。当发现情绪温度太高时,就赶紧做准备,警告自己冷静。

(6)除了察觉情绪,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之外,学习从大架构看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不起怒气。

给怒气敷冰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绪。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学会制怒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出自内心的佩服。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新境界。

制怒的智慧,来自于冷静。冷静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头脑一发热,思考的空间就少了,也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气用事,无端动怒,结果将人际关系带往不可追悔的地步。

在怒火中烧时,“逆向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冷静下来。一定要劝自己回头想想自己为什么与人发生冲突,是不是自己太冲动?这样,头脑就会较为冷静,较为理智,看问题就会比较乐观,从而避免做出过激的举动和后悔莫及的蠢事。

在怒气已经产生时,要更加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因对行为的失控而导致新的致怒因素。在制怒过程中,要把怒气的自控和旁人的助控结合起来,乐于接受别人的劝告,这时你再学习一些制怒的技巧,比如转移、释放、躲避使你发怒的刺激,就可以轻松达到制怒的目的了。

产生怒气时,此时如果能保持高姿态,心胸开阔,自我安慰,来点“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精神,使大脑盲目的冲动冷却下来,就可以逐渐消除怒气。同时,还可以把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当然,要想做到遇事不怒,还要从平时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性格、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等方面做起。

首先,克制冲动,培养冷静处理问题的习惯,也是获得好情绪的重要条件。

希吉尔先生是一家大型超级市场的老板,他每天都会去巡视他的商场。一个月前,希吉尔先生因为突发心脏病而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由于泰得医生与希吉尔先生交往时间很长,知道希吉尔先生是个易激动脾气暴躁的男人。便劝告他说:“如果您还想每天起床后再看见自己的亲人和您的商店的话,您就必须在您发脾气前做深呼吸,再想出一个能解除生气的办法。如果您不这么办的话,我只能为您开始物色一位好牧师了。因为您的病只有您自己和上帝能帮助您了。”

当希吉尔先生出院后的第一天他就一大早来到他的商场,他有好几个星期没看见他的商店和员工了。而他更希望看见商场里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他走到一个货区发现有位女士想买鞋子等了很久没有人招呼她。而他的店员们也不在工作岗位上。他发现他们并不是因为忙碌而不能分身,而是簇拥在一起聊天。他的心跳开始加速,呼吸也不均匀。他想起了泰得医生的话,他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那为女士面前,蹲下身子为她试穿她想要的鞋,然后交给服务员去包装后便离开了那里。当他做完这些后他觉得也没什么可太值得生气的了。他到了50岁才第一次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要生气后才能找到。

其次,懂得珍惜感情的重要性,会使我们自觉地克制怒气。

小兰和丁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几乎每天都会煲上半个小时的电话粥,一有时间还一起去逛街、看电影、溜冰、跳舞,可是这一切自从小兰交了男朋友以后似乎就变了。其实丁梅也理解小兰的生活变化,即使小兰有时答应和她一起出去却中途变卦,丁梅也并不以为然,毕竟自己已经不是她的生活重心了。

可是,小兰一再不顾丁梅的感受,三番五次毫无诚意地许诺给丁梅各种各样的约会,最后却没有一次守约,事后还怪罪丁梅,说她不给她一点私人空间。丁梅当时非常愤怒,因为那些承诺并不是丁梅自己要求的,而是小兰主动提出的,那很可能是她在和男友吵架之后的一种宣泄,而一旦男友道歉,小兰又撇下丁梅,欢欢喜喜地去和男友约会。丁梅觉得自己被她利用了。她很想发火,但冷静下来之后,她又觉得和小兰的友谊异常珍贵,发火只能导致裂痕。最后丁梅开诚布公地和小兰做了交谈,小兰向她道了歉,她们又和好如初了。

再次,要尽可能避免“地雷”,避开那些容易使你愤怒的人和事,以减少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