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80

第80章 做人做事都需要注意礼节

【原文】

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

——《庄子·在宥》

【译文】

注意微小的细节也是礼仪。

【解读】

礼貌待人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事原则。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注重礼尚往来的传统。“仁、仪、礼、智、信”,其中“礼”是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影响深远,备受推崇。同样,大思想家庄子也将“礼”作为他思想的一部分。懂礼节,不仅要会打招呼、知道尊重对方,还包括在做人过程中必须顾及对方面子,在做事过程中去遵循常规的礼节。

一个人的礼貌,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基础。

①学会客套话

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人求人办事时,像写八股文一样,寒暄和客套是少不了的。如果直截了当地开题,就显得不风雅,如果是生客就更加显得冒昧了。”

人生在世,难免和人打交道。在应酬的过程中,客套、寒暄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人把“客套”看作虚伪、庸俗的东西,加以排斥、抵制,结果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连连受挫,显然对交际的基本礼仪缺乏中肯的认识。客套是一种礼节,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能带给人以尊重、关心。这样可以缩短心理距离、实现感情共鸣。到朋友家做客,对方要立即起身相迎,然后请你坐下,再给你泡上一杯茶,接着寒暄问候几句。有了这些客套步骤,你才会获得良好感觉,否则就有被冷落的感受,甚至引起猜忌。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求人办事自然水到渠成。

②见面常问好

见面打招呼、问好是人之常情,更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最基础部分。特别是对初次见面的人来说,通过向对方问好可以增加亲近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双方相处有了融洽的氛围,才能进一步合作。

试想一下,每天听到亲切的称呼和问好,这个人一天都会感觉很快乐;如果别人对他总是板起面孔或者视而不见,那么他心里一定不会觉得舒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和对方打招呼、问好,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通过广结善缘,也许某一天就能在紧急时刻得到意外的帮助,从而做成大事。

③处事顾全对方面子

俗语说:“树要皮,人要脸。”与人交往,求人办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总要给点面子嘛!”“看在我的面子上……”中国人爱讲面子,其中包含了“情义”的分量。做人,要给他人面子;做事,要掌握给人“面子”的学问。

在商业谈判中,人们常把经济利益当作首要考虑因素,但是“面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说达成交易维护的是商业利益,那么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则是在证实自身价值、维护自己的面子。在谈判中,如果我们做出伤害对方颜面的事情,就会影响到他的心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谈判条件优惠,对方也会失去兴趣。碰到那种气量狭小的人,甚至会找机会实施报复。

换个角度,在情感世界里,如果不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常常会让良好的关系慢慢恶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发生了点矛盾,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肯向对方低头,最后闹起了冷战。女孩希望男方主动承认错误,哄哄自己;男孩想让女方先开口,给自己面子。结果两人僵持住了,都拉不下脸来。日久天长,情感日益淡漠,一对恋人因为这点面子问题而劳燕分飞了。

由此可见,“面子”心理在许多情况下会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做人做事的时候,顾全对方的面子,才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