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庄子的智慧(中外大智慧丛书)
49106600000074

第74章 舍得人生

【原文】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庄子·刻意》

【译文】

专心持守自己的精神才能算是纯真的“道”,能持守本真,跟精神融合为一体,这样也就合于万物都遵循的规律了。

【解读】

《庄子·刻意》中有这样的话:“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意思是说,普通人看重私利,廉洁的人看重名声,贤能的人崇尚志向,圣哲的人重视素朴的精神。所以素就是说没有什么与它混杂,纯就是说自然赋予的东西没有亏损。能够不丧失纯和素的人,就可称他为“真人”。

庄子认为人的一生中,如果想一直保持“纯、素”,不仅要丢弃一些东西,还要守护一些东西,也就是指他自己所说的“惟神是守”。但生活不是单纯的取与舍,究竟哪些应该丢弃,哪些应该去守护,是件很费思量的事情。

工作中,每到年末,员工总要把自己的办公桌进行一下清理。他们会扔掉那些毫无保存意义的信件、材料,再将其他的重新进行归类整理,让它井井有条、耳目一新,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和一份好心情。虽然如此,总有一些东西每年都舍不得扔但从未派上用场。仔细想想,连自己都觉得纳闷。人们总习惯以“可能有用”为借口而无形中保留了一件件、一堆堆“废品”和“垃圾”,直到有一天狠狠心把它扔掉之后,生活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变化,没有产生任何不便,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它是多余的东西,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洗礼,人们的阅历越来越丰富,知识储备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也注人了新的思考与认知。同时也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新的审视、反省与诠释。对一切诸如习惯、观念、想法、经验、爱好等无形的东西也在不断地进行筛选和更新,一些过时的或给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的,我们要有勇气随时丢弃它,即便要为此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要忍受煎熬和痛苦,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接纳一些科学的、新鲜的事物。

佛家有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实本该舍得的东西,我们却一直都不肯放手。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德国人从巴黎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

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把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品质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把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过重的负担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把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为背负着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舍弃,才能最终得到。舍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舍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舍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丢掉一些东西很难,要守护住一些东西同样不简单。保留一份天真与单纯,坚守一份信念与追求,保留一份正义与良知,坚守一份尊严和操守,留住一份憧憬与期望。

到底还要不要坚守信念、道德、梦想和正义,捍卫和呵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考验着每一个现代人。许多经得住革命战争枪林弹雨洗礼的胸膛,却被用钞票包裹的“糖衣炮弹”所击穿。许多人能傲然地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及厄运,却不能淡然地接受“绚烂归于平淡”的事实,而晚节不保,成为人民的罪人。

不管世界上的万事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在喧嚣和浮躁中坚守做人的原则,一起去呵护好充满正义与良知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