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96

第96章 鹊踏枝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②

不辞镜里朱颜瘦。③

河畔清芜堤上柳。④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⑤

词人小传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父亲在南唐开国君主李昪手下做官,官职为吏部尚书。冯延巳因近水楼台而得到李昪的赏识,李昪让他和自己的儿子李璟交往,后来李璟继位,史称南唐中主,冯延巳因为这层关系,迅速蹿升,官至宰相。

冯延巳其人很有胸襟气魄,虽是文人,却好谈兵,有开疆拓土建立边功的志向,无奈志大才疏。在冯延巳和李璟的主持下,南唐先后发动了两次对外战争,都是先胜后败,后来北方的后周进攻南唐,李璟打不过柴荣,被迫臣服后周,尽割江北土地,去帝号改称国主(所以我们称李璟为南唐中主,称李煜为南唐后主)。冯延巳要为战争的结果负主要责任,所以时而被罢相,时而又官复原职,但李璟总是宠信他的。

冯延巳和其他四位大臣被反对派冠以“五鬼”的尊号,但他到底是不是奸臣,其实很难说清。大约从夏承焘作《冯正中年谱》起,研究者们做出了一些翻案的努力。至于冯延巳的文学才华,无论在他生前还是身后都得到了一致的推许。从词史的地位上来讲,冯延巳上承花间传统,下启晏殊、欧阳修,而他词作本身的艺术高度并不在李煜之下。

清末有所谓“三大词话”,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外,还有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和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评五代词坛名手,并推三家,说李煜的“性灵”、韦庄的“风度”、冯延巳的“堂庑”,都是常人学不来的;陈廷焯则说,李煜的小令冠绝一时,韦庄也不在其下,而在整个五代时期,当以冯延巳为巨擘;王国维虽然力捧李煜,却在《人间词话》手稿本第六节也用“堂庑”这个词来评冯延巳,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把李璟、李煜父子置于冯延巳之下,只是在手定本里删去了“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这句话。

词牌故事

《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凤栖梧》,以《蝶恋花》最常见。《鹊踏枝》原为唐教坊曲,取义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双调,仄韵,六十字。这个词牌下大多写缠绵悱恻的爱情与春花秋月的闲愁。

注讲

闲情:指说不清,道不明,心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即现代汉语所谓莫名的愁绪。这两句是说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愁绪,一直都想抛掷而抛掷不得。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情绪便再次盘踞心头,挥之不去。还(huán):宋代“还”只有huán音,没有hái音。

②病酒:醉酒。

③不辞:不惧。

④清芜:青青的杂草。这两句是说河畔又长满了青草,河堤上的柳树也绽开了新芽,年年都是如此,而心中的愁绪为何也随着这青草和柳叶一样年年生长、年年繁茂呢?

⑤这两句是说新月已经升上了林梢,踏春的游人们都散尽了,只有我独自站在桥上,任夜风灌满了衣袖。描绘的是一种无可名状的心绪,仿佛词人心中正在百转千回,要说却始终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