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76

第76章 浣溪沙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南宋]辛弃疾

细听春山杜宇啼。②

一声声是送行诗。③

朝来白鸟背人飞。④

对郑子真岩石卧,⑤

赴陶元亮菊花期。⑥

而今堪诵北山移。⑦

注讲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在江西蛰居已久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任命,要去福建做官。辛弃疾兴味索然,一直拖到第二年春天才告别家人前往福建,临行之前写下这首《浣溪沙》,表达了对这次任命的无可奈何之情。闽:福建。宪:宪司的省称,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当时被任命为福建提点刑狱之职。瓢泉:在今江西铅山期思村瓜山之下。南宋淳熙十二年(1186年),辛弃疾卜居铅山,发现此泉,在泉边修建新居。因泉眼形状如瓢,辛弃疾取孔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含意,取名瓢泉。

②杜宇:即杜鹃鸟。杜鹃是诗词中常有的意象,这种鸟儿传说是古蜀国亡国之君杜宇所化,啼声悲切,让人不忍卒听,尤其是杜鹃的啼声很像是“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凡是涉及“归去”的意思,总难免以杜鹃的啼声来衬托。

③一声声是送行诗:杜鹃的啼声很像是“不如归去”,听上去像是在为词人送行。

④朝来白鸟背人飞:形容自己已经背向故居开始远行了。

⑤对郑子真岩石卧:郑子真是汉代隐士,《扬子法言》说他“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

⑥赴陶元亮菊花期:陶元亮即陶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传诵。

⑦而今堪诵北山移:南朝周颙本是隐士,后来出来做官,途经北山(即南京钟山)。孔稚圭鄙薄其为人,故而写下《北山移文》,以山神的口吻阻止周颙通过。堪:怎堪,哪堪。北山移:即《北山移文》。辛弃疾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自己愧对郑子真、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不能继续隐居下去,被迫出去做官,一定会被写《北山移文》的孔稚圭耻笑。

名句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

这两句从语义上来读,应当读作“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但按照词谱的规则,却应当读作“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音律的停顿与语义的停顿不一致,读起来别有一种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