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70

第70章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②

长沟流月去无声。③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④

词人小传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祖籍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而陈与义极具文学天赋,幼时便被人们视作神童。陈与义在洛阳的文化气息里如鱼得水,过着平生最为潇洒自如的一段日子。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洛阳成为沦陷区,陈与义追随宋高宗流亡江南。

陈与义是高宗旧臣,为人谦虚谨慎,很受高宗信赖。《宋史》称道陈与义的品格,说高宗信赖陈与义,所以陈与义举荐的人才往往会得到高宗的任用、提拔。但陈与义对自己的举荐从不张扬,不使被举荐的人知道。这是标准的儒家君子的作风,所以久而久之,朝臣们越发敬重陈与义,愿意与他推心置腹。

宋氏朝廷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很多人都急于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当时宰相赵鼎也建议北伐。高宗则认为二帝和太后都在金人之手,出于孝道,只有议和之路可行。陈与义当时委婉地进谏说:“如果议和成功,当然比用兵要好。但如果议和不成,则用兵必不可免。”高宗表面上不好驳斥这个意见,但心中总是乐于偏安之势。陈与义失望之下,不久之后便告病辞职。高宗安排他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这都是给退职宰相的待遇。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陈与义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在文学上,陈与义以诗名世,对填词缺乏热情,一生只填过十几首词。他的词作虽然不多,却因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于国破家亡的意识,而得以跻身于一流名作之林。后世的著名词论家大多对陈与义的作品称赏有加,认为可以和苏轼的词作比肩。

注讲

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陈与义追忆家乡洛阳,想起二十多年前洛阳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文人雅集,结伴游赏洛阳的名园,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而如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②午桥:在洛阳城南。唐代宰相裴度曾在这里修建别墅,题名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

③长沟流月去无声:描写当时午桥桥下的河水静静流淌,映着月光,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长沟:这里指午桥桥下的河流。

④渔唱:渔人唱的歌。渔唱作为一个经典的诗词意象,常常暗示着王朝兴废,有沧桑悲凉之意。

名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这两句词很得词论家的称道,刘熙载《艺概》指出了它们在修辞上的工巧之处:“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