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52

第52章 少年游

[北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②

纤指破新橙。③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④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⑤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⑥

注讲

这首词是描写一对情人在秋夜相会,卿卿我我,缠绵悱恻,或许是周邦彦记述自己在秦楼楚馆的一个值得回味的夜晚。传说这首词与李师师和宋徽宗有关,不尽可信。

②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并州的刀和吴地的盐都是当时的高级生活用品,是格调的象征。尤其是吴盐,并不是炒菜用的粗盐,而是一种非常精致的盐花。李白诗里有“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在烹饪技巧里,如果想让一道菜甜一些,不妨加入少量的盐。古人吃橙子、杨梅这类东西,讲究的人会撒一些盐花来化解酸味,增加甜味,所以“并刀如水,吴盐胜雪”是为下一句“纤指破新橙”做铺垫。

③纤指破新橙:形容女子纤丽的手指正在剥开新鲜的橙子。

④锦幄初温:织锦的帷帐刚刚被温暖起来(暗示人刚到不久)。兽香:兽形香炉里的熏香。相对坐调笙:暗示着这一对情人都是妙解音律的雅人。而笙是吹奏乐器,两个人相对调笙充分说明了两人的亲昵程度,也为画面增加了一些旖旎的色彩。

⑤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这是女子的口气,问情人,现在已经是三更天了,你要到哪里去睡呢?谁行(háng):宋人口语,即哪里、哪边。

⑥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仍是那名女子的口吻,刚刚问过情人“向谁行宿”,仿佛催他离去,忽然话锋一转,道出了真实而略带羞涩的挽留之意:现在正是路上霜浓的时候,马蹄容易打滑,街上的人又这么少,不安全,不如就不要回去了吧。

轶事

据张端义《贵耳录》记载,周邦彦和名伎李师师交好,一夜正在李师师家时,突然宋徽宗来了。周邦彦回避不及,便藏在了李师师的床下。宋徽宗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橙子,李师师为之上演“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的场面。而周邦彦后来把偷听来的一段柔情蜜意隐括成词,写就了这首《少年游》。

此事还有后话。当宋徽宗听到李师师歌唱这首《少年游》,得知隐私外泄,恼羞成怒之下问明了作者为谁,找个罪名便把周邦彦贬出京城。不久之后,宋徽宗再去李师师处,却等了很久才见李师师回来。细看之下,但见李师师神情恍惚,似乎刚刚哭过的样子。李师师请罪说今天周邦彦离京,自己去为他送行,这才耽搁了时间。随即,李师师将周邦彦新作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兰陵王》是周邦彦名篇中的名篇,也是长调中的绝佳之作,还是最见周邦彦独特风格的一首作品。宋徽宗毕竟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人,一听之下,竟然回嗔作喜,进而舍不得放走这个才子,便召他回来做了大晟府乐正。

这个故事虽然不尽可信,却能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观念与社会风气。宋代对士大夫非常优待,即便像宋徽宗这样的昏君在对待士大夫的问题上也体现出一种雍容的气度,而周邦彦的大胆就更足以说明这一点了。另外说明的是,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了,并且文人化、典雅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