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05

第5章 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②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④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⑤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小传

柳永(约987年-1053年),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他仕途不顺,几经坎坷终于做了一个叫做屯田员外郎的小官。柳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从官名称呼柳屯田,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观柳永一生遭际,仿佛命运真的在与他处处为难。柳永本来有机会鱼升龙门,因为宋仁宗一度很喜欢柳永的词,每次饮酒作乐,都要让侍从再三歌咏。柳永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便专门做了一首《醉蓬莱》,请宦官帮忙送达后宫,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没想到宋仁宗却因此而有所警觉,认为帝王的好恶若如此轻易地被外人知道,必定会被小人加以利用。一念及此,宋仁宗从此便不再听唱柳词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虽然词名很大,但在科举仕宦的正途上却始终不顺。宫里有个宦官爱惜柳永的才华,又怜惜他的怀才不遇,很想找个机会帮他。正巧教坊制作了一首新曲子,名为《醉蓬莱》。负责天象观测的部门又来报告说老人星出现在天穹,是个大吉的兆头。这位宦官趁着仁宗皇帝兴致正高,给了柳永为《醉蓬莱》新曲填词的机会。柳永突然得了这个可以直接向皇帝展示才华的机会,大喜过望,欣然走笔,洋洋洒洒,写成了一首《醉蓬莱》:“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新词被上呈给仁宗皇帝,但皇帝才看到第一个“渐”字,表情就有些不悦,待读到“此际宸游,凤辇何处”的时候,神色竟至惨然,因为这句话偏偏与御制真宗皇帝的挽词暗合。接着读下去,读到“太液波翻”,仁宗不悦道:“为什么不说波澄?”说罢便把柳永这首新词扔在地上,对柳永从此不予进用。

后世很多有识之士为柳永鸣不平,清代经学大师焦循做过相当细致的技术分析。且不说“此际宸游,凤辇何处”那句碰巧暗合了真宗挽词,要么就怪柳永倒霉,要么就怪他对本行业相关资讯掌握不够。但对那个“渐”字和“翻”字,宋仁宗的批评正是外行批评内行。“渐”字起调,和后面的“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字字响亮,如果要以其他字来换掉“渐”字,还真找不出来;而仁宗认为“太液波翻”应该写作“太液波澄”,首先“澄”字在前边“夜色澄鲜”一句里已经出现过了,不宜重复,再者从音乐角度看,“太”字是徵音,“液”为宫音,“波”为羽音,若用商音的“澄”字,则不协,所以要用羽音的“翻”字……焦循又做了不少音乐上的分析,最后的结论是,柳永之所以这么写,正因为他精通音律。

从焦循的这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前人对柳永的钦佩,很大程度上不是钦佩他的文字才华,而是钦佩他的音乐才华,因为词毕竟不是仅供纸面阅读的文学体裁,而是入乐的歌词。

柳永在科场上屡屡失败,屡败屡战,终于等到了进士及第的一天。但就在这个时候,柳永前度为排遣科场失意而作的一首《鹤冲天》传到了宋仁宗那里,词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再次触怒仁宗。仁宗亲笔黜落柳永,说:“何用浮名,且去浅斟低唱。”柳永懊恼之下,索性彻底地放纵下去,沉迷于歌栏酒肆的填词生活,号称“奉旨填词”。无论如何,柳永的词在当时确实可谓红极一时。几乎凡有新曲子谱出来,人家都要请柳永去填词的。当时甚至到了这样的地步,只有被柳永填完词的曲子才能面世。

词坛有雅俗两途,柳永是俗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深受市井百姓的喜爱,是当时排名第一的流行作家,但以雅正自命的知识分子们总是对柳永的作品不屑一顾。柳永触怒宋仁宗之后,拜谒宰相晏殊请求帮助,晏殊也写得一手好词,当时问柳永说:“贤俊作曲子吗?”(当时称词为曲子)柳永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不悦道:“我虽然也作曲子,却不曾写过‘针线慵拈伴伊坐’这样的话。”事实上,柳永的大量作品都是市井小调,低俗不堪。他在文学史上名声的奠定一来是靠着寥寥可数的几首佳作,二来是因为他精通音律,开辟出了长调慢词的创作方向,对文学体裁有开创之功。

词牌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途中禁卫军不肯前进,逼迫唐玄宗杀死奸相杨国忠,杨贵妃也因此缢死于马嵬坡。军心于是稍定,保护唐玄宗继续入蜀避难。在雨季的蜀地栈道上,唐玄宗夜晚于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了一曲《雨霖铃》,这便是《雨霖铃》词牌的来历。《雨霖铃》词牌一般押入声韵,入声今天已经在现代汉语里彻底消失了,所以普通读者读起来常常觉得不但不押韵,而且连韵脚用字的平仄都不统一。对于《雨霖铃》的音色之美,也只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慢慢体会了。

注讲

长亭:古代郊野的地方为给路人歇脚盖的亭子,也有的就是驿站。庾信《哀江南赋》中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所以“亭”和“路”是联系在一起的,所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人们送别会在长亭,行路之人思乡也会望望一路上的长亭短亭,如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所以短长亭就有了惜别和思乡这两个意象。柳永这首词所描写的就是与情人在长亭告别的场面,这一别之后,柳永将要离开京城,前往南方楚地。

②都门:京城的城门。帐饮: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无绪:没有心情。兰舟:木兰舟的简称,木兰舟是船的雅称。

③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暮霭(ǎi):黄昏的雾气。楚天:南方楚地的天空。柳永辞别情人,将要从京城去往楚地。

⑤经年:年复一年。

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曾问一位擅长歌咏的幕士说:“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评论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所记的这段对话正反映了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