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48

第48章 南柯子忆旧

[北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词人小传

仲殊(生卒年不详),又称僧挥,俗姓张,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曾举进士。仲殊年轻时风流不羁,导致妻子在妒火中烧之下对他下毒。仲殊虽然大难不死,却从此终生不能吃肉,索性便出家为僧。仲殊出家之后一直还要饮蜜解毒,所以人们也称他蜜殊。仲殊多住在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与文人士大夫多有交游,尤其与苏轼交好。宋徽宗崇宁年间,仲殊自缢而死。

仲殊为人风流自赏,不甚守清规戒律。他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僧人,却是宋代极少数以填词名世的僧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此中第一。仲殊有词集《宝月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词牌故事

《南柯子》,唐代教坊曲名,得名于南柯梦的故事。

注讲

这首词题为“忆旧”,写的是在云游的旅途中故地重游的一段感受。

②记得:即可否记得,是发问的语气。那人家:即那人。“家”是语助词,无实义。

轶事

仲殊弃俗为僧之后,放浪不羁的风格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至于人们虽然欣赏他的才华,却对他的品格与行径多有微词。尤其是仲殊有一首口占的《踏莎行》犯过众怒:“浓润侵衣,暗香飘砌。雨中花色添憔悴。凤鞋湿透立多时,不言不语恹恹地。眉上新愁,手中文字。因何不倩鳞鸿寄。想伊只诉薄情人,官中谁管闲公事。”这首词有一个很特殊的创作背景,仲殊有一次造访苏州太守,正值一个女子手拿诉状站在雨中等着大人升堂。太守看着这位雨中的女子,让仲殊即景填词。仲殊填了这首《踏莎行》,言语间推想这女子是为情所困,前来起诉她的薄情郎。这首词不但对他人之苦毫无同情,反而借以戏谑。所以当仲殊后来不知因为什么而在一棵枇杷树上自缢之后,便有好事者拿他这首《踏莎行》改易数字以示讥讽:“枇杷树下立多时,不言不语恹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