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45

第45章 青玉案

[北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②

锦瑟年华谁与度。③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④

碧云冉冉蘅皋暮。⑤

彩笔新题断肠句。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⑦

词牌故事

《青玉案》,词牌得名于东汉张衡《四愁诗》中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青玉案》分上下两片,每片各有五个仄声韵。很多选本都把每片的最后两句合为一片,如当下贺铸这首《青玉案》一般上片结尾作“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下片结尾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以语义的标点混淆了词谱的标点,初学者应当留意。

词人小传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贺铸的家谱很风光,他是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娶的是大宋宗室之女。但他仕途坎坷,先作武官,而武官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地位很低,所以贺铸后来弃武从文。贺铸工于词,有《庆湖遗老集》和《东山词》。

注讲

这首词是贺铸词中的第一名篇,但词的主旨到底是什么,曾经有过两种意见。一是说这首词是《离骚》那样的作品,用美人香草来咏怀,隐喻词人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二是说这纯粹是为爱情而作的,而且贺铸所爱的对象也可以被钩沉得出来。

②凌波不过横塘路: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美丽的洛水神女在水上行走)。贺铸以“凌波”代指洛水神女一样的美丽女子,惋惜她不到横塘。“横塘路”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江南水乡叫横塘的地方很多,但这个横塘应该就在苏州。贺铸在这里有一栋别墅,名字叫做“企鸿居”,大约意味着自己对那位如洛神般翩若惊鸿的美女的无限期盼。虽然贺铸如此深情企慕,但那女子却还是走了。贺铸只有“但目送,芳尘去”,远远望着她的离去,依依不舍却无可奈何。所谓“芳尘”,即《洛神赋》“罗袜生尘”之尘,是形容洛神行走在水波上就如同行走在通衢大道一般。

③锦瑟年华谁与度:意思是说,这位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不知道与谁共度。锦瑟年华:出自李商隐的名篇《锦瑟》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④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几句是承接上文“锦瑟年华谁与度”的问句而来,是对问题的回答。月台、花榭、琐窗、朱户,都是想象中的富贵闺门景象,能进到这个隐秘世界里的只有春风,于是“锦瑟年华谁与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只有春知处”。

月台:赏月的露天平台,或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榭(xiè):建在高土台或水面上的木屋。琐窗:青琐窗,是在窗槅上镂刻连琐文,再涂以青色。朱户:即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被漆成红色以示尊异,故而人们以“朱门”代称贵族宅邸。

⑤碧云冉冉蘅皋暮:形容佳人已去,满眼空芜。蘅皋(gāo):生长香草的水边高地。

⑥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自比生花彩笔,说自己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时节题写下断肠的词句。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意思是说,我的愁绪到底有多少呢,就像一片原野上隐现在风烟雾气中的青草,就像满城中随风飘飞的柳絮,就像梅子黄了的季节里无休无止的雨滴。

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苏缨有分析说,根据宋人的记载,贺铸这句词一出,大家都深深佩服。我们就得问一下:大家为什么会佩服?这一句为什么会传为名句?我们看贺铸以前的诗词,典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而贺铸用到的形式却是一问三答,三个答案用排比的手法堆砌出来,使感染力层层递进,而又不会使人把比喻仅仅局限在一对本体和喻体之间,这就使词句的意境更加朦胧,更加耐人寻味。这样的形式,本来是一种民歌体,但贺铸成功地把它化作了文人诗词的语言,洗尽了原本的俗气,而《青玉案》这个词牌也恰好能够满足这样的一种修辞。

这首词在当时便轰传海内,黄庭坚甚至专门有一首诗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其时秦观刚死,黄庭坚把贺铸推为婉约沉郁风格的词坛第一人。当时还有一众文坛名宿对这首《青玉案》争相步韵追和,实为北宋词坛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