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491000000021

第21章 桂枝香

金陵怀古

[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②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③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④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⑤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⑥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⑦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⑧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⑨

词人小传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改革家之一,而“王安石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具争议性的改革活动。对“王安石变法”究竟应该做何评价,往往随着时代和政治风气的变化而变化。王安石也随着时而被奉为伟人,时而被贬为奸党。无论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王安石的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讲究实用性。

王安石在文化上的影响,主要是在科举考试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唐代经学的科举标准是孔颖达主持的“五经正义”,而进入宋代以后,政治形态有了变化,知识分子们对政治哲学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唐代末年的藩镇割据和再后来的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在宋人眼里都是清清楚楚的近代史,辽国与西夏的压力又是有着切肤之痛的时政,所以宋代经学大讲尊王攘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经义顺应时局开始不断出现新解,但随之而来的麻烦就是解经的人越多,经义也就越乱。那时候的人并没有什么多元化的观念,经义一定要求统一。统一是必然的,问题只是统一于谁。宋神宗把这个重任交在了王安石的肩上,在熙宁八年颁行了《诗经》《尚书》《周礼》的王安石经义版,将之立为官学。

王安石在科举改革上步子迈得很大,不仅是自己的经义注讲作为了考试标准,是为“新义”,他甚至还把进士科所考的“五经”科目做了变动:废掉了政治哲学的第一经典《春秋》,替换为诸经之中最为晚出的《周礼》。此举一出,天下大哗。二程的弟子杨时以为,《春秋》并非被废弃不用,而是“三传”互相出入,实在无法考订真伪,这就使《春秋》成为所有经典中最难读难解的一部。所以《春秋》才被排除出官学体系,让那些急于科举的士子们不必在这上面耗费时间。

这已经是在实用原则指导下的大胆改革了。除此之外,王安石对科举所做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改革就是废除了诗赋考试。唐朝科举取士,诗赋重于经学,余风及于宋初。这很让宋代的一些知识分子痛心疾首,认为这样一来,就把读书人的关注点更多地引到了声律对偶中去,圣人的体用之学却越来越少人问津了。所以王安石改革科举,废除了诗赋取士之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宋初呼声的响应,支持者不乏其人,甚至连政敌司马光也誉之为“百世不易之法”,只是批评王安石不该以“一家私学”作为取士标准。而王安石的这一改革,遂成为科举历史上唐代诗赋与明清八股之间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宋诗比之唐诗,少抒情而多讲理,尤其是爱情题材,“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这便是经学风气的影响所致。即便是素有空疏之名的道学,对于国政的意义似乎也比文词要大。清代史家王鸣盛论及此二者,甚至认为宋代亡国有义士,唐代则无,个中原因就是宋代重道学而唐代重文词。我们今天读唐宋诗词,宋与唐的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在王安石这里,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在文学史上没有得到过足够的关注。

王安石本人文才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很少填词。而在他很有限的词作里,多是一些耍弄禅机的内容,在文学上并无足观。这反映出王安石对词这种“无补于世”、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完全缺乏重视,仅仅将填词作为茶余饭后的偶然消遣罢了。通观王安石的所有词作,也只有本书所选的这首《桂枝香》(登临送目)堪称佳作。

词牌故事

《桂枝香》得名于唐代状元裴思谦的一首诗。裴思谦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最后一关结束之后,和同伴们到长安著名的风月场所平康里寻欢作乐。忽然有人来报喜说他中了状元,裴思谦喜出望外,尽情风流一夜,第二天赋诗说:“银釭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诗中所谓“夜来新惹桂枝香”是象征之语,因为古人将科举考中比做“折桂”或“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之典出自《晋书》,晋武帝让郄诜(xìshēn)做个自我评价,郄诜毫不客气地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截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美玉。”后人以“蟾宫折桂”比喻科举高中。

注讲

金陵:今南京,曾为六朝故都。金陵怀古是唐宋诗人们钟爱的一个题目。

②登临送目:登高远眺。

③故国:旧都,指金陵。

④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⑤归帆去棹:泛指来来往往的船只。棹(zhào):船桨,代指船只。

⑥星河:银河。鹭起:白鹭飞起。画图难足:绘画难以描绘当前景物之美。

⑦门外楼头: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当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兵攻至金陵城门之外的时候,南陈后主陈叔宝仍在结绮阁的楼头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悲恨相续:六朝兴亡,不断重演着“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故事。

⑧凭高:登高远眺。谩嗟:空自嗟叹。

⑨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古人以五音与四季相配,因为商音凄厉,与秋天的肃杀之气相合,故此以商音配秋季,称为商秋,秋风也因此被称为商风。唐代有著名歌女名叫杜秋娘,后来人们对歌女通称为秋娘或秋女。歌女可称秋女,秋可称商,故而歌女又可称为商女。后庭花:即著名舞曲《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作。陈后主因耽于声色而亡国,《玉树后庭花》便被人们认为是亡国之曲,亦作为惑人心志的靡靡之音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