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50

第50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21)

要调教好宝宝自己吃饭需要花很多时间,更需要耐心。这是使宝宝走向独立的一个过程。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到1岁半宝宝就能熟练用勺子自己吃饭了。

调教宝宝大小便

宝宝白天大小便时能够知道喊人需要1岁半或2岁左右,那时的宝宝大脑神经系统成熟,是能控制大小便的年龄。在1岁半以后,如宝宝大便通常都在早饭以后或晚睡以前时,则每天按时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或到厕所去排。

刷牙

吃完饭和吃完甜食后让宝宝喝点茶水可以起到预防虫牙的作用。也能够经常用纱布或脱脂棉沾点水给宝宝擦擦牙。

宝宝穿的鞋子和衣服

1岁以后,宝宝经常外出,就需要穿鞋子了。最好选购稍大些,平底的方口或高腰鞋,便于宝宝的脚趾在里面能自由伸屈,宝宝正处于发育旺盛的时期,一旦鞋子嫌小无法穿就应马上换新鞋。起初最好穿用毛毡做的柔软的鞋,不过,穿布鞋、球鞋、塑料鞋同样能够。

当宝宝能独立行走的时候,就要给宝宝穿一些舒服的、便于活动的、有伸缩性的衣服。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尽量穿单衣单裤,以便能让皮肤多晒晒太阳。若裤子容易掉,最好加上背带,便于孩子活动。

宝宝室外游玩的场所

1~2岁的宝宝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小孩子和大人不同,玩就是学习,也能够说是他们的生活。宝宝通过玩,可使身体的各种功能发达起来,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社会意识,丰富思想感情。

在大人看来,玩泥巴、玩水是纯粹的孩子气,但对于宝宝而言,这样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宝宝在外面尽情地玩耍。当然,1岁多的宝宝出去玩耍时,妈妈应该一直跟在身边,以防意外发生。

留心避免发生的危险

1~2岁的宝宝最容易发生事故,其中较危险的有交通事故、溺水、烫伤、误咽异物等。

这个年龄的宝宝还不懂得交通安全。所以,每逢外出,妈妈就得留心来往车辆,抓住宝宝无法放手。往往一不留神宝宝就会挣脱妈妈的手跑到机动车道上去。因此必须时时警惕。

溺水事故也经常发生于那些意外的场合。掉进小水洼、洗衣机、浴缸内也可能致命。因此,洗衣机、浴缸中不要存水。

宝宝的玩具

应该给宝宝·些玩具。比如积木、小锹、小桶、小车等等。

小风车、布缝的布娃娃等也是宝宝喜欢的小玩具。

1岁宝宝智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发展宝宝认识能力

教宝宝熟悉各物品名称,在物品出现时反复说出名称,如吃饭时教给食物及用具名称等。认识物体形状及性质,一块小石头、一盆水、一堆沙子经常是宝宝最喜欢的玩物,能够在玩中体会这些物品的特点,培养宝宝认识和辨别物品的能力。认识动物首先要教会宝宝动物名称,然后了解习性,模仿叫声、动作,把语言、动作和感觉结合起来增加趣味,吸引宝宝下次再看。

发展宝宝方们知觉

钻桌子、钻父母的双腿中间是宝宝最喜欢的游戏。反复钻来钻去,能够扩大立体视野,发展方位知觉。在成人的配合下把玩具藏起来让宝宝去找,宝宝会玩得更加开心。这种有趣的游戏,用身体动作体验空间位置,是发展知觉的有效办法。

训练宝宝说完整话

1岁的宝宝正是起初学语阶段,要根据语言发育特点,结合具体事物、情景、动作,反复地耐心训练。如看到小狗,大人问:“这是什么?”回答:“狗。”然后大入帮助他补充说:“这是小狗。”让其模仿说一遍。倘若发音不准,要反复练习。在有趣的活动中把语言同事物、动作结合起来。短小的儿歌也能够根据宝宝语言发展情况来教。

教宝宝建立数的概念

对1岁的宝宝并不是要教他识数,而是在接触数的同时体会数的概念。如给宝宝水果和玩具时说:“给你一个,给爸爸一个。”然后说:“宝宝一个,爸爸一个。”令其反复读。

在社交中加强品德教育

不要让宝宝未学会说话先学会骂人,要教育宝宝懂礼貌、守纪律,学会“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或表示动作。

动作训练

训练各种复杂动作,使宝宝更加灵活,以便参加复杂的活动,活动复杂了才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

教宝宝自己走路

通常宝宝在1岁时,就起初学习走路了。对宝宝而言,最初的良好行走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教宝宝走路时,一定要留心:

(1)保护好宝宝。最初练习行走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留心保护宝宝。待步伐灵活以后,能够撒开手,与宝宝相隔约50厘米。当宝宝迈出第一步时,要认识到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标志着宝宝将要走向独立,家长此时要给予鼓励,说一句“宝宝真棒”,这样能够激发宝宝走下去的信心。

(2)练走路时,一定要选择平坦的路面。若是在起初学走路时,宝宝由于路面不平而被绊倒,会挫伤宝宝学走路的积极性,使宝宝害怕走路,不愿离开大人的手。

(3)激发宝宝走路的兴趣。当宝宝能走几步的时候,可让宝宝在地上玩球,当球向前滚动时宝宝自然有追的欲望,完全不会顾及摔倒,可能连续迈出几步,这样就会增长宝宝的信心。

(4)在宝宝练习走路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跤不摔。当宝宝摔倒时,家长要鼓励宝宝不哭,勇敢地站起来,这对培养宝宝的坚强意志非常重要。

在宝宝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应该予以帮助,下面提出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1)父母应该从宝宝学走第一步起,就让他有个正确的姿势。行走能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加快呼吸,锻炼下肢肌肉。同时宝宝起初走路以后能迅速成长。

(2)使室内空气新鲜。倘若天气不允许宝宝在室外学习行走,那就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走路加快了宝宝的呼吸,所以要在宝宝下地走路之前,就先把窗户打开。

(3)当教孩子学步时,父母应该站到宝宝身后,两手托住宝宝的腋窝,不要牵着宝宝的两只手。因为婴儿的关节非常娇嫩,容易脱臼。倘若牵着宝宝的手,一旦宝宝摔倒,父母就会不由自主地猛拽他一下,极易把宝宝的关节拉脱臼。妈妈能够做一条两寸宽的环形带子,套在宝宝身上,从后面拽住带子,帮他行走。也能够给宝宝买一辆学步车,但是不要让宝宝呆在车里时间太长。

(4)只要宝宝能走几步,就要让他每天练习一下,走走路。但是走路的时间不能过长。当宝宝能走稳,能够满屋子来回走时,可教他用脚尖走路,这能够强健宝宝的足弓。

(5)当宝宝学会行走之后,可让他光着脚在沙滩或草地上行走。这样能使脚掌得到锻炼,也有利于脑的发育。但是,无法长时间光脚走路。

宝宝赤足行走的好处多

宝宝初学走路时,喜欢赤足行走,这令父母着急又害怕。担心宝宝伤着脚,还担心宝宝会养成不卫生的习惯。在干净、安全的环境里让宝宝赤足行走,是有好处的。

专家们认为,踝关节的柔软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其柔软性和灵活性,防止宝宝扁平足的发生,赤足行走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踝关节僵硬,运动时容易跌倒或受伤,不利于足弓的形成。经医学专家研究证实,赤足行走可调节人体的很多功能,如增强大脑的灵活性;改善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调节和促进内分泌活动素等。脚部周围皮层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赤足行走可使脚底肌肉群受到磨擦,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宝宝摔倒后的处理对宝宝性格的后来影响

1~2岁的宝宝,因为学习行走和跑,常常会摔倒。宝宝摔倒后,应该怎么办呢?非常多人会说,扶起来哄哄不就完了;也有人会说,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也许您不会想到,宝宝摔倒以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宝宝勇敢、倔强等人格品质的形成。倔强、勇敢等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人格品质。

在宝宝摔倒后应该如何做才有利于宝宝勇敢、倔强等性格的形成呢?

(1)要留心对宝宝第一次摔倒的反应,从一起初就给宝宝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有的父母过分担心宝宝的安全,一看宝宝摔倒了,赶紧跑过去,又是抱,又是亲,不知道怎么安慰宝宝才好。本来宝宝没什么事,一经这种过分的安慰,反而使宝宝产生了恐惧心理,最好的做法是从宝宝第一次摔倒后就让他自己爬起来,宝宝就知道摔倒了应该自己爬起来,其独立性会因此而增强。

(2)父母要消除紧张情绪,放手让孩子自己行动。有的父母,总不敢放手。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自己行动就要让父母领着,或去拽着父母的衣服。只要离父母远一点,就有一种不安全感。路虽然非常平,孩子本身也完全有能力走过去,但由于紧张和不安全感使孩子非常早就张着手臂,身体前倾,顾不得看着脚下以致摔倒。父母更不要在孩子自己独立行动时,做出随时准备孩子摔倒的姿势。这样做只会形成宝宝依赖和胆小的性格。

(3)父母要在宝宝摔倒后鼓励他。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勇敢精神,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要去扶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并不是说父母就没有任何责任了。父母应在宝宝摔倒后显出不在乎的样子,并用温和肯定的态度告诉宝宝没关系,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宝宝受到鼓励后,为了做一个勇敢的宝宝,会自己爬起来,含在眼睛里的泪水也就不会掉下来了。

倘若宝宝有了点小伤,父母要给予宝宝适当的安慰,但千万不要过分。

1~2岁宝宝对身体语言信号的反应与指导方法

宝宝的反应

(1)对宝宝摆摆手示意再见时,宝宝会摆摆手作反应。

(2)面对宝宝,摇摇头示意“不能够”宝宝即做出停止动作的反应。

(3)宝宝正在做一件事,成人点点头示意“能够”,宝宝即会继续做。

(4)成人伸出手,宝宝走向成人。

(5)宝宝对成人的身体语言、身体动作做出反应。

指导方法

(1)成人做示范动作给宝宝看,让宝宝把惯用的动作学会,宝宝学会了动作,即给予称赞。

(2)多次使用身体语言,让宝宝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

(3)用身体语言,而宝宝没有反应时,则用语言进行辅导说明,使宝宝继续反应直到成功时为止,及时给予称赞,同时逐渐减少用语言说明的次数。

宝宝卧室的防范要点

(1)在门上系个铃铛,当宝宝开门时你能听到声音。

(2)安装玻璃门须在与宝宝的眼睛等高处贴上醒目的标志,警示宝宝不要一头撞上去。

(3)在窗子上装铁栏杆避免宝宝掉下去。

(4)不要把能够爬上去的家具放在窗子附近。

(5)卧室内的家具或架子要固定在墙上,避免宝宝攀爬或攀爬时弄翻。

(6)玩具倘若放在箱子里,应在箱子的角上安置橡皮垫以避免挤压手指。

(7)破损的玩具及时扔掉,以免尖锐的棱角伤害宝宝。

(8)宝宝单独在床上时,要挡好护栏并固定。

(9)不要在较小的宝宝床上放塑料袋或塑料布,以防婴儿舞动手臂时,将其盖在脸上而窒息。

(10)当宝宝稍大时,把小床的栏杆放下来,底下放置一个脚凳,方便宝宝下床,以防冒险往下眺。

(11)卧室中的电插座要用柜子或其他东西遮住,以防宝宝玩弄。

(12)热水瓶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新妈妈需要和宝宝多多交流

肌肤按摩交流法

经常对宝宝进行肢体的抚触按摩,不但能够增强宝宝的消化功能和免疫能力,而且能够使宝宝感到身心放松,精神愉快。让宝宝能够触摸到母亲的肌肤增加宝宝与母亲的直接联系。抱着宝宝的时候,将宝宝的头放到妈妈的左胸上,因为宝宝非常喜欢妈妈的心跳旋律,这是宝宝在母体内就非常熟悉的。这些都能让宝宝感到安全和轻松。

通过语言交流法

宝宝未出生时就已经能够感知外界声音的刺激,在宝宝出生后就更应留心和他开展声音的交流。妈妈要经常对宝宝说话、唱歌,让宝宝熟悉妈妈的声音、语调、语气等语言特征。还要留心对宝宝发出的各种声音做出回应,增加妈妈和宝宝的情感联系,并使宝宝充分感到自己的存在,刺激他的语言中枢,强化其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语言功能的发展。

使用眼神交流法

妈妈应该留心宝宝的眼神,仔细分辨宝宝眼中的需要,满足宝宝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渴望。妈妈还应该经常用温柔、慈爱、和善、愉快的目光注视宝宝,使宝宝感到亲切、温暖、欢乐、幸福。这种交流可充分调动宝宝身上的积极因素和潜能,使宝宝喜欢用眼睛探求外面的世界,增强视觉功能和思维能力。

气味交流法

宝宝能够分辨出妈妈与其他人之间细微的气味差异,在妈妈的身边,宝宝会觉得非常安全,非常平静。倘若妈妈使用了带有浓烈气味的化妆品,就会影响宝宝的嗅觉,使宝宝觉得远离了妈妈,因而变得十分不安和烦躁。年轻的妈妈应该使用气味不太浓烈的化妆品,让身上自然的气味与宝宝达到默契交流,给宝宝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如何开发1岁以上宝宝的交际潜能

1岁的发展特征

1岁的宝宝已经有了一点幽默感,他喜欢让别人笑,而且能记得一些社交礼仪,比如“再见”,并且知道和妈妈分别时要亲吻。这时你倘若拿走他(她)喜欢的东西他们会非常生气。

照顾者的对策:

经常笑出声来赞许宝宝的行为。游戏时多欢笑,讲故事多讲笑话,以此来发展宝宝在社交中的幽默感。

让他(她)多和别的宝宝或者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有意地演示社交礼仪,比如与别人分别时,要让宝宝与之挥手道别,你要离开宝宝时,一定记住亲吻他(她),回来时要向他(她)问好。